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以色列屐痕
文/黄冰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比,以色列年长一岁,是当今世界上陌生指数最低的国家之一,尤其那座位于它狭长版图心脏部位的古城耶路撒冷,据说是二战后,在联合国讲坛和全世界各种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不久之前,我的一个为期两周的年假,就在这个像一柄插在亚非欧咽喉要道上的匕首一样的国家里消耗掉了。
多年来,通过角度不同的大量图文资料,我对这柄“匕首”已多有了解,关于它的大概形貌已固化于脑海,所以,当我为了对它的初次涉足做准备时,一时之间竟无从着手,只感觉对它太熟悉了,不像“去”倒有点像“回”。但很快,当一脚踏实地于它的怀抱中耳闻目睹和心驰神游,它那个被文字和图片堆砌起来的国家廓形,便变得如同它那始终未能固定下来的疆域一样,使得原本在我心中一览无余的这个所在,竟诡异地由清晰而模糊了。呵呵,难道,文字和图片构建的真实,真的只是真实世界里一个自行展开的虚幻部分?
安检
去以色列,首先遭遇的,是全球公认的最严格的航空安检。
之前在网上,我了解过许多对以航八卦九卦的介绍:以航的飞机装有反导弹装置;以航飞行员都曾经是或仍然是会驾驶战斗机的军人;以航飞行员全部是以色列籍的犹太人,如果接到军令,会即刻之间开赴前线;以航的飞机上,有装成乘客的携带武器的便衣安保人员;结伴旅行的乘客换登机牌时,会被有意地分开安排座位,以确保以航航班上的每个乘客,都淹没在周围的陌生人中……
航班是晚上十点的,旅行社却通知我们,必须提前五小时赶到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集合。为什么要提前这么多小时?因为,以色列安保问话很费时间。见多识广的高姐告诉我们。
一行四十人都准时到达了,在旅行社小孟率领下,不无拘谨地来到了以色列航空的专属区域,接受以色列安保对每位旅客的随机盘问。
如实回答就行,高姐很大姐大地嘱咐我们这个“六人团”。心理准备倒一直有,可身临其境了,还是惶惑,又做了坏事一样莫名地兴奋。排着队,往前挪动着脚步,一点点地进入很“以色列”的氛围中去。有好几个以色列人分别主持问话。一名挺帅气的安保招手叫我,我正担心语言交流上会有问题,他一开腔,甩出的普通话竟比我还标准,和善的表情也能帮我松弛。他问我为什么去以色列?什么时候回国?以色列有无朋友?与其他五个同行者什么关系?同行者中的某某某是什么职业?我的行李谁整理的?行李有没有离开过我?同行者的一对夫妇张和董与我认识有多久了……我当然都如实回答。他们哪年结的婚?安保突然问。这——我判断了一下他是否无聊。这也太变态了,对朋友一定得熟悉到如此的程度?不过,我也能理解,这个四面受敌的国家得握着武器生存,它不希望任何普通的细节疏漏发展成为它落败的蚁穴。
问完话,在我的护照上,安保帅哥把标有红色记号的小纸条贴了上去。后来我才知道,如果行李或人有可疑之处,小纸条上的标记将为黄色,得二次安检。当然了,一次过关者托运的行李箱也不能上锁,以备安保人员随时抽查。除了首都机场的安检设备外,在登机口下面,以色列还要通过他们自己的高科技设备将最后确定安全的行李筛进行李仓。之后,安保人员会把问话与行李综合起来,研判每位旅客有无威胁。在所有检查项目中,除了问话,对其他悄悄进行的一切我们都一无所知。我们像X光机锁定的目标,还毫无觉察呢就走光了——哦,这些暗中安检的各种名堂,也是网上资料告诉我的,事实上的我们都经历了什么,我像个局外人那样并不知情。
好在,我们六人的问话都结束得比较顺利。
张问我,安保都问你什么了,你时间最长。我说,居然问你俩什么时候结的婚?张说,你知道不?幸好我记得,我说,还问董的职业了。张紧张地瞪着我,你怎么说的?我当然照实说了。啊?那我俩的工作证明上可不是这样写的呀。张的话让我懵了,我完全忘了他俩的工作证明是找一家公司帮忙开的,职业也是临时编的。我倒吸口凉气,这紧张情绪的正式出场,竟与安保帅哥无关,而是被张的“问话”给勾出来的……
高姐这时过来招呼我们:走,D口登机。
图源网络
我们如蒙大赦。登上飞机,就等于到达以色列了。
登机后,我们六人确实被分散在了不同的位置,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近人情。张董夫妇是在一起的,袁姐和严姐也紧挨着,只有我和高姐前后遥望,但起飞前,高姐和我旁边的一位中国老奶奶换了位置,我和高姐就也成双了。
从北京飞特拉维夫耗时十一小时。我曾经在网上查过从中国到以色列的直线距离,理论上是五个小时左右的航线,但事实是,飞机要画一个大弧线,绕开阿拉伯这些“敌对国”,只飞经和以色列有空中安全协议的国家。
当地时间凌晨五点多也即北京时间上午九点多,航班落地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机场。经过海关,工作人员没在我们的护照上盖以色列印章,而是在护照里夹了一张小卡片以为出关证明,并一再交待我们,这卡片千万不能弄丢,否则回国时会有麻烦。显然,我们经历的这一插曲,能够印证一个传闻,即,一个第三方公民,如果护照上盖有以色列海关的章,就不能再去苏丹、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当然,反过来的情况是,到过任何阿拉伯国家的游客再去以色列,只要其身份不敏感,以色列基本不会拒绝入境。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旁人无法揣度,但不在护照上盖章而是换成小卡片的以色列做法,其用意无疑更为体贴。
雅法的早晨
我们的第一站,落脚于具有四千年历史的小城雅法。
早上六点多钟的雅法,安静如画,晨曦中的椰枣树和奥斯曼时代的建筑剪影都有点凝重,似乎为了隐喻遥远的从前,仍固执地守持和遵循着另一世界的时间秩序。眼前的街路陈旧而清冷,一辆色调醒目的清洁车正例行公事地与我们身边一座老旧的钟楼渐行渐远。钟楼背后开阔的远处,朦胧中,有特拉维夫现代化的高楼,若隐若现,一抹薄纱般的粉色正顽强地从隐现的楼宇间辐射开来,朝着雅法这边青灰色的天空漫漶浸延。
是热面包诱人的香味让我们走出画幅,重新建立起与当下的关联。面包店里的三个服务生小伙子有表演欲望,勾肩搭背地供我们摆拍,他们款式相同的红T恤上,印着Jews&Arabs ,Refuse to be Enemies(犹太人阿拉伯人,拒绝成为敌人)这两行文字,字的上面,是握手的图案,手与手之间有基督教的十字架、伊斯兰教的新月图和犹太教的大卫王星图形。望着手机取景框里无忧无虑的他们,我并不敢往深处想,那无处不在的历史伤口,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愈合。
图源网络
赎罪日战争后,一九七七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在以色列国会做演讲时,曾说过一句让犹太人落泪的话:“既然你们愿意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世界的这个地区,那么,我们欢迎你们和我们一起生活。”如今四十年已过去了,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的确还在这块土地上共同生活,但是,他们和他们,是否已真正交融不再敌视?而萨达特那句诗意的企盼,是否也不再只是动听的口号?如果那样的一天真能来到,面前这几个小伙子的T恤衫上,又会新印上怎样的文字与图案呢?
我知道,犹太教也好,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都呼唤人类兄弟姐妹般彼此关爱,可是,这样的能力人类有吗?
以色列西邻地中海。
海和天都蓝得缥缈,仿佛通往世界的尽头,但这两种蓝,又泾渭分明各寓其意。和海的蓝相比,天的蓝诚恳、透彻、明朗,是人的情感能理解的一种变化无常。海却有属于自己的特质,像满腹经纶的老人,把世界上所有的蓝都吸进了胃里,反刍一番再呈现出来,就有了一种区别于一切的深邃与神秘。似乎,没有什么蓝比海的蓝更能让人感到与世隔绝。也许是长期生活于山城的缘故,对于我,海始终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它所承载的想象,一概清高超拔与俗世无关,我甚至着迷于它无比单调乏味的重复吟唱:哗-啦……哗-啦……想必是因为怀揣了太多秘密在欲盖弥彰。如果说天是现实的,海就是虚幻的。
图源网络
置身于“以色列”“地中海”这两个既现实又虚幻的地理名词中,我觉得我就是现实与虚幻那个接壤的节点。我曾经想,如果真有前世今生,如果确有生命轮回,那么鱼,便是我最想成为的另一个我,而作为鱼生活在水里,则是我最乐于体验的另一种生存法则。海对我的诱惑与死亡有关——蛇足一句,当死亡乘坐着哲学的舟楫。
在海边看潮起潮落,我的内心有点撕裂:眼前像洪荒之初,身后则红尘滚滚。
~the end~
“二湘空间”视频号开播了
作者简介:
 黄冰,贵州人民出版社文学编辑。本文原载《山花》2016年12期,本文为节选。
本平台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一览无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