今年我写了不少有关「数学启蒙」和「数学学习」的文章,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爱。我也收到了一些读者的私信,询问我关于辅导孩子数学的问题。
我有一种感觉,我们容易对数学感到焦虑。一个可能是因为
自己上学的时候吃过数学的亏。另外和英语启蒙相比,我们对数学也许更迷茫一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如何系统化。

我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朋友圈里头,公众号里面,似乎有很多「数学牛娃」,他们3岁数数能上千,5岁能把成百上千的加减乘除算得溜溜的。
然后我们一看自己的娃,都幼升小了还在掰着手指头算10以内加减?立马心里不淡定了。
前阵子有一位读者问我:有没有什么方法教孩子背乘法口诀?孩子6岁多,130以内的加减法都能算了,但是发现班上好多同学连乘法都会了,所以也想教教孩子。
今年学校停课以来,我全面接管了姐弟俩的学习,这其中就包括了「辅导数学」,今天想诚恳地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01
 别人都在超前学,我的孩子也要吗?
这里有几点需要弄明白。
首先,所谓「超前学」的「超前」是针对什么标准而言?我想应该是针对「公立学校」的数学教育而言,比如说学校2年级教的内容,孩子1年级就学完了,这是超前学。
那么,需要让孩子超前学吗?答案是,这要看孩子自身的情况。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每个孩子的兴趣、热情、长处和优势都不一样。如果孩子对现阶段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确实已经弄懂吃透了,学有余力,而且她又对数学有兴趣,乐意多学一些,那当然可以适当加餐。
也就是说,学习超出了课程大纲,这种「超前」并不是不可以;但是学习超出了孩子当下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这就不可取了。
02
 摸透1-20很重要,也比你想象的要难
我前两周刚刚写过中国和美国1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比较,点击查看:美国学校数学教得太简单?我认真研究过发现这话不对
得出的结论是,两边1年级数学学习的重点是一样的。

1年级上学期的
重点是「20以内加减法」。

1年级下学期的
重点是「认识100以内的数字」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我相信其他国家的教学大纲也大体如此,大家都会花相当长的时间去让孩子们弄懂和摸透「1-20」。

虽然我说了学习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但是也不能忽略,孩子除了有「个性」,也有「认知发展的共性」。
既然这么多不同国家的公立教育都安排了一整个学期去学习「1-20」,我们是不是要相信这是有原因的?
「1-20」是理解「数量与数位」的基础。「10-20」是小朋友最初接触的两位数,如果孩子不能理解「17」代表「1个10」和「7个1」,自然也不能理解「38」和「65」。
「20以内加减法」是两位数和多位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基础。比方说你要算「83-17」,这是退位减法,首先就要算「13-7」对吧?如果20以内算不溜,两位数和多位数加减法能不磕巴吗?
我个人的感受是,要把「1-20」掌握透彻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怎么才叫掌握透了?我总结了几点,欢迎大家补充。
1、可以准确地、一一对应地从1数到20,不会数错、漏数。
2、可以倒着从20数到1,同样不会数错、漏数。
3、可以快速准确地比较数字的大小。比如14和16哪个大?要马上就知道,不用先数一遍数才反应过来。
4、真正理解十位和个位。明白「11」里面包含了「1个10」和「1个1」,「8+9」凑成了「1个10」,另外还剩「7个1」。
5、熟悉20以内数的拆解,比如「8」可以拆解成「1和7」,「3和5」,「4和4」,「14」可以拆解成「10和4」,「9和5」等等。
6、计算20以内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退位减法、3个数相加等等。
7、对1-20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敏感度。
比如计算「17-8」,能够想到8离10很近,可以先算「17-10」,然后算「7+2」,得出「9」。

又比如知道「8-5=3」,自然而然地就能推断出「18-5=13」。知道「8+7=15」,那么「9+6」也是「15」,「8+9」就一定是「17」。
8、
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本质是
「部分与整体」
,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减数=被减法-差」,「加数=和-被加数」这样的公式。

9、能够灵活地运用上面这些知识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这一点就可深可浅了,是不是?
你看,光是我码字的这一会儿功夫,就想到了这么多,所以是不是不要小瞧「1-20」,一味地觉得这太简单、太小儿科了?

事实上,学习是最忌讳还没走好就要跑,才踉跄着跑了几步就要起飞的。
数学越到后面越要靠抽象思维,前面的基础没牢固,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没有理解透,而只是靠「记住了」,那么路就会越走越窄。

对于「基础牢固」的重要性,我是深有感触的。
姐姐现在刚结束1年级上学期,她的数学确实比课堂上教的内容学得快一点,比如说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连续退位减法,简单的乘除法都能算,数学思维也在一点一点进步。

但是这些听上去很高级的3位数加减法、乘除法,以及相关运用,都是最近这几个月的事情,这之前她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吃透「1-20」,正是因为真正懂了、理解了、熟悉了,所以后面进步就很快。
03 
数学在于真正理解,能够举一反三
回到前面那位读者提到的「怎么教孩子背乘法口诀」的问题。
姐姐的乘法和除法都是我自己教的,我还没有让她正经背乘法口诀呢,所以她虽然会算,但是碰到比较大的数,比如8x9,就会算得慢一些。

「乘法口诀」不是不能背,等到理解了乘除法的本质,自己也会用「笨方法」来算之后,可以自己总结出一张乘法表背下来,提高计算速度。
关键是要先搞明白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和本质,就像要知道加减法的本质是一个道理。
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我自己总结了3个层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
从运算层面来理解,乘法就是「连加」,好比我们平常说的「3个2」,「4个5」;除法就是「重复地减」,比如15里面有几个5?15-5-5-5=0,有「3个5」。
理解了这一层,就可以自己用「笨方法」来算乘除法了,左右不过是加法和减法嘛。
因为我没有让姐姐背乘法表,所以她就是用这样的笨法子来算的,但是算得多了,也就更熟练了,还能自己总结出一些简易方法。

比如8x8,她不会一个一个地去加8次,她知道2个8是16,那么4个8就是32,8个8就是64。
又比如关于「5」的乘除法,她也算得很快,因为她对「隔5数数」很熟悉。要算「45/5」,她只要5、10、15、20、25...这样一数就知道45里面有「9个5」。

后来我让她自己画格子制作了一张乘法表,她有时候不想自己算,就拿出来看一看,当个小抄用,我想过一阵子她也就熟悉了。

只要她在运算层面真正理解了乘法是什么,除法是什么,并且对个位数乘法了然于胸,那么后面的两位数和多位数乘除法也能很快学会。
这跟吃透了「1-20」,更大数字的加减法就水到渠成是同样的道理。
2
从运用层面来理解,乘法和除法就是「总数」、「组数」、「每组数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也是乘除法和加减法不同的地方,
加减法是相同对象之间的运算,乘除法是不同对象之间的运算。
只有弄明白了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把乘法和除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来。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乘法,什么时候要用除法,而用除法的时候,到底是在算「组数」,还是「每组数量」?
3
通过画行列矩阵图来理解乘除法。我一直都说,要学好数学,会画图很重要,这是一再得到验证的道理。
我们都知道,3x5和5x3是相等的,这一点可以通过计算去验证。有一次我问姐姐,你知道除了算出来,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3x5=5x3」吗?
我给她画了一个这样的行列图,我说如果你横着看,就有3行,每行有5个,这是3x5;如果你竖着看,就有5列,每列有3个,这是5x3。

不管你怎么看,这都是同样一个行列图,所以3x5和5x3是一样的。

这也很好地加深了她对乘法本质的理解,是不是?
今天讲了挺多,最后总结几点我对数学学习的想法:
1、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孩子之间也有认知发展的「共性」。
学习这件事情,要在尊重「共性」规律的前提下,找到最适合孩子「个性」的方法和途径。
2、数学在于真正理解,能够举一反三。请将这句话念3遍。
超前学也好,抢跑也好,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不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那就没有意义,等同于拔苗助长。
3、最后一句,4、5岁的孩子掰手指头算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什么要焦虑的,要让孩子把手指头掰够!
后面我会再专门写一写「数感」,这个名词大家可能很熟悉,但是我觉得很少有人把它讲清楚了,所以我想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这几天很多朋友在问我什么时候返团《红火箭》,再提醒一次,下周一,下周一哦!这次我还仔细地研究了红火箭的官方课程,到时候会一并介绍。
另外,创意拼搭大赛还在继续进行 ,有读者跟我说还需要多一点时间准备,我们把截止日期延长到本周日(12/27)。
大家记得把孩子的作品(欢迎家长参与)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并附上微信昵称,最好还有对作品的理解。详情和奖品可以看这里:我要来了大几千块的奖品,就为办一次拼搭大赛
By超雄 2020.12 于克利夫兰
近 期 推 文
后台「回复」“加群”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