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胡哥看世界(ID:hugekanshijie) 作者 | 胡哥
今天来一则短评,先来看一则信息:
新华社平壤5月31日电(记者洪可润 江亚平)朝中社5月31日播发评论员文章,批评美国解除对韩国研发和使用导弹的限制,认为取消对韩国拥有导弹弹头的重量和导弹射程的限制,“是明知故犯的敌对行为”。
文章说,美国一方面对朝鲜的自卫措施贴上违反联合国“决议”的标签,一方面又对韩国赋予不受限制的导弹开发权。这是“美国一直不变的对朝敌视政策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美国厚颜无耻的双重做法的活生生的铁证”。
文章说,“美国企图在朝鲜半岛和周边地区造成不对称的不平衡来打压朝鲜,是进一步激化处于停战状态的朝鲜半岛复杂尖锐的不稳定状态的严重失误”。美国放松韩国导弹“枷锁”的目的是“试图在朝鲜半岛和周边地区进一步激化军备竞赛来阻碍朝鲜的发展”。朝鲜将本着以强对强、以善对善的原则同美国打交道。
美国解除对韩国研发和使用导弹的限制,是在5月19日~5月24日文在寅访问美国的时候宣布的信息。
现在朝鲜发表了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强烈谴责美国,那么怎么来看待这件事情呢?简单说几点:
第一:无法改变东北亚力量对比
韩国,是东北亚格局当中最弱的一环,即使美国解除对韩国导弹的研发和使用限制,也无法改变东北亚的力量对比。
而且一个事实,有美国在韩国,无论解不解除对韩国的限制,所起的实质性作用都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美国在韩国部署的武器已经够先进了,超越韩国不知道多少,而且做为美韩联军的主导者,美国不会让韩国的军事实力超越美国的掌控。
无论是朝鲜还是中国,都已经将军事科技的对抗,定格在美国身上,而不是韩国身上。
所以,我个人认为美国解除对韩国的导弹限制,无法在短时间内实质性影响到东北亚的格局。
解除对韩国导弹的研发和使用限制,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主要是美国看不惯韩国近期的表现,没看到日本都上窜下跳的,但是韩国却说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个个小弟都像韩国这样,那这队伍也太难带了,美国想要看看能不能在中韩之间制造一点小摩擦。
但是,文在寅在访问美国回来的第一时间,立刻和中国进行了通话。韩国外长则第一时间发布消息:总统文在寅访美并不代表韩国已经选择站队,而是保持中立状态,因为对于韩国来说,中美两国都非常重要。
对于这件事情,暂时来看,中国还没有发表看法。

第二:东北亚局势可能升温
有一个细节大家要注意,在美国宣布解除韩国导弹限制的第一时间,朝鲜根本就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在一个星期之后,才表态批评美国,而且还表态称只针对美国,放了韩国一马,这一次朝鲜没有刻意去批评韩国。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要是美国解除韩国的导弹限制,真的对朝鲜造成威胁的话,那么朝鲜早就在第一时间出来表态了,而不是要等到一个星期之后才表态。
这说明什么问题?
我个人感觉,韩国向中国的解释是比较到位的。所以朝鲜没有第一时间出来表态,中国也保持沉默。
但是,一个星期之后朝鲜突然之间拿这事批评美国,并且称朝鲜将本着以强对强、以善对善的原则同美国打交道
朝鲜这时候出来批评美国,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呢?
这里面有几个细节需要关注一下,一个是美国常驻日本的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十分罕见地离开日本,说是要前往协助美军从阿富汗撤军,这一去要大约4个月的时间,这样一来的话,东北亚这边美国的军事力量将会缩减。
另一个细节,是中国近期在东海附近海域,又开始进行密集的军事行动
这些事情结合起来一起看的话,你会发现还蛮有意思的。美国刚刚开始抽调兵力,朝鲜就出来批评美国,并且告诉美国朝鲜随时会采取行动。
而且中国也立即加大的军事活动,这些都是有深意的。
现在的美国忙得不可开交,俄罗斯会晤、和伊朗博弈,和中国博弈,当然要给美国制造一些麻烦,让美国心生顾虑,不敢放开手脚。
而且近期拜登这位伪君子,又捡起了真小人特朗普的老方法,想要在新冠病毒上甩锅中国。
这个时候,我们当然得有底线思维,最好的方法就是台海方向,这就是我一直在说的全面摊牌,做好这种准备,有了这样的底线思维,就可以随时应对局势的演变。
再加上一个朝鲜在东北亚随时可以发难,可以说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东北亚的局势会逐渐开始升温,朝鲜可能会有所行动。

现在朝鲜公开批评美国,就是告诉方方面面,美国的西太平洋不稳。
现在来看可能还是风平浪静的,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想要在中东,阿富汗等地展开军事行动,能放得开手脚来干吗?会不会有顾虑呢?
这些都是美国需要去考虑和评估的,而且其他势力当然也能接收到朝鲜发出来的信息。
要是在关键时刻,朝鲜再来一波军事行动,比如发射一些导弹的话,美国真的有可能顾此失彼。
另:还有不少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和转发,以示鼓励!如有不同看法可留言探讨,感谢一路支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胡哥看世界。文章观点不代表
视野环球立场,仅供参考!点击下方关注可接收更多前沿财经资讯解读。
点赞在看”,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  👇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