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第3907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冀田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90岁股神巴菲特官宣接班人鲜有议论,67岁的耶鲁史文森去世刷屏。悲伤和遗憾远比喜悦更深度撼动人心。
大师一个个远去,伤怀之外,到底该向投资大师学什么?我不禁想到的是,从小学习数理化,后来没几个能当科学家;苦读英文十几载,面对英文菜单还是懵圈。学是一方面,更务实主义的心灵拷问是:学大师,能真的学到什么?
于是,想说说我过去23年学大师的4件小事。
证伪
8年前,感谢公司的安排,去美国奥马哈第一次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
一直以来,巴菲特并非是我的真爱。原因在于,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流行的不能显示特立独行的深度。巴菲特的理论一点不难理解,说一说谁都知道,显不出牛逼。况且,把巴菲特挂在嘴上的人很多,这些人中,没见几个真发财的。这说明学习巴菲特的信徒们,很容易被“证伪”。
不出所料,当我身处巴菲特股东大会,确实证明了巴菲的粉丝里面,“伪粉”居多——随大流看热闹大于践行真爱的。在连接主会场的漫长过道的另一端的一个建筑里,人群凌晨起来排满长队。看上去亚洲人居多,我听懂了,他们在吐槽赶场起得太早了,因为传到耳朵里的是普通话。
我没有追过星,看过为数不多的演唱会。没错,那天就是看演唱会的感觉。8年过去,这是我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留下的唯一印象。那天开会讨论了什么话题,已经全然忘了。
经常和朋友们交流,投资要看大事件。空间上,要从3000里高空看能看到什么,忽略麻麻点点的小路;时间上,要从10年之外看,忘掉眼前的蝇头小波动。8年后,我只记得演唱会的感觉,难道这是我学到的巴菲特吗?
倒是让我更好的理解了粉丝效应。刚看到一篇文章,女粉丝3万元门票看《山河令》的两个男人唱歌。真是震惊。而根据相关数据,79%的股民是男性,且50%以上是40岁以上男性。男人不如女人和狗,让男人,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男人花钱,比登天难,别说追星了。花几万块钱去巴菲特大会,其实只是去开眼界,看股神是咋回事。
巴菲特出场了,那么多看热闹的,并没有像真粉丝那样尖叫窒息、心跳加速。
真粉丝来自真信仰。进庙参观神像的多,真信仰的没几个。
其实,学巴菲特是最容易的啊。大白马,买入持有。最容易的事,难点在哪里?只能难在坚持了。
坚持大师简单的真谛,这是我学到的第一件小事。
般配
89年前的同一时期,我嘴上提的最多的是史文森先生的《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
我理解的这条创新之路,用一句话概括是,“把更多的PE/VC(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以及其他的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加入在传统只投资股票和债权的组合中”。受益于此,耶鲁大学基金会的业绩比其他大学的好很多,引领了大型机构投资的资产配置新风潮。
首先我要申明,这条道路绝对是我从内心真的认可的。是真粉,和上面听演唱会有区别。但是,以我的风格,绝不会把一件已经决定和认可的事,老放在嘴上。投资中值得反复商讨、需要让它一直萦绕的,应该是犹豫不决、需要讨论的重大决策。
那么,那段时间我为什么一直提这本书呢?因为当时工作的关系,我需要向别人宣导或者灌输这个理念。我当时正在从事家族办公室的投资业务,我觉得大型家族办公室和大学基金的投资限制条件很像,投资目标也很像,耶鲁和史文森是最值得学习的。但是很多人不理解另类投资、不认同长期资产配置的价值。想赚快钱是人性所在。反人性是最难的事情,我却想让我的家族客户们“反人性”。
回头来看,现在用自嘲的话来说,当时宣导的结果是,我没有让他们成功“反人性”,却让我自己,成功“反人性”了。我在我个人的投资中,无意识地受了影响,模仿了机构的做法,更强调长期、分散和均衡配置。却没想到我的钱不多,不能用机构的分散思维。对年纪尚轻的个人,不要过度分散投资,更应该做的是集中精力赚大钱。
一个人的工作,不仅会让人加班、会让人把工作和生活混同,也会让人限于工作的圈层。工作中的投资理念还会无形当中影响个人的投资理念。在券商工作的没几个不炒股的吧?但也许你根本不适合炒股,只是被周边蒙蔽了双眼。
学大师,首先要学他的投资方法适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和你是不是般配。这是我学到的第二件很重要的小事。
“观毒”
时光回到23年前的1998年,我还在读书,在投资自己的学业。一个偏远北方地区的少年,在报纸上无意中看了亚洲金融危机里面香港金管局和索罗斯的精彩较量。看完故事很多年后,我才弄明白期货的贴水和升水到底什么意思,为什么打压做空港币的索罗斯,提高利率发挥了一击制胜的作用。
这些故事让我在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入坑索罗斯。索罗斯这个人是投资界里的星宿老仙一般的人物。金庸的《天龙八部》里,星宿老仙本是逍遥派弟子,后来背叛师父无崖子,在西域创立星宿派,心狠手辣,极擅用毒。
练习名门正派之余,透析反派的武功,采其所长,也是件乐事。于是,索罗斯去复旦演讲的时候,我就去听了。他的“秘籍”《金融炼金术》,这本听名字就带劲的书,我也研究了。
研究完的结论是,谁能看懂金融炼金术,谁才是真正懂金融市场的人——不服这句话的,拿书来和我讨论。我有中文版和英文版,这样不至于让中文版翻译的晦涩难懂,替看不懂他的书的人背锅。
索罗斯著名的抑或臭名的战役,都和货币有关。纯粹从投资角度看,只有精通宏观政治和经济的大视野,才敢于在货币战争中牟利。但这和经济学家无关。
随着年龄增长,眼见很多经济学家跨行来指导投资,其结果是首席经济学家隔几年就全部换一遍,如同餐馆翻桌。10年前的某某投行经济学家,已经全然旧貌换新颜,剩下为数不多的三四位一只手数得出的,值得尊重的,还有资格继续干这行。中国经济学家本就是理论导向、学术导向的,拿来指导投资,是经济学家们做出的最不“理性经济人”的决策。
无奈的事实是,做投资谁都逃不出宏观。电梯上去了,坐在电梯里的人蹦跶几下,以为是自己蹦上去的,不觉得应该感谢把电梯推上去的“宏观”。然而,投资的精彩就在这些蹦跶之中。
如果没有23年前,读报纸读到血雨腥风里用金钱争斗的精彩,我可能不会入金融和投资这一行。投资里的坑坑洼洼妖魔鬼怪,防不胜防。谦谦象牙塔,不识行走江湖凶险,很危险。
关注投资中的精彩,多空对决,正反套路都要了解,观察他们怎么“用毒”(称为“观毒”),才能侠义于江湖。
这是从实战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最重要的第三点。
若离
这么多投资大师,有没有中国本土的大师?
我曾经写过一篇《价值投资,百年误解》回顾了征战于日本、欧洲、美国以至于1930年代之前上海滩十里洋场的投资大师们。在文中最后提出了期待,我们中国堪称投资大师级别的人正在形成中。投资大师需要时间证明,我国的投资市场的历史还比较短。
如果不说大师,在我个人的语义中,投资“家”应该比投资大师级别低一些。在当代的投资家中,我最粉的是段永平。尽管,或许段永平先生并不把自己视为投资家。
段永平牛在实业出身,却把投资做的比实业成功。他的投资有二级市场投资,如投资网易股票;也有一级市场投资,如投资拼多多、OPPO、vivo,能做到如此的,必定是我等膜拜的绝顶聪明、情商超高以及大彻大悟之人。
除了段永平认可的巴菲特投资理念之外,我分析段永平的最大特点在于围绕他擅长的武功,若离而不离,反而做到了大成。
投资网易的原因在于他做游戏机知道游戏市场空间巨大,网络的空间比他最熟悉的那个游戏机大不知道多少倍。OPPO、vivo以至于拼多多的用户定位、营销战法,步步高、小霸王的样子如影随形。这些都是段永平擅长的。
但他都没有自己做,而是选择了“若离”,因为投资需要距离产生美。最牛的公司,也是一堆内部问题,靠的太近,反而不敢投资。多少人自己工作的上市公司就是牛股,却不敢投一分钱?原因是太近。
如同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大的投资家,走近了看,可能都是个在家里女人不能忍受的凡人。聚焦核心能力,但要若即若离,这对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来说,尤为重要。
证伪、般配、“观毒”、若离,是我过去这23年,学投资大师的几件小事中悟到的。不一定学到,然悟到了门道。谢谢终将远去,却一直璀璨的大师们。
  • 者:冀田,领复资本创始人、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家庭投资和家族办公室》一书作者,风险投资人。
「 图片 | 视觉中国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