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我们聊认字的时候,有一位读者留言问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突然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小学时代,因为那时候我也有一段时间分不清“坐”和“座”,被罚抄写过很多遍。

所以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想写一篇文章,来纪念当时罚抄的咬牙切齿,聊聊这两个字的区别。

“坐”的主要字义,是动词的坐下的含义,以及由此引申到“后坐力”,“连坐”等意思。
而“座”的主要字义,则是名词的“座位”、“座椅”,以及由此引申的“钟座”、“一座山”等意思。
不过最有趣的是,“坐”的最后一个字义是:旧同“座”,也就是说,以前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那为什么“坐”以前的意思和“座”一样呢?
因为最早的时候,并没有“座”这个字,只有“坐”字。在甲骨文的时代,坐的字形,就是
一个人跪坐在垫子上
,而随着字形变化,最终演变为“人+土+人”的字形,符合传统中“席地而坐”的习俗,因此“坐”是一个会意字。

在最早的时候,动词和名词的含义都用“坐”来表示,比如我们都学过的《韩非子》里那个郑人买履的故事,里面第一句就是:“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国的一个人想去买鞋,先用尺标记了自己脚的尺码,却把尺忘在了座位上)”,这里的“坐”,就是“座位”的意思。
汉字在演化中,由少到多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有越来越多用文字表达的意思,和描述的事物。另一方面则是原先一个字包含了好几个含义,因为担心在日常使用中这些含义引发歧义,于是需要用多个字来拆分某个字的不同含义。
比如我们曾经聊过的方向和四季。“冬”表示终点,后来其中季节的终点常需要单独使用,于是就拆分成“冬”和“终”两个字。类似的还有“北”和“背”,“西”和“栖”。
同样的,在日常中,动词的坐下和名词的座位,使用的都很频繁,用同样一个汉字来表示,造成的歧义误会也越来越多。因此这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一个新的汉字,来分走一部分含义,那就是主打名词的“座”。

新创造的“座”字的区别,就是在“坐”上面加了一个广字头。中文每个偏旁都有自己的含义,而“广”所表达的就是房屋(屋顶+墙)。在广字头的汉字中,有些是和房屋有关的,比如庙、廊;而有些则是跟房屋中的事物有关,比如席子的席、床铺的床,以及做座椅的座。
所以了解了这两个字的由来,
如何帮孩子来区别坐和座呢?
因为座位、座椅,是在教室里、家中、凉棚下、汽车、火车里的,这些都是有顶的,所以是有顶子的“
”。而坐下就没那么多限制了,外出活动,开运动会,爬山郊游,草地操场,随便哪里都可以坐,不需要有屋顶,所以是没顶子的“
”。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与语文教育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查询】,在搜索栏里输入“语文”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近期文章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