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风窗新媒体主编 李少威
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锡峰,因为一段演讲而在高考前闯进舆论漩涡中心。
舆论这个词,应该用来指涉严肃而有价值的讨论。今之所谓舆论,多数时候都是自我堂皇化的“口水”而已,不值得花时间。
故而,本文尽量言简意赅,说一些真正必要的话。
他们不是考试机器
批评衡水中学,作为风尚持续十几年了。
总的批评方向就是两个,学校是高考工厂,学生是考试机器。
新世纪以来,“素质教育”非常火,开口不谈素质,你都不好意思在教育界混下去。偏偏衡水中学似乎从来不管这一套,它的指向非常明确,怎样能考好高考,就怎样做,不惮于显示自己赤裸裸的目的。
张锡峰的演讲亮相,又提供了批评的契机,说的话还不少,等于也输送了批评的弹药。
如果人们真的关心教育,关心孩子,首先应该看到张锡峰的演讲表现。
《超级演说家正青春》衡水中学张锡峰演说(视频来源:超级演说家官方微博)
思路清晰的讲述,言语流畅的表达,情怀满满、措辞优美的文思,不断推进、持续深入的逻辑,还有舞台剧一般的肢体配合、情绪拿捏和“台词功底”,对一个中学生来说,都是令人刮目的。
这里面至少包含几种素质:思考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现场表现能力。
平心而论,大部分成年人看过之后再想想自己这个年纪的时候,应当会自愧不如。
城市里的许多家长们会把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去形成很多素质,相当一部分人也冀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这样大胆、得体、有血有肉地去表达自己。
《三傻大闹宝莱坞》剧照
这样的孩子,可以称之为“考试机器”吗?
如果人们是真诚的,那么从中应该发现,衡水中学学生的长期刻板的形象,其实是外部社会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而合力建构起来的。
它是一种合理推测的结果,而与实际的样子并没有太大关系。张锡峰代表衡水中学学生对于长期“诋毁”的反击,反击的就是人们的想象。
应该怀揣善意,对孩子更是如此。
世界变了
教育是一个公共议题,无论是什么学校、什么模式,都可以批评。
但是,批评应该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应是出于偏见的指责,二是学生没有错,不应当攻击孩子。
过去十几年里,衡水中学所遭遇的不公正,恰恰就在于批评总是没有原则。
一方面,只要是衡水中学,就条件反射一般地偏见性指责。
衡水中学
这样的人有很多,我认识的一些颇有名望的基础教育领域的精英同样如此。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有一种自以为人文主义的,事实上却是反人文主义的优越感。
另一方面,衡水中学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不断被污名化。
人们很少会考虑到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对于许多批评者而言“衡水中学学生”只是一个名词而已。
衡水中学和它的学生们究竟是不是另类存在,另当别论。反而,相当长时间里由各种批评建筑起来的景象,肯定是中国教育领域非常怪异的一种存在。简单地概括一下这种景象就是:群起而上攻击那些不顾一切努力读书的少年人。
《青春派》剧照
世界变了。
如果把时间往前推30年,刻苦学习,认真考试,教育改变命运,在社会上几乎不存在任何争议。考上一个好大学,成为“天之骄子”,是共同的价值观。只要凭的是真本事,高考取得好成绩,就是英雄出少年。
为什么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这一共同价值是否适用就要看对象了呢?
因为社会已经分化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社会分类为许多阶层,各自有不同的经济条件、物质生活环境、人文资源、知识和思想来源,于是,对于人应该怎样生活,教育应该塑造什么样的人,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只有一点没有变——高考还在。
作为一种基础制度建构,高考必须确保其公平性。因此它无法考虑每一个阶层对教育有什么独特理解,对应该考些什么内容有什么个性要求。
多年前,衡水中学学子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如果要考虑这些问题,那么不同的人群就会希望往高考里面塞进一些对自己最有利的内容,或者考录方法。
几十年高考改革,很多不成功的尝试,最终又放弃了,再回到原点,归根到底就是因为那些加塞的东西最终都会导致不公平。
高考制度天然地就是一种最大公约数制度,它必须尽力防止地域、阶层等差别带来的知识和技能不平等渗入考试内容当中。
因此,高考不会考电脑操作,也不会考番薯的种植方法,题目不会考西餐的礼仪,也不会考在田间放牛的注意事项。
除了一些特长类专业的招录,绝大多数人无论生活在中国版图的东西南北,城市还是农村,都共享一样的科目,一样的大纲,一样的知识范围。
纪录片《高考》剧照
一句话,高考必须对获取知识的条件最缺乏的那一部分孩子没有障碍,这才是公平的实质。
对于获取知识的条件最缺乏的那一部分孩子而言,努力掌握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就是他们参与公平竞争的唯一方式。
对这样的参与方式,何必苛刻指责呢?
“那些无故诋毁我们的人,你见过衡水中学高三凌晨5点半时的样子吗?你以为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奔向操场,一边奔跑一边呼喊是为了什么?是假装吗?是作秀吗?我们是为了改命啊!”
张锡峰同学说得很直接,“改命”一词可能受了动画片《哪吒》形成的一时话语风气的影响,显得有点言重。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然而不可否认,在至少已经分化为富裕、中产和贫穷三个阶层的当下社会里,贫穷的孩子们除了不顾一切努力读书没有其它办法。
争议也很大程度上来自对教育功能的不同理解。但怎么理解是你的事情,教育具备什么功能,不以某部分人的意志为转移。
公平与反对
教育有两个最基础的功能,一个是培养人才,一个是社会流动。
考试选拔制度是中国的发明,科举制度是在隋唐时期定型的。
它是在寻找一种稳定有效的方式,为国家选拔人才,但它的诞生还有具体的背景,那就是门阀世族垄断了国家上层权力和资源的分配,以致于威胁到了国家权力也就是皇权本身。
皇权需要一种制度,来让权力和资源摆脱强势集团的操纵和劫持。
科举诞生之前的世卿世禄、察举征辟、九品中正等等,都是完全或部分为强势集团操纵的制度。
因此,考试制度从诞生之初的基因上就具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制度越公平,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就会越不满意。
原因有二。一是最基础的公平是无视阶层优越性的,二是考试制度让社会地位更难进行代际之间的授受。
今天的现代考试制度与科举截然不同,但两大功能是一以贯之的,它所能搅动的社会心理也是异曲同工。
《大江大河》剧照
前面我们说,对衡水中学及其学生的偏见性指责,其时代大背景是社会分化,其意在此。
我已经拥有如此强大的能力,有超过对方无数倍的资源支持,但最后在考场上决定成败的,还是那些不加装饰的、最具普遍性的、所有人共享的东西,不太好接受。
如果把考试比作一场狩猎比赛,那就相当于这场比赛规定了只能用一样规格的刀,而不能用来福枪、机关枪、散弹枪……你只需要掌握刀的使用方法,就可能在狩猎比赛中胜出,那么买得起枪的人自然会产生腹诽。
如果把只能用一样规格的刀这一前提撤掉,那么买不起枪的人就只能直接退赛了。
电影《中国合伙人》剧照
当然,腹诽是一种隐形的社会心理,或者是一种潜在的怨望,不见得会表现为明显的个体动机或者话语内容。
规则是明确的,无法动摇的。所以社会分化表现在对教育和高考的态度上,也产生了剧烈分化。
聚焦在对待衡水中学的态度上,二元对立就产生了。
批评者往往大力张扬我们应该塑造怎样的下一代,他们应该个性鲜明,自由独立,多才多艺,见多识广,敢于冒险,善于创造,胸怀天下,放眼世界,对社会和人类怀有明确的责任感。
而支持者则认为,卵巢彩票总会让一部分人在出生之前就赌输,这种先天的弱势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社会阶层跃升的障碍。只要他是遵守规则的,那么无论多么简单粗暴,只要能够获得机会就应当被认可。
你会发现,这两者都是对的。
为什么明明都是对的,却彼此剑拔弩张?
奥秘在于,这根本不是一个平台上的对话。
优势阶层强调的是教育的人才选拔功能,而弱势阶层强调的是社会流动功能。这种打架本来是不必要的。
通过这一段的分析,我们也弄清楚了一个道理:像张锡峰这样的孩子,其实不必有悲情心理,也不用期待他人能够理解自己“改命”的诉求,这不是一个可以寻求共情的问题。
你们只管去努力,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评判为时尚早。
胡不食肉糜
举止优雅,琴棋书画,人人都承认这样的人充满魅力,概率上对社会也会更有关怀,并且一般来说,内心里也会丰富而平和。
奇思妙想,天马行空,人人都承认这样的人更具创造力,更容易发挥天赋,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新的知识。
我们都希望社会中多一些这样的人,所以我们也就希望教育能够多培养这样的人。
因此,人们对学生不应该沦为考试机器,教育不应该成为一种功利性工具的见解,没有错。
《三傻大闹宝莱坞》剧照

但是,这里还想点出两个奥秘。
第一个,张锡峰和其他衡水中学的孩子们一样会赞同这种见解,他们之所以不顾一切努力读书,也是想要有条件成为这样的人。
这一点不需要别人过度操心,这些都不是傻孩子。正如前方所言,考试机器只是人们的想象。
第二个,基础教育本身并不会直接塑造这样的人,也不会直接妨碍这样的人的塑造。
基础教育所负责的,是一般性的科学、人文知识的教授,国民通识的普及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培养,公民责任感的生成。
一个学生,将来会成为什么领域的专业人士,会成为具有何种人文、艺术素养的社会个体,会成为对社会和人类有什么实际贡献的人才,基础教育只能起到一种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纪录片《高考》剧照
人的才能分化,天分和教育的紧密结合,创造力被教育强力激发,成为什么领域的专业人士,对社会和人类会做出什么实际贡献,那是高等教育的事情。(这里只是就事论事,不接受高等教育甚至未受教育,一样可以对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基础教育用尽可能公平的方式分发入场卷,高等教育则为持有入场卷的人提供一个海阔天空的世界。
作为两者之间的通道,高考的基本规则就必须是公平。
如果把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前置套用在基础教育头上,那么有很多孩子就根本不配上学。许多所谓批评,也就变成了“胡不食肉糜”。
衡水中学学生并不都是穷孩子,对高考寄予“改命”期望的学生也只是一部分。然而,只要看到社会中最弱势的那一部分家庭的孩子,对未来充满热情,相信希望由自己掌握,就足以令人快慰了。
综艺《变形记》中的高占喜在节目结束后,更加努力学习,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甚至可以说,这正是高考制度最大的成功。
对于张锡峰的演讲,有很多挑剔的声音。“土猪拱白菜”一说,更是火力焦点。但永远别忘了,那是个孩子。
2021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享受限时特惠
    编辑 | 黄靖芳
排版 | 乔八斤
更多推荐
热文
围观
故事
商城
杂志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