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带给我们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对孩子而言,不能去学校就意味着不能和朋友一起玩,户外活动的时间也相对减少,那么花在什么上面的时间变多了呢?
相信你也猜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屏幕
成了「最大赢家」,大手笔地收割了那些遗失的「社交和户外」时间。

3月份学校停课之前,姐弟俩每周六和周日都有1个小时的屏幕时间可以自由选择,另外周五和周六的晚上是家庭电影时间,我们会一起看一部电影。

孩子们一直都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直到俩人开始全天候居家。这段时期我们的很多生活习惯和常规都被打破,首当其冲的就是屏幕。
现在他们每天看各种动画片就至少2个小时,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屏幕时间,比如周末看电影,偶尔玩游戏。所以我难免也会担心屏幕时间是不是有点多了?我想有这份担心的家长大概不只我一个。
前两天我在TED网站上闲逛,正好刷到一个相关的演讲,题目是
3 fears about screen time for kids  - and why they are not true
于是赶紧点开一看究竟。

演讲人Sara Dewitt是一位儿童媒体专家,在公共电视网儿童频道工作了将近20年。
她在演讲中提到一个观点: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我们正在失去一个巨大的机会。我们对于电子设备的恐惧和怀疑蒙蔽了我们,让我们看不到这些设备在孩子们生活中的潜力。
我们并不一定要因为Sara是儿童媒体专家,就马上同意她的观点,但是我们可以去了解她和她的同行们所做的研究和得出的结论,从而帮助我们更清晰和理智地看待电子屏幕在孩子的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今天的社会中,屏幕早已经深刻地融入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成年人每天看手机超过50次,而孩子跟我们同处一个屋檐下。
与其担忧,不如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屏幕给孩子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这是完全可能的。
姐弟俩正在观看喜欢的节目

第一种担忧:
屏幕会让孩子久坐不动
姐弟俩每回在观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时都无比投入和专注,不要说起来走动和活动,可能连眼珠子都不会移动一下!我承认我会对「久坐不动」有担忧。
所以我在给姐弟俩选择节目内容的时候,会特意加入一些需要「边看边动」
的时间。我以前给大家推荐过我们喜欢的「儿童瑜伽节目」,别看是屏幕上的瑜伽老师,互动性却很好,课程中还加入了一些动画特效,很吸引孩子。

我经常和姐姐一起看视频做瑜伽,这算是很优质的屏幕时间了。如果你也想和孩子试一试,可以在后台回复「儿童瑜伽」观看。
入冬以来我们出门更少了,好在现在的人机互动技术已经做得很成熟,姐弟俩会在家里打开Wii玩一些虚拟运动游戏,比如网球、高尔夫球、拳击等等。
在我看来,这些游戏的运动量也是相当可观的,我常常看到俩人玩上不到1个小时就已经满头大汗了。

我们都知道,如果孩子能够出门跑跑跳跳,和其他小伙伴一起进行体育活动那是最好的,但是一旦碰上恶劣的天气,或者像今年这样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屏幕上的虚拟场景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备选方案,不是吗?

由此可见,是否「久坐不动」这是一个人为可控的因素,
我们只需要主动去选择一些「边看边动」的节目,以及把屏幕时间合理地安排到一天的日程表当中,确保孩子不会一坐几个小时就好。

第二种担忧:
玩游戏浪费时间,影响孩子学习
Sara在演讲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结论。
她说,波士顿WGBH电视台的制作人曾经制作过一系列《好奇的乔治》的游戏, 是关于数学的。
研究人员让80名学龄前儿童玩了这些游戏,然后他们对这80名孩子进行了标准化的数学测试,从测试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游戏能够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一些关键技能。
后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对此做了更深入一点的研究,他们想要通过游戏生成的后台数据来预测孩子的数学测试分数。结果发现,孩子们的真实数学测试分数和计算机根据游戏数据预测出来的分数,呈现出高度一致。
蓝色线条:真实测试分数

黄色短线:计算机预测分数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玩《好奇的乔治》数学游戏玩得好的孩子,在标准化数学测试中的得分也越高。

研究团队因此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想法。比如我们能不能用这样的游戏去替代一部分标准化考试?这样是否可以减少由考试带来的焦虑?
而且玩游戏的过程会在后台生成详细的数据,这些数据是不是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完全有可能做得到的。

我个人对于屏幕游戏的看法有两点:
1、游戏内容是关键。我认为适当地玩一些理念好的教育类游戏,对孩子是有益无害的。
2、即使不是教育类游戏,「玩游戏」本身也不是一件需要担忧的事情,只有「沉迷游戏」才要担心,对不对?
第三种担忧:
电子屏幕让我和我的孩子疏远了
我自己并没有过这样的担忧,但是我知道身边的很多朋友之所以对电子设备有种种顾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担心电子屏幕会减少孩子和他人之间的交流,一味地沉迷于屏幕更是让亲子关系变得疏离。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可是我不禁要问,做为成年人,我们可是一天看手机超过50次呀,难道这就不会让我们和孩子疏远吗?所以首先要反思一下的,就是这样的双重标准。
不过比起反思双重标准更重要的是,电子屏幕必须、肯定、一定会对孩子在真实世界里的社交产生消极的影响吗?
答案是,不一定。
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只要多跟孩子交流和讨论他们使用的电子媒介就可以了。孩子看了什么节目,玩了什么游戏,在网络上有什么新奇的发现,这些都可以成为一家人谈论的话题。
比如我们经常在晚餐桌上讨论看过的电影,孩子们也会主动地说起他们喜欢的节目,讲到高兴处,还会邀请我和爸爸下次一起观看。
事实上,从姐弟俩有固定的屏幕时间以来,我就陪俩人看过不少动画片儿,丹尼尔老虎、贝贝熊、蜘蛛侠、幻影忍者等等,虽然我并不是每一部都谈得上喜欢,但是孩子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这就是父母的参与所带去的额外的快乐吧。
一起看电视节目、一起玩游戏、一起讨论那些精彩好玩的内容,这就是很高质量的亲子时光,它跟一起读书、一起搭积木、一起去户外都是一样的道理。
Sara DeWitt提到,德州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丹尼尔老虎》这档动画节目可以促进的孩子的社交情感发展,
但是有一个关键点是,只有当父母跟孩子讨论他们所看的节目时,效果才最好。
看和谈,两者要结合起来。

我想这就是我从没有担心过「屏幕会让孩子和我疏远」的原因,因为在我们家,聊天和讨论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说到底,还是绕回了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一条:我们和孩子做什么不是最要紧的,一起做才是。
每一代人的成长都会有时代的烙印,对于我们的孩子这一代,智能产品和互联网就是他们的「成长环境」,这是避不开也躲不掉的,而且也根本没有必要去避去躲。
只要我们足够了解它,就能让它给我们的生活,给孩子的成长带去积极健康的影响。
不过我还要啰嗦一句,对于不到2岁的儿童,我个人还是不建议过多地接触屏幕,能少就少,因为这段时期孩子最需要的是去探索真实的世界,去和真实的人交流。
By超雄 2020.12 于克利夫兰
近 期 推 文
后台「回复」“加群”
加“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