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在风向大会上聊了许多关于新消费的话题:
如何走入人群、新消费与社交媒体的关系、平台如何推助新消费成长、新消费品牌的要素、自媒体如何抓住新消费红利,新消费品牌的崛起机会...
用短周期抢占市场的品牌数量指数级增长,行业市场竞争加剧,新消费品牌不断刷新消费用户认知、审美、价值,新消费的进程将越来越快。如何帮助品牌了解新需求,抓紧新人群,哪些营销模式和经验值得能吸取?
在风向大会结束,我们根据会上大咖分享、行业洞见,即将发布《2021中国新消费品牌社媒营销研究报告》,我们将从何为新消费、新消费品牌品牌投放趋势、新消费营销模型、新消费爆款产品案例等全维度深度为品牌进行拆解,以帮助更多品牌用新消费的模式和思维实现增长与突破。
报告发布前,我们先通过新消费的4个关键词,路透一些基础内容,如需获取报告,可收藏顶部话题标签,查看发布信息。
新人群不止Z世代
在新消费市场中的主流消费人群,除了公认的Z世代人群外,还有兴起的新中产和变化升级的小镇青年2.0。
先聊Z世代,根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1月,95、00后Z世代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2亿,占全体移动网民28.1%。Z世代年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带来了移动网络使用上的显著特性,比如,月人均使用时长近175个小时,高出全网用户35个小时;月人均使用APP个数超过30个,高出全网用户5个。社交、视频、网购、音乐、团购、游戏方面,活跃度极高。
在微播易发布的《4000字解析Z世代人群需求》一文中我们提到,Z世代消费需求被不断切割,为了追求特立独行,常接受种草力极强的小众新品,同时会为情怀买单,她们热衷于美妆个护、食品饮料,宠物周边、潮流酷玩等。
其次是正在蜕变、追求极致的新中产,主要指新女性、新晋父母、新锐白领、新精英等群体,分布在85-95之间的消费升级人群,普遍为互联网原住民,受一代电商、网购影响极深,但消费决策相对理性,各位注重性价比与自我满足:
新女性是注重悦己消费的一代,活在当下,要拥有“即刻”的幸福感更为重要。因此注重品质与体验,自我要求高,爱美也追求美,对美妆个护、彩妆等热衷;
新晋父母则是以90后为代表的群体,他们是科学的信奉者和品质的追求者,注重健康安全,喜欢通过直播来屯母婴用品、家庭清洁用品,也关注教育和大家电品类;
新锐白领是网红经济的铁粉,颜控重设计,选择商品时优先考虑的是“颜值”而不是商品。虽然追逐网红,但也注重性价比,服饰搭配;
新精英是一群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群体,他们追求品牌,热衷理财、是奢侈品和收藏品的爱好者,也追求最新的智能穿戴设备。消费领域主要涉及手机数码、运动健身、服饰鞋帽等。
最后是小镇青年2.0。区别以品牌早年的低价印象,在信息平权和消费升级背后,是对新兴事物的强烈追求。随着线上网络的网红体验、审美升级,与线下城市距离的缩短,他们拥抱国潮风尚,紧随彩妆潮流,努力提升外在时尚度。他们网购习惯养成,对直播购物热情高,偏好能增加社交谈资的创新品牌。
总体来看,从不同年龄层及地域做切割,机会人群往往是对新事物敢追求,又对自身有要求的群体,他们是互联网消费的主力人群拥有庞大的人群基数,他们的物质满足从拥有更多到值得更好,从功能满足到情感驱动,从物质价格到心理价值。
这些变量,正是新消费品牌依托新人群崛起的核心要素。
自带归属感的社交货币
社交货币可以理解为多个个体,在获取认同感与联系感之前对于知识储备的消耗。


又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谈资。
新消费市场下,产品不只是产品,更是拉入圈层互为谈资的媒介,因为认知价值所以同圈,因为有共同的审美所以互称“集美”,也因为差异化产生个性化需求。
差异化的极具“社交货币”感的产品具体表现有:高颜值、国潮国风、小品类极致细分、健康养生、高品质、新奇特,涉及消费者各个领域。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得消费者不再仅仅止步于功能性和实用性的需求,加之网络时代培养的年轻人快速的图文、视频浏览习惯,“高颜值”成为新消费品牌的显著特征。只要产品设计的够美、够差异化,一个新品牌就可能迅速蹿红,喜茶、钟薛高,无一不是踩中了颜值经济这一节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花西子打造的独特东方美学,通过国风美妆,密扇服饰则是潮范中国风,通过国风审美,深度链接复古、国潮爱好者,网络大批的消费用户,让用户对其美学价值深度认同,从而形成用户的社交圈文化消费与文化交流。
产品具备高颜值、高品质、新奇、中国味的特性,又满足了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打造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强社交货币感的产品。这是新消费品牌崛起的底层产品逻辑。
品牌场、营销场、交易场三场合一
传统的品牌建设、营销、交易三者往往是割裂的,企业选择在电视上投放广告,在线下进行促销宣传营销,在商超实现产品转化。现在品牌投放广告,到口碑传播、加购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实现。
从整体逻辑上看,传统营销的传播特征是中心化,引流制;信息集中,密度相对低,产品主要满足消费者生理需求,营销以功能和产品优势为主。品牌建设、营销与销售体系都是相互割裂的,互不干涉。
社交营销是去中心化,投送制,信息分散,密度相对较高。产品上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注重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及精神需求,营销以情感诉求、精神共鸣为重。品牌建设、营销与销售体系则是协同共进。
在社交营销的过程中,新消费品牌的爆火逻辑,往往是依托爆款产品,植入品牌内核,让其审美认同、文化认同随着产品的推介深入用户圈,在通过线上手段快速决策形成转化。
从转化逻辑来看,传统营销的分发特征是单点、线性营销结构,青睐大流量平台,忽视消费者所在场景,碎片化流量难以利用,成本高,所以触达广度、精度有限。而且销售转化路径较长,交易场景与传播场景不同步。
社交营销是全网域多触点多场景的立体式覆盖,深度洞察消费者行为轨迹,主动分发实现信息找人,集约高效。营销信息分发的同时,完成销售入口分发,消费者可实时触发交易,提升销售转化效率。
特德·莱维特曾说到,“没有商品这样的东西。顾客真正购买的不是商品,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新消费的场景下,商品不是单一的售卖,而是从接触到决策再到后体验的全部过程,消费者从单一产品需求到生活解决方案,在一个“场”里往往需要能满足从认知到认同到购买决策的全部链条。并且将场景体验、
传统营销和社交营销的巨大区别还体现在对数据的获取上。传统营销是数据孤岛,数据分散,只停留在浅层数据解读和人工经验解读,只满足消费者共性需求。
而社交营销的数据孤岛被打破,数据集成分类、标签体系,深度挖掘数据再解读。通过海量流量挖掘,AI算法实现智能匹配与解读,完成千人千面的营销方案,而且这种动态营销策略可及时优化调整。
未来,很难有品牌不在整合的关系链路中,三场合一并社交化成新消费品牌基础建设。
渐成标配的DTC营销闭环
DTC(Direct To Consumer)直译为“直接面对消费者”。DTC模式,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中仍是一个新物种,但是在海外已经发展,简单来说,就是直接对接客户的意思。
如今,电商直播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新消费品牌善于通过从KOL心智种草、私域运营到消费加购,构建起DTC模式下的营销闭环。
目前,头部“KOL曝光+中长尾密集种草”成为性价比最高的品牌投放模型。这种用户体验式分享产品的可信度非常高,进一步完成了UGC的内容闭环,对产品和品牌塑造起到极大作用。
同时,布局私域电商是绝大多数头部企业的选择,是市场的趋势,也是建立自有数字化用户资产的关键一步。通过引导用户进群,对社群进行有效运营和维护,形成流量的自循环,然后以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优惠券、会员打卡、定时答疑、秒杀等形式,刺激用户复购,增强粘性。
DTC模式是一种从品牌方直接到消费者的营销方式,通过“社交+电商+私域流量”触达消费者,掌握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加价率低,实现精细化运营。不同于传统模式“品牌方-1级经销商-N级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冗杂程序,避免了产品加价率高、高度依赖渠道的困境。
在解决内耗和提升用户粘性的过程里,新消费品牌将直面消费者,通过快速的反馈做出反应,从KOL心智种草、消费加购到私域运营的DTC营销闭环,将成为新消费品牌的新标配。
我们所理解的新消费,人群、产品、整合、渠道缺一不可,数据化、智慧化的基础手段将贯穿新消费生产、营销、供应、、转化、反馈的全部环节。
在新消费大热之际,微播易联合消费界即将发布《2021中国新消费品牌社媒营销研究报告》,除了上文提到的新消费关键词,还将发布新消费品牌品牌投放趋势、新消费营销模型、新消费爆款产品案例等极为丰富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收藏话题页进行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