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子】第2275
7年国际视角精选文摘
教育·人文·名师·媒体生态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图 | 唐伯虎点秋香 
 文 | miki粥(mikizhou99)
大家最近都知道北大韦神韦东奕了吧,凭借一段羞涩的采访,携一瓶矿泉水和三个大馒头登上价值30万的微博热搜,这种出圈(学术圈)的方式也是让人大开眼界了。

还有不厚道的人开嘲讽“北大招生不面试吗”,还有人说自己知道为什么上不了北大了,因为帅、口齿清晰阻碍了自己好好学习…
我诚挚地想要对这些网友说,就算你好好学习,也无法企及韦神的高度。还是踏踏实实当个戏精,在键盘上努力地活下去。
因为,韦神所在的北大数院,是个连高考状元都沦为学渣的智商高地。
01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认识的北大读书的朋友说的。
他说北大有四大疯人院,数院、物院、化院和生科,在这里,都是高考生被竞赛生虐,就连高考状元也不能幸免,在这里能让你认识到什么叫“云泥之别”。
前一年,他们省高考状元录了数院,意气风发、野心勃勃,结果读第一年就挂了好几科。读数院,最可怕的还不是挂科,而是每次做题他感觉自己像学渣一样的被人碾而过。
无奈了,他已放弃了野心只求能毕业。不过目前来看,这个小目标比较难实现,最近还想去雍和宫烧两炷香保佑顺利过。
他可不是不够聪明啊,只是这个世界上比他聪明的人实在太多。
读北大的朋友说,他高中时代也是自我感觉有数学天赋的。

当时还把进入北大数院当成人生理想(各省的理科学霸都会有这种理想,毕竟一路拔尖就不知天高地厚),后来因为分数不够只进了法学院还有点遗憾,但在听说了上面学长的悲惨故事之后,感觉自己命真好,完全是被分数不够“救回一条命”。
他到了北大读书才知道,遇到真正硬核的基础数学课还是会感觉自己好笨。
而且就算考试成绩已经是中等偏上那一趴,在北大也会经常觉得自己就是个学渣,因为学习能力、问题理解速度都比不过别人啊!
不过,北大数院的两极分化也很严重。学神连课都不用听,自学都会拿满分,但也会有同学很努力,但是就是听不懂所以很痛苦。
我时候我特别理解,因为大学离散数学也曾让我觉得这货真是一门神秘莫测的学科。
在努力都够不着的地方,要努力有什么用呢?
什么高考状元,拼努力考进来的,不少都站在鄙视链的底端。
在这里,必须相信“天赋就是人和人最远的鸿沟”,学神如海市蜃楼,千万不要轻易靠近,这多跨一步,可能学霸梦都醒了啊。
02
说到北大鄙视链。一般来说是:竞赛生>北京本地考生>各省高考生。
保送这个词汇涵盖的面儿大,刨除竞赛生比较良莠不齐,是各路神仙的神通,所以不在鄙视链之中。
据说,在北大搞学术比搞钱牛,能封神的拿都是智商流。奥数拿过奖牌不算稀罕,因为太多人是拿着奥赛金牌进校的。
这帮竞赛生进了北大的发展路径很奇葩,有个物理金牌选手,大一大二的课基本都会,还去修了几门免修考试,然后大二就开始学研究生课程。
知乎上有人曾说过,北大老师点评“普娃”数学被虐,会说:“每年数院总有几个不自量力的、高考数学考满分的人报数院,一般跪的就是这帮人。”
原话是以玩笑话的语气讲的,算不得真。但还是可以看出,无竞赛背景,纯高考上线的人,不包括未进集训队的这帮人在北大生活,并没有扬眉吐气。
因为在中国最顶尖学府的同学心目中的“疯人院”,招生都是按省计算,一个省就一个!这些人被招走了才开始排高考状元,如果这些人不走,那高考文理状元的名单估计是就不是你每年看到的那一份了。
北大同学朋友说,当助教只是这些学神生活里很小一部分事,高年级本科生厉害的都会选择当助教…因为,很多大学内容竞赛里都学完了,真的必须要甘拜下风,哈哈。
有个物理系的大能说过,自己虽然不是状元但也是高考物理满分,然并卵,在北大物理专业排名144名,而全专业才160来人啊。
我问他,一路领先,结果到北大来当学渣的感觉,不知心情如何复杂?
他说,自己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基本就是靠心态和朋友吧。因为自己性格属于比较开朗的,不会太在意,能想明白人和人之间基因差异那是老天定的。
但还是有不少人会备受打击,像是北大精神科医生说的空心病,就是钻了牛角尖觉得人生没意义的没办法,一路自鸡爬上来的年轻人心态崩了,中途退学的都是有的。
03
奥赛保送生>北京本地学霸>高考状元这个排名,在基础学科数理化生比较明显,其他的学科其实还好,于是不少人在数院熬不下去了,就转道去自学计算机。
就会觉得:哎哟,不错!至少比在数院给学神陪跑要爽得多。
为什么奥赛保送这么厉害?
前面也提过了,因为参加奥赛都是超速学习,当你进入大学才可使起步走的时候,奥赛大神已经早就跑完了大学课程的全程。
有个知乎的答主以物理竞赛为例,打个粗糙的比方:
现在的中强省省一基本相当于本科一年级刚学完普通物理的结束的水平;
能进决赛且成绩还可以的基本上相当于大二学了四大力学的水平;
而能实力进集训队的大佬们基本上相当于大三到大四的水平;
如果能进国家队的话,保守估计应该相当于人家研究生的水平。
所以在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高考状元和其他普通的高考生相比真没太大区别,都是零起步求发展,早就落后在起跑线。
而且,还不止这些。
单纯靠小聪明也很难吃香,学神在钻研问题的道路上已经走的太远了,就算是你天赋异禀也是很难追上。
就像韦东奕韦神吧,人家可不是为了拿奥赛金牌才学数学,而是因为热爱数学常年钻研,顺便拿了几块奥赛金牌而已。
这种属于天才的路线,就没办法做什么教育规划。
一个牛人能在自己热爱的事情的上投入比你还多的时间,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短时间完成突破?之前也有人高二才开始刷竞赛,两年靠聪明才智拿了不少奖,但进入学校之后成绩普通,也是泯然众生了。
还有,奥赛和高考根本就不是一条赛道,知识面和思维方式是两码事。
曾经觉得自己物理水平很高,完全可以拿奖,后来在遇到了好几个超神,然后就意识到自己底子实在太浅,不配去搞天体物理,滚去读了经管。
他说,小学生的题目做的再多做的再好,你也很难算会微积分,这就是高考状元和奥赛保送的区别。
04
在清北鄙视链的排序里,有一群人身份比较特殊,是北京上海的高考状元。
这个群体不大,却被清北学生们放在了奥赛保送生之后,因为大家普遍认可,能从人大附、四中、北师大实验熬出高三,还能进清北,那各个都早被鸡成了全能:
读书优秀还轻松,乐器特长才艺俱佳,运动能力也不输人;眼界和资源、智商与情商,样样都不低。
这类同学虽然达不到学神的高度,但是也足以因为人生精华高度浓缩、并发效率极高备受推崇。
而且,这批学霸心态好,就算拿不到第一,也能活得十分愉快。
之前有个在协和医学院的老师朋友跟我说,一对外交流就能看出差距。平时埋头做学问,不知道期刊文章出了多少的学神出言谨慎,反而是成绩二流的北京学生在大场面前游刃有余、侃侃而谈,搞得像个老专家。
资源拉开的差距,从小培养眼界的一线城市娃更有领导力。这类人到了大学,很容易吊打只拼纸面成绩的高考幸运儿的。
更何况,他们也很自律、很努力啊。
坦白说,十年前我常去北大,常见北大光华的老师和学生,片面的以为北大就是偏文科的学校,直到被北大同学扫盲,才直到这个认知多搞笑了吧。
他说北大理科强,清华工科强。
反正我都没读过,就这么信了吧。谁让数院受万人膜拜,江湖里到处都是韦神的传说呢。
-END-
死亡骤降, 他的毕业致辞感动世人, 奇迹发生了
内向,让我遇到更多的朋友
走进普林斯顿大学,我读懂了你为何成功
袁隆平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铁汉金钉“铸刻”了被遗忘的两万华工血泪史诗

名校之路
儿女教育公益分享系列
扫码加入【留美学子】公益分享汇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