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几年教育行业最火的一个名词是什么,那就是STEM。我知道后来人们又加了一个A(art),变成了STEAM,但我还是更喜欢最初的STEM,觉得这4个学科才是内在关联最紧密的。
S
代表「Sciencce」,科学。

T
代表「Technology」,技术

E
代表「Engineering」,工程

M
代表「Mathmatics」,数学

「STEM」最早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来的,美国教育部的网站上对它的定义是:
STEM is an approach to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that integrates the areas of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把这句话直接翻译过来:STEM是一种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融为一体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学校开设STEM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将这4门学科有机地整合起来,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说物理课是物理课,数学课是数学课,编程课是编程课,这样一个一个剥离的。

划两个重点,一个是学科间的整合,一个是解决问题。
事实上,一旦我们从「一个问题」出发,抱着「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那就自然而然地会涉及到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

我个人觉得,「STEM」和我们常说的另一种教学方法 「项目式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项目式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科学。

STEM在早教领域也被提及得很多,如今市面上的益智启蒙玩具,任谁都想和STEM扯上一点半点的关系,对吧?

我自己本身对STEM很感兴趣,所以这几年没少带姐弟俩做这方面的活动,今天想把我的一些精华经验分享给你们。
对于STEM启蒙,我总结了3句话:

1、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从孩子的兴致出发。因为前面提到了,当我们从问题出发时,就会把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地调动起来。
2、STEM启蒙不只是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更是为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就是说,「鱼」和「渔」都要有。
3、动手、动手、动手,就对了。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实操案例,然后再对案例做一点分析和总结。
这应该1年半以前发生的一件事儿了。
01
 STEM实操案例:彩虹是什么?
我和S先生的房间里有这样一个表面嵌着玻璃的柜子,房间的窗户正好朝着西面,所以下午的时候阳光就会照进来,不过平常我和孩子们很少在下午的时间段出现在房间里。
有一天姐弟俩不用上幼儿园,我记得我当时需要上楼拿点东西,俩人就屁颠儿地跟着我上楼了。

刚一走进房间,我们都惊呆了:整个房间的地上、墙上、门框上,甚至天花板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的彩虹,像这样。
姐弟俩兴奋地大声尖叫,满屋子撒欢乱跑想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道彩虹,“你看,这里有一个!”,“你看,床上也有!”...
还忍不住伸手去“摸一摸”,或者用脚“踩一下”,如果谁不小心挡住了光线,俩人就大喊:“彩虹不见了!”,过一会儿又要说:“彩虹又出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一放学就要先跑去我的房间看彩虹。
这个时候
我们就要敏锐地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和热情点了,
毕竟小朋友很少会主动跟你说:妈妈,我对xx很有兴趣,你可以帮我找一些资料和活动吗?但是他们会用行动告诉你,他被什么吸引了。

我问姐弟俩:你们想知道什么是彩虹,为什么这里有彩虹,是不是?
你看,我们是从一个兴趣点和一个问题出发的。
我带俩人读了一本关于彩虹的科普书,了解了彩虹形成的原因,彩虹和太阳光之间的关系,在哪些时候可以看到彩虹等等。
孩子们对书里提到的这个「色盘(color wheel)」产生了兴趣,注意,新的兴趣点来了。
书中用“色盘”来解释这个问题:既然彩虹就是太阳光,那为什么平常太阳光看上去是「白色」的呢?

这就像这个色盘,色盘不动的时候,你可以看到红黄蓝绿各种颜色。一旦色盘转动起来,各个颜色就会变得模糊,当年你转得很快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片白色了。
所有的颜色其实都还在那里,只是色盘一动,因为视觉残留,反射到眼睛里的色光都混合了,也就看不到了。
太阳光就是不同色光混合在了一起,所以平常只看到白色。在一些特别的时候才能看到它所有的颜色,比如当太阳光透过棱镜或者空气中的水珠时。
姐弟俩想动手做一个色盘,看看是不是像书中说的这样?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好。
我问他们:你们觉得要怎么去做这个色盘?你发现了吗,这里就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了。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有所讨论和规划。
“要先画一个圆,剪下来,然后涂颜色”,Mia抢着说。

“这样就可以了吗?可是白纸很软,不好转呢”,我提醒到。

“哦,还要贴到这个硬的纸上”,这时Mia看到了旁边的硬纸板。

“那我们一共要剪几个圆呢?”,我问。

“2个!一个白纸,一个纸板”,这回姐弟俩齐声说。
我教姐弟俩怎么用圆规画圆,握着他们的小手,画了好几次才有了一个像样的圆。
很多事情不动手是不知道深浅的,对孩子来说,用圆规画个圆,看着容易,要做好也要费一番周折。
弟弟负责剪下白纸上的圆,姐姐剪下硬纸板上的圆,粘在一起,然后涂色。

最后一步就是要找一根轴穿在中间来转动色盘,一开始我们用了扭扭棒,这个很方便,可是结果却不理想,色盘很难转起来。
我说:这个扭扭棒的表面还是太粗糙了,要一根表面光滑的铁丝才能转起来。
这里涉及到了「摩擦力」的知识,3、5岁的孩子不一定要记住专业术语,但是她可以去感受,比如摸一下不同材质的表面,这样通过具体的感官去理解抽象的概念。
当时家里没有现成的铁丝,最后我们找到了一个干洗店送回来的铁衣架,从上面的弯钩弯进去,衣架的下面又正好可以把色盘拖起来,特别合适。
姐弟俩都争着抢着来转色盘,不过小孩子到底力气小,还不能看到一片白色的景象,但是模糊是很明显的。

后来爸爸回来使劲全力转的话,确实就接近一片白色了,这回眼见为实了,俩人高兴了一晚上。
后来我们还做了一个扩展活动。关于色光的混合,有一个特别方便的小实验可以带孩子试一试,就是用磁力片。
我想很多家庭都有这个玩具,每一种颜色的磁力片都只能透过相应颜色的光波。
试试把两块不同颜色的磁力片叠放在一起,再将手电筒的光打在上面,看看白纸版上会出现什么颜色的光斑?
当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自己常玩的磁力片还有这样神奇的功能时,还着实惊讶了一把!
顺便提一下,如果你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磁力片叠放在一起的话,就会看到白光了,不过因为已经叠加得比较厚,透过去的光不多了。

这一系列的活动做下来,我们再看到每个有阳光的日子里房间里出现的彩虹时,姐弟俩还是会兴奋不已,可是这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他们知道房间里的玻璃柜子就像一个棱镜,太阳光照到上面所以折射出了许多彩虹。
02
 对案例的总结
如果你认真读了我分享的这个 「研究彩虹」的案例,就不难发现STEM启蒙的核心和精髓在哪里。

1、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我们想要解答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彩虹,为什么会有彩虹?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我们是不是将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运用起来了呢?答案是肯定。
S代表「科学」:
了解了色光混合、折射、摩擦力这些物理学知识。

T代表「技术」:
这次的探索中,我们并没有直接用到技术辅助手段,但是如果你想做得更精准讲究一些,可以带孩子用画图软件来制作色盘,还可以做一份PPT来复盘整个过程,并且做一次小小的演讲。

E代表「工程」、M代表「数学」:在自制色盘和寻找中心轴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数学和工程学的知识和概念。
2、STEM启蒙不只是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更是为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们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方法」。

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当我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时,我可以怎么去研究,怎么去寻找答案?
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资料,可以动手做实验等等,最后得出结论。

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提出问题 - 做出假设 - 验证假设 - 得出结论。
我们平常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去经历和了解这样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不只是对学习科学很重要,对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也很好。

3、动手、动手、动手,就对了。
这一点就无需多言了,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动手,就谈不上STEM。
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我相信很多事情都是看着容易,听着简单,但是做起来难的。
从小多培养孩子动手,我觉得这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我在前两天的文章中还着意强调了「动手」的重要性,大家不妨看看:呵护好孩子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我用了这些小方法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让你更加了解STEM教育的本质和精髓,也给你们在STEM启蒙方面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最后提醒一句,这周开团的好东西别错过了,还有2天就要截团。

正在团
👇👇👇

By超雄 2020.12 于克利夫兰
近 期 推 文
后台「回复」“加群”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