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三孩的消息一出,这个话题逐渐成了互联网上一个全民娱乐话题。但说实话,有权作出选择的三胎受众是非常小的一个群体,毕竟只有生过了二胎的人再生娃才算是三胎。
多一个孩子,家里可以多一份期待、孩子也能多一个伴,但对现在的父母来说,生娃养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甚至有些奢侈。
自放开二胎后,对适龄人口来说生娃的阻力基本上已经和计划生育无关,二胎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已经足够,所以这两天才会有“劳斯劳斯每人限购三辆”的调侃。而放开三胎的象征意义大过现实意义,它标志着鼓励生育更进一步,而具体效果怎么样,就取决于配套与环境了。比如住房、教育、其他生活成本等等,这其中房子又是一个最大最重的阻碍,生活空间、教育资源、家庭财务压力全都和房产直接挂钩,房子在这几项里的权重不低于60%。再加上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永远要给孩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资源,就算承认自己无所作为,也坚信自己的孩子的必定是精英...感受一下,这种压力得有多大。
三胎概念新产品上线
对于城市三胎家庭来说,四卧甚至五卧的大平层成了刚需,至少对一线城市来说,如果不是家里有矿,居住环境和空间是好不了的。未来一线城市会在造人方面拖全国的后腿,然后再吸走其他小地方增长出来的年轻人口,于是一线城市越来越像一台机器。说到这里,我对国家转移支付是支持的,无数年轻人在一线城市给别人的父母交养老金、交房租,但他们本身是小地方成长起来的人,那为了公平,只能从盈余的发达地区向人口流出的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
要鼓励生育,也应该思考新型城市化,如果所有人都集中到头部的几个大城市里去,结果就是大城市的年轻人压力大不生育,而其他小地方因为人口流出而开始衰败,最终没有一个是赢家。人均资源和空间越小,生育率就会越低,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按人口密度计算,中国人的生活压力就算比美国和加拿大要高,但也不应该比日本高。未来中国应该在更多二三四线城市深化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培育更多就业机会,这样才能让年轻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娃都能有广阔天地。
有个数据很有意思,在欧洲的各个国家,公寓占比越高生育率就越低,两者的相关性非常明显。
如果数据不够直观,那就看一下后面的这两张对比图。
公寓式住宅被指是生育率第一杀手
需要说明的是,上图在地(纽约州不算人区、下在当地(香港)也不算穷人区,各自都是主流居住类型(不相信的朋友可自行上谷歌地图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看)下图中的单套公寓价格可能还于上图里独立屋对于你来说,假设分别要在这两个案例地区做家庭计划,生娃的数量可能会很不一样吧?
社会应该理解这一代年轻人的不易之处,在老龄化、经济增速放缓、城市化也开始变慢的大背景下,85-00这代人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一毕业就赶上经济增速放缓、一结婚就赶上房价高位、一到赡养父母的时候就赶上前所未有的老龄化。这代人的人生体验可能和他们的上一代是相反的 - 上一代人先苦后甜,这一代人先甜后苦。
老一代人总喜欢忆苦思甜,拿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说给人听,表示们这代年轻人多幸福啊... 这种话其实就是扯淡,因为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困难,不设身处地就很难理解。
前一代人赶上了改革开放开始之后的遍地机会、赶上了社会阶层分化之前容易向上攀爬的混沌状态、赶上了工作分配和住房分配、赶上了单价只有现在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只用一个月工资可以在一线城市买一个平米的商品房,而且得益于分房、商品房和城市化,享受了二十年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红利,最终使自己的财富地位固若金汤,后来者永远追不上。
深圳房价 2000 - 2020
反观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他们的上一代没有吃到上述红利的话)就要为其他吃到红利的人去还债了。经济增长不再和过去那么快意味着薪资很难再大幅上涨,房价高歌猛进二十年后需要你来接盘,老龄化、城市化放缓、金融周期见顶和房住不炒的执行意味着你买房后也没法和过去的买房者一样吃到增值了,老龄化还让你的未来要多一个不可忽视的压力来源... 让他们在这种压力下多生孩子,需要克服很多很多挑战。
一代人把所有红利集于一身是幸运的,而另一代人要把红利释放后的代价全部吞下去就没那么幸运了,前面提到的先甜后苦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甜和苦并不能代表实际生活水平,因为幸福感不完全来自生活水平,更多来自于现实和预期之间的差距:只要现实生活好于预期,即使苦一点幸福感也会很强;如果现实差于预期,过得再好也不会有幸福感。
所以对于享受了十多二十年衣食无忧、轻松快乐生活、默认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的新一代人来说,调整预期是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而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少一点戾气、用娱乐化的态度去面对倒也是一件好事。至于生不生孩子,对自己对孩子负责就够了。
施永青语出惊人 就把他当笑话看吧
欢迎点在看、转发朋友圈、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