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热门新闻很有警示意义:
反诈宣讲员被骗18万。
作为一家企业里的反诈骗宣讲人员,她曾配合警方写过反诈宣传标语,策划过相关宣传活动,演过相关小品,应该来说对诈骗套路耳熟能详了。
但一通电话打来,什么都变了。
打来电话的人自称是某金融平台的客服,让她去注销校园贷账户。
她按指示点击,将自己的18万元打到了对方的账户上,但没想到账户是假的,客服是假的,自己的钱不翼而飞了。
骗子的手法确实太高明,能让反诈宣传人员中招。
新闻报道至此,网上热议纷纷。
有人笑话她,有人同情和鼓励她,还有许多人一眼看到“反诈宣讲员被骗”这样简单的标题,便学到了经验教训。
有时候反诈骗宣传并不需要复杂的活动,不需要老套的文艺作品,直接点、通俗点、生动点就行。
在这个意义上,小区里的横幅,可谓深得精髓。
01.
我看到一条由真实案例写成的标语:
“2021年1月,金色港湾小区一居民网络贷款被骗2万元,敬请防范。”
这是淮安一个小区的横幅,醒目地挂在了步道上。

散步的大爷大妈、跑步的青年男女路过就能注意到它,猜测哪位邻居上当了,并且报之以同情。

不到50字的横幅作用巨大。
居民们也许不知道骗术到底有多复杂,但他们知道它们存在于身边。
这正是反诈骗宣传的第一步,用真实的案例提醒居民们诈骗离自己很近。
工作开展起来也不难。
用一目了然的格式: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因什么原因被骗多少钱。
加上惨烈悲痛的结局:被骗1万,被骗13万,被骗20万。
写一个骗局套路:“冒充领导”、“投资理财”、“理赔”、“代办信用卡”……

当天印刷,不日挂在小区门口。
当横幅越挂越多,带给居民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如果骗子集团选择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那么自己能躲得过吗?
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脑子里崩起了那根弦。
02.
我也看到一句有着文学修辞的标语:
“我见过人间最美的情话,就是骗子的鬼话。”
这是武汉一个小区的横幅,挂在了人流量最多的大门处。
标语朗朗上口,比起简单的案例记录,往往能带来形象生动的警示效果。
它可能有单押双押的佳句,也可能用了“咋活”等反问,
无论怎么样的修辞手法,随着岁月流逝,我们依然记得它们,就像记得当初“要想富,先修路,先种树”、“想想古代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口号。

尽管小区们总能不断进行标语上的推陈出新,令人刮目相看,但放眼全国,最具创新力的地方,不是它们,而是学校。
学生们创作出了一类轻快活泼的文字,没有太多的憎恶,反而多了幽默。
背后的原因并不暖心。
最新的央视财经报道里,网恋杀猪盘被害者大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其中超过6成是在校学生。
经历过伤害的他们,如今只是笑着把苦涩的心事说了出来。
不怪他们,只怪“甜言蜜语”暗藏杀机。
看到这里,我们这些读者也许仍然不知道骗术有多复杂,不过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骗子们的话都是鬼话,但就是能骗人。
这正是反诈骗宣传的第二步,让居民知道骗术的高深莫测。
而我们所要做的也就是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句:
“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个骗术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骗子不讲武德,骗术层出不穷,大家小心谨慎,让骗子耗子尾汁。”
当背诵越来越多,横幅上的金句越来越犀利,带来的思考也越来越多:如果骗子说的越来越天花乱坠,那么自己能躲过这一关吗?
大可不必担心,鬼话就是鬼话,大多数人总能明辨是非。
03.
我还看到一条格外靓丽的风景线:
“男人不要裸聊,女人不要刷单。”
无论你在祖国的南方北方、东部西部,象牙山或者华强北都看得到,它是血与泪的教训,承载着厚厚的记忆。
它们是被大数据雕琢出来的语句,比文学修辞更加直观。
《走近科学》没有“走近”这段历史是节目的最大遗憾之一。
以前半句为例,裸聊被骗者大多血气方刚,心存猎奇心理,寻求感官刺激。

他们可能不知道,屏幕对面将要脱光衣服的对象往往是同性,往往是AI,往往只是一串代码……
即使是一串代码,也可以通过语言撩拨,让中青年缴械投降。
而且可能是工作体面、收入高的中青年。


这对应了网友们一个经典的疑惑:为什么看上去被骗的人都好有钱?
裸聊被骗3万元,
裸聊被对方敲诈数十万元,
裸聊被骗19万元;
招嫖被骗59000元,
招嫖被骗12万。
学历不低,社会阅历也丰富的受害者们还可能经历戏中戏的折腾:
裸聊被骗,找到假警察又被骗,共损失近10万元。
裸聊被骗,民警追回诈骗款后,再去裸聊又被骗,共损失近6000元。
招嫖被骗,找到假警察又被骗,共损失67190元。
怎么劝告都没用,不如来一句基于“大数据”的总结:“男孩子,不要裸聊”。
响亮,干脆,醍醐灌顶。
看到这里,居民也许仍然不知道骗术能有多精巧设计,但他们又知道了个道理:骗术直击人最本能的一些兴奋点。
反诈骗宣传的第三步,正是让居民感受自己人性的脆弱。
激情的欲望,暴富的奢望,患得患失的急躁,不能不占小便宜等心理都可能被骗子们抓住,越本能的心理越容易被抓住。
就像在你饿的时候,拿食物诱惑你;在你渴的时候,拿矿泉水控制你;
在你不够富裕的时候,拿刷单、小额贷款、投资假虚拟货币等摆弄你,这时候的你就像什么都不穿,裸露在骗子面前一样,可以被尽情掌控。
实际上有钱人也还在做天上掉馅饼的美梦,毕竟这就是本能。
不过被骗了都一样,内心都无比悲伤,都能贡献给宣传工作者创作灵感。
当横幅越挂越多,带来思考也越来越多:如果骗术越能直击自己的本能,那么是不是越来越防不胜防?
此时一些灵魂反问,或许能帮助困境脱险:
04.
我还看到一条能媲美小说的标语:
“3月,舟孟社区几位女士觉得刷单能赚钱,结果钱没赚到还被骗了两万多……都2021年了,不会还有人相信刷单能赚钱吧?嗯,还有人。
事情的脉络非常清晰,几位女士想刷单,但被骗钱了。
核心的问题非常响亮:2021了,还有人相信刷单赚钱吗?
责任的梳理非常到位,因为自己还相信刷单能赚钱,所以被骗了,自己也有一定责任。
特别是那句“嗯,还有人!”完全是教科书级别的升华主题。
我看了这条标语十几遍,归纳出这些特点:文字简白、案例真实、情绪到位、没有爹味。
虽说文字简白,但总给人一种看完了一部悬疑片一样的感觉,厚重深刻,犹如欧亨利在世,犹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亲笔,
有时候比许多“大数据结论”更加回味无穷,更加利于普及。
再看。
“4月,李女士觉得刷单能赚钱,结果钱没赚到还被骗一万八,她该去报警了吧?她偏不!搜了‘网警’去求助,又被骗十多万”
还可以留下一个急停的结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可以摆出一个振聋的设问:“下一个会是你吗?”
就像故事会,主题老套,劝告居民不要刚愎自用,但形式新颖,便能带来心灵震撼。
此时读者也许仍然不知道骗术到底有多精致,但是他们知道了一个道理:聪明的人可能反被聪明误。
反诈骗宣传的第四步,正是让居民感受自己在面对骗术时全面的局限性。
注意是“全面的局限性“。
就像我最喜欢的这段里写的:
“3月,东园小区居民××在家买外挂被人诈骗495元。游戏菜就菜点,买挂装×人生不可取。挂没买到还被骗,得不偿失。”
游戏本不该买外挂作弊,他却作弊了;
外挂本不该买虚假产品,他却买下了;
人生态度应该量力而行,他却装×了。
三重讽刺,讽刺的都是自作聪明的心。
正是这样的心态导致他全面的受限,
想要技术上一飞冲天的他,在勤学苦练骗术的骗子面前显得很菜;缺乏外挂经验的他,在业务知识完备的骗子面前显得很菜;不懂量力而行的他,在打一枪就跑的骗子面前显得很菜。
所以,我为什么最喜欢呢?
因为当这样横幅越挂越多,文化劝诫作用会明显起来:也许有利于扭转虚荣的三观,也许有利于树立谦卑的心态,也许有利于营造认真生活的小区氛围。
但肯定能让居民们知道——开外挂,可耻!

一通看下来,有些标语往往案例非常真实,修辞非常文艺,直击男女性的兴奋点,媲美小说的文学水平,达到了很好的宣传警示作用。
还有些标语枯燥陈旧,泄露当事人隐私,值得改变。
但初衷基本一致,都是声嘶力竭的呼告,都是经验教训的总结。
05.
电影《巨额诈骗》的台词很深刻:
电话诈骗:态度严厉冰冷,公事公办,还要不耐烦,细节一定要真实准确,核心就是围绕着他们的利益,不管是他们想要得到的利,还是他们害怕失去的益。
“想要得到的利和害怕失去的益”正在加剧诈骗。
数量在变:
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从2011年至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数量从10万件飙升至约60万件。
这些年案件数量一度每年增长34%以上。
“质量”在变:
之前,电信网络诈骗针对的是学历不高的人群,因为他们获取信息更为有限。
现在,高学历、有社会经验的人群被骗正成为趋势。

女研究生遭遇电信诈骗,差点被骗216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被骗十万元;
清华大学女教授被诈骗1800多万元。

以及开头说的,本身就从事宣传工作的反诈宣传员也能被骗。
究其原因在于骗子们紧抓人性的弱点,精准布局,并借助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让高学历人群无处遁形。
更何况普通人呢?
所以,当电信诈骗席卷而来的时候,其实是无关乎蠢或傻,只关乎你第一时间有没有拒绝。
你若拒绝,便是晴天。
你若对刷单、小额贷款、投资虚拟货币、快递到付理赔等执迷不悟,对自己的智商过分信赖,则会立马中招。
还是不要贪心,不要太自信了。
多听听警察叔叔的话,多配合配合防诈骗工作,多读读小区的标语,关键时刻都能帮到你。
-END-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
【推荐阅读】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