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华国际班孩子一篇堪称“凡尔赛2.0”的博文,除了让有关方面关注起了所谓双国籍的问题,也让privilege(特权)成为热词,一时间满屏“我的高傲已尽数体现”,也算是特权另类解构。
既然提到privilege,不得不提当然是最privileged的学校——英国老牌私校。
世界众多精英、富豪家庭趋之若鹜,不乏中国家长,毫不吝啬一年4万镑的学费。
然而,本来钱途无限、生意做到全世界的英国名牌私校,今年却遇到罕见挫败:学生人数出现十年来首次下跌,而且学费上涨速度也突然大刹车,超过800家冻结学费或降价,还有不少学校倒闭了。
《泰晤士报》发问:私立学校的泡沫破灭了吗?
副标题还指出,私校的学生们对自己的特权身份感到难堪
《每日电讯报》也质疑:私立学校是否还值这个钱?

副标题也提到私校的了牛津、剑桥录取率下跌,费用却又那么高。“是时候重新评估私立学校的价值了吗?”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这两年来,不少优质公立学校成功申请到牛津、剑桥的人数超过了私立学校
如今,疫情重挫英国中产,不少人被逼无奈,让孩子退出私校,转读公立学校
而不少英国家长也在反思:在这个情况下,花这么贵学费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真的值得吗?
英国私校会继续遭受打击吗?
英国中产阶级“内卷”了这么多年,也开始反思了……
英国私校学生人数下跌,跟中国有关
根据英国独立学校协会(ISC)发表的最新报告,英国私校学生人数自2011年来首次下跌。ISC的理事长朱莉·罗宾逊指出,“这一年可能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私立学校最艰难的一年”。
截至今年1月,英国私校学生总数比去年同期减少5000人,下跌了1.3%。
寄宿学校学生人数急速下降了12%,来自海外的寄宿生更下降了17%。
人数下滑的后果,已经体现在学费上:私校前几年钱途无限,学费一路看涨,2020年学费就比前一年上涨了4.1%,然而今年学费“只”上涨1.1%,超过800家私立学校冻结了学费上涨,甚至降低学费
当然,这份“成绩单”有其特殊的背景:疫情。
报告指出:
新冠疫情的影响是清晰的,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的大幅度减少。同样呈下降趋势的还有欧盟国家,这和英国在2020年脱欧的因素有关。
ISC指出,目前英国私立学校有2.5万人是非英国的学生,他们的父母都在海外。
由于疫情影响下收入锐减、两次国际出行禁令以及学校关闭,英国私立教育遭遇了艰难的一年。
教育是英国的重要创收产业。为了拯救私立教育,英国政府拨款11亿英镑,要保住教育这只生金蛋的母鸡。然而,少了中国这个大客户,的确让英国私立学校损失惨重。
升学优势不再?私立学校光环褪色?
就像清华国际班那位小同学所说,名校“尽数体现的高傲”,就是能够“直升清华”,“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据“英伦后浪”所知,以往,伊顿、哈罗等老牌公学的privilege,除了学生的背景都是中产和富裕阶层之外,还有极高的名牌大学升学率,虽然不能说“直升”,但也差不多了。
然而,如果告诉你,名牌私立学校“牛剑预备班”的光环在褪色呢?
表面上看,英国私校学生人数下降只是疫情导致的非常态,随着疫情过去,中国学生总会回去的——但在《泰晤士报》的一位专栏作者看来,疫情也许只是表面原因,英国私立学校面临的问题比这大得多。
这位作者表示,她从小上的就是老牌公学,但当年是她的父母加上爷爷奶奶一起出钱,她才上得起私校。到了她这一代,她和丈夫也毫不犹豫把一对儿女送到了私校。
但过去一年,丈夫被裁员,家庭收入锐减,只能让儿女从私校退学。
她原本担心孩子可能会不高兴,没想到孩子们适应得不错。他们上了家附近的公立学校,环境更开放,没有像以前在私校那样遭遇霸凌——这是很多人诟病的一点——这也让她开始反思、观察身边中产阶级家长对于私校观感的转变。
其实,在英国,教育内卷也是一样的。
如今,经济上的危机让不少中产阶级没法轻松拿出这笔钱,即便拿得出的家庭,也开始反思到底值不值。
私校学费比十年贵了一半多,让很多中产家庭早就暗暗叫苦,一场疫情更让不少人吃不消。
早前,位于Newton的公立学校Brampton Manor中学有55人拿到牛津、剑桥的录通知书,超过了有48位被牛剑录取的伊顿!
还有其他公立学校的例子:2021年,Harris Westminister有44人拿到牛剑offer,Henrietta Barnett School有35人,超过或者追平了St. Paul’s和King’s College School Wimbledon等私立名校。
实际上,在过去五年,剑桥大学录取的公校学生比例从62.3%增长到70%;牛津大学也从55.6%上升到68.7%,去年也是他们有史以来招收公立学校学生比例最高的一年。
《每日电讯报》和《泰晤士报》都指出,这让一些家长反思:如果在录取上优势不再,是否还值得将孩子送到私校呢?
研究人员更发现,同等A-level成绩的学生,上了大学之后,公立学校出身的孩子在大学毕业时拿到一级荣誉学位(first class degree)的比例也比私立学校的要高,无论是不是在罗素大学集团范围内。
英国公立学校近年来在教学质量也在迎头赶上。
英国教育质量调查办公室(Ofsted)的评分中,十年前,68%的公立学校拿到优异或良好评级,如今升至86%,这意味着选到好的公立学校更容易了。
因此,《泰晤士报》那位作者表示:“在今天,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一年花4.3万英镑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不再成为首选——即便他们花得起——如果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的公立学校。”
当然,除了录取,还有社会标签的问题。
作者辛辣地指出:在如今的英国社会,私立学校的名头与其说是光环,不如说是诅咒,社会风气对于privilege已经大有反思。
和网上那位中国的凡尔赛同学不同,英国的孩子对于privilege有一种羞耻感,感到不好意思。“对于那些希望活在一个独立于社会的泡泡里的人来说,私校或许还有其价值,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想要刺破这个虚幻的泡泡。”
付高额私校学费或买公校学区房?
既然私校在牛剑眼中的光环在褪色,那么,英国家庭是不是就可以省下一大笔钱,把孩子交给优质的公立教育系统呢?
“英伦后浪”研究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
1.评级为优异的公立学校还是很难进的。
在英国,众多优异级的公立学校一直存在严重的超额申请(oversubscribed),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学校在优先考虑特殊需求的学生之后(毕竟这是公共服务),会考虑以下问题:申请者的住址离学校有多近?申请者有没有兄弟姐妹就读本校?另外还有宗教信仰等问题。
虽然租学区房也能入学,但大部分中产阶级家长还是选择买,这就涉及财力问题。
2.即便上了优秀公校,竞争也更激烈。
以牛剑为例,公校学生总体入学人数比私校多,但两者分母不同。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20学年,公立中学学生总数340万人,而私校总人数仅57.6万人,即私校生约占14.5%,公校生约占85.5%,公校生的竞争难度比私校大很多。
3.即便光环褪色,私校教育资源还是更多,平台更高。
其实,近年来公立学校在牛剑录取率上逆袭,除了申请者的确够努力、够优秀之外,更多是牛津、剑桥的一种自我纠偏,他们开始采取多元化招生的方针,希望在五年内扭转过于偏重富裕、中产阶级、往往是私校出身的生源的局面。
也就是说,私校光环的褪色,有名牌大学改变招生方针的因素,并不等同于优秀公立学校在教学资源上实现了超越。
毫无疑问,如果对比教学质量,私校还是一分钱一分货。他们能出更高的工资,招到优秀教师的可能性也更大。根据伦敦大学学院格林教授的研究,2018年,有三分之一的公立学校教师跳槽到私校。
远的不说,仅举一个例子,在疫情期间,私校普遍把网课安排得满满当当,而不少公立学校在为线上教学设备发愁,等待政府捐设备,老师也懒散,放羊严重。
私校还有价值吗?
当然,家长最终还要面对一个问题:学校教育是否只是为了成绩或者申请大学呢?
优质私立学校教育还是有公立学校相对缺乏的很多好处,那就是软实力和素质、品性的培养。
家长谢丽尔·多德告诉《每日电讯报》,今年虽然面临疫情,她还是咬咬牙让11岁的儿子转学到一年1.4万英镑学费的Meoncross Upper School。因为她相信儿子的创意、领导力、忍耐力在那里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而儿子以前上的文法学校(重点中学)只关注成绩。
而且,在新学校,她儿子还有机会上创业家培养课程,这在公立学校是无论如何都很难提供的。因此,她认为,儿子虽然未必在申请大学时有特别大的优势,但他的软实力能让他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顺。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英式privilege。
丨互动丨
浪花们,你有没有接触过英国的私校?你怎么看私校面临的新形势?欢迎到留言区写下你的观点。
作浪/小逸
参考信源:The Times, Daily Telegrap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News, The Guardian, School Guide, Schools week, BBC, Independent Schools Magazine
英 伦 后 浪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丨往期精选丨
“文科无用论”席卷英国,文科立国频遇重挫有何后果? 
紧急转需!伦敦免查身份免预约打疫苗点汇总
英国背叛这些华人功臣,《卫报》重磅炮轰!
uYoung群:加微信houlang-uk,备注“进圈”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加微信littlesmart197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