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戏,真的是一个让当代父母非常头疼的问题。
这批生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孩子,自记事起就和电子产品相伴,打游戏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既是一种重要的娱乐活动,又是同龄人之间的社交工具。
前些天的热门话题就有#邓亚萍为儿子考察顶级电竞队#。
起因是她14岁的儿子酷爱打王者荣耀,且排名和成绩还都不错,于是他就想成为一名职业的电竞选手。
有趣的是,虽然得到了妈妈的大力支持,但邓亚萍的儿子在拿下了某手游角色北京第一的排名后,却打起了退堂鼓。网友们戏称这是“神操作劝退”,同时也盛赞邓亚萍的育儿方式。
不仅仅打游戏,对于育儿这件事,邓亚萍也有不少她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做法,大家不妨一起来看一看,取取经。
01
如果孩子脱离同伴世界,我觉得这个更糟糕
在旁人看来,世界冠军是邓亚萍身上最大的标签。但对她而言,生活的河流奔涌向前,冠军只是过往的一部分。
她也是一个普通妈妈,所有家长可能遇到的困恼和哭闹,她也一样可能遇到。

只是拥有着不同人生体验后,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当众多家长都对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情感到十分焦虑的时候,邓亚萍觉得孩子们需要共同语言。

如果孩子的朋友们都在玩游戏,在孩子的朋友圈里游戏是一个必备话题,唯独一个孩子不玩游戏的话,他和小伙伴便失去了这个共同语言,反而不利于孩子与伙伴之间的沟通交流。结果可能更糟糕。
游戏该玩就玩,但是要有绝对的把控。
把控的前提是了解。当邓亚萍看到同学们都找儿子打游戏的时候,就好奇问道:为什么他们都来找你打游戏?儿子答:“因为我打得好,能带他们上分”。
邓亚萍的疑问随之而来:“打得好是打得多好?”
母子俩聊下来,邓亚萍才发现,自家儿子打游戏最好的成绩能拿到北京市第八!出于运动员的嗅觉,她果断去了两家电竞俱乐部实地考察,回来后,她把所观所感跟儿子详细聊了出来。
她很淡然,明确地告诉儿子,专业打电竞会很辛苦,比练乒乓球辛苦多了。
孩子们对于职业电竞的幻想往往是:

在一栋别墅里,有着最高级的电脑装备,没日没夜打游戏,职业选手还有每月1万多块钱的工资,“带薪打游戏”多爽啊。

这完全是对职业电竞选手生活的误解。

现在国内有很多电竞体验营,让那些业余的游戏玩家们去体验职业电竞选手的生活,12个小时不间断地打游戏之后,他们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生理不适:
长时间高度集中地对着电脑,让他们感觉到眩晕、强烈的呕吐感、手指麻木..... 当玩游戏变成一种职业以后,游戏似乎就不那么好玩了。

而专业的、想要达到顶尖水平的选手们,一天甚至要花16个小时的训练,而且基本全年无休。

但如果他想去,邓亚萍说,可以把他送到专业电竞俱乐部里尝试。“没关系,试一试,这事怕什么,人家也很欢迎啊。”
凡事多尝试,但如果是自己选择的,就要坚持到底。其实,邓亚萍对孩子的成长一直都是这个态度。
02
那个时候就是死磕,要是打输了就一直练,打到赢为止
说起邓亚萍,就不能不提她当年征战乒坛的往事。在那个年代,邓亚萍有多厉害呢?其他所有乒乓球女运动员,恐怕都会有生不逢时的感叹。
很少有人还记得,邓亚萍在最初,也只是一个“被淘汰”的运动员。
和那些顺风顺水、一路开挂的天才型选手不太一样,邓亚萍十岁时,曾经直接被河南省队的教练判定“没有培养价值”,只因“个子太矮”。
当邓爸爸直接把教练的原话告诉女儿之后,年幼的邓亚萍没有认命,她对父亲说:“我还想再试一试。”
当时,郑州正好成立了一个女子乒乓球队,如果当时有一个鄙视链,那么他们成立的这个女子乒乓球队就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在这个最底端,邓亚萍和其他“省队不要的队员”重新投入到了艰苦的训练中。
没有专业场地,就在水泥地上跑跳训练;
没有空调暖气没有床,就在更衣室搭起木板来睡;
就连球桌,也只有区区四张。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邓亚萍和队友们憋着一口气,只花了半年就打败了“淘汰她们”的河南队。而她也在简陋的环境里,练了整整四年。
正是因为那几年“死磕到底”、“不放弃,一定要赢”的精神,让她在日后的世界赛场上发挥万丈光芒;也是在日后面对一个“佛系”的儿子时,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从容和智慧。
邓亚萍的儿子也打乒乓球,但他一开始并不在意输赢。在邓亚萍看来,儿子这种“很快能够把自己解脱出来”的心态,其实“也算本事”。
每一代人都不一样了,这一点,邓亚萍认识得比我们更清楚,甚至接受度也更高。但她更希望孩子意识到:如果一个人老是跟自己妥协,这样不大容易成事。
日前,国内电竞豪门RNG接受了央视专访,在访谈中几度说道“电竞不等于游戏,电子竞技比拼的就是专注。”
想要成为职业选手,除了必须具有的个人能力之外,还需要适应作为职业选手的每日训练活动,并且要求所有人必须时刻保持应有的职业水准,而这样严苛的训练条件吓退了很多人。
在采访中笑着表示曾有人哭着对教练说:“不行,我受不了了,我要回家。”
在锻炼孩子的抗压能力方面,邓亚萍的方法着实让我们肃然起敬。要学会输,才能学会赢。而学会输并不是把失败轻描淡写地划过,相反,琢磨每一次失败,接受失败带来的打击和崩溃,直到下一次赢为止。
邓亚萍说,“最终出来的人一定是死磕的人,是拼搏的人,一定是不会那么容易原谅自己的人,对自己极其要求严格的人。”
所以,一方面,她并没有执着于塑造“同款孩子”,让他复制自己的童年,另一方面,她又努力在宽松的氛围中,引导孩子用体育学会输与赢。
在邓亚萍身上,我们会看到,一个站上过世界巅峰的人,真的“拿得起,放得下”。
03
如果我们大人都管不住自己,凭什么管孩子呢?
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邓亚萍,“严格自律”一定位列其中。在她对自己体育生涯的回顾之中,这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处处可见:
日常训练,要绑上30斤的沙袋;
主攻正手打法,一练就是两年;
别的队友周日休息,她全年无休,风雨无阻。
就算是升级人母,她也一样不忘严以律己,生活中的各处细节都体现着自律。
她也最有资格说:“如果我们大人都管不住自己,凭什么管孩子呢?”,让无数家长都羞愧低头......
正是因为邓亚萍保持着对自己的高要求,儿子看在眼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才会显得更加平等、水到渠成。
在采访中,邓亚萍透露了一个生活中很有意思的细节:“家庭教育会议”。会议的重点就是确保全家在教育上统一路径,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邓亚萍始终坚持一点:孩子也是人,我们要学会尊重人性。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妈妈,就站在高处对孩子管教,而是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沟通。
很多家长被工作和生活上的琐事耗费了太多的精力,甚至忽略了身体健康,让病毒侵袭了自己的身体,导致我们身体和精神都在超负荷运转,遭受了极大的压力。

从根本上说,是我们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然后孩子身上所有的优点缺点,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所有行为也会在耳濡目染中无声地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更要管好自己的生活,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诱导孩子的发展,而不是单纯机械地去“要求”孩子。
最近有粉丝反映收不到养娃的推送了,其实是微信规则新调整了。大家记得把养娃公众号“设为星标”啊!
看完文章点个“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这样养娃号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希望在养娃的路上能陪你一直走下去!
◇◆◇◆◇◆◇◆◇◆◇◆◇◆◇◆◇◆◇◆◇◆◇◆◇◆◇◆◇◆◇◆◇◆◇◆◇◆◇◆◇◆◇◆◇◆◇◆◇◆◇◆◇◆◇◆
“英国养娃那些事儿”诚意推荐

素材来自网络

欢迎转发分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