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某家政公司在网上发布了一则清华毕业生“求职保姆”的消息,并说“我们这还有很多像清华、利物浦大学的高端人才。”
“清华”,“保姆”,“年薪50万”,关键词沸腾了,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学历”,也有很多人觉得“职业无贵贱,各行出精英”。
与此同时网络上被吵得不可开交的一个词叫:“躺平”——你们去内卷你们的吧,我先躺会。
把这两件事放一起看,真太有趣了。一部分年轻人叫嚣自己被资本裹挟活得不痛快,干脆“一躺为快”;而另一部分年轻人手持利具冲入新蓝海,神不知鬼不觉地赚钱。
这两件事,都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但不管正方反方,其实都是鸡汤。咱们要说,就说点实在的。
说“清华人不能当保姆”,这是不对的,内卷正在使更多人倾向于“降维打击式”生活。
比如这个清华保姆,就知道可以用名校身份,在就业市场上实施降维打击。如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他们遇到的可能大多是内卷,竞争,激烈角逐,很可能受打击,容易失败,努力却得不到回报;而在某些看似降维的小众领域里,他们赢的把握大多了。
这算一种“躺平”吗?算。
躺平和躺倒不一样。躺倒是放松,躺平至少要让自己看起来平,那是需要动用到全身26处以上主要肌肉群的,只是换了一种姿势在使劲罢了。
聪明人的“躺平”只是不在“固有圈子”里参加内卷,不代表她啥也不努力了。
嘴上“躺平”了,其实是在躺着努力。
别以为躺平的人一多,自己的机会就多了。当一些家庭的孩子已经天天在跟清华毕业的保姆用伦敦音对谈的时候,你是否会为自己家孩子还在跟普通保姆学说家乡话而感到着急?
归根到底,总有些人即使以降维姿势躺下,也能轻松碾压另一些人,打击面最大的还是一部分中产。而那些啥也不是,跟风真的躺倒的人,就成了人肉垫背。
“低端工作高端化”在未来是有很大市场的,比如保姆。
其实此“保姆”已经不是彼“保姆”,这个叫“高端管家”,说白了就是一部分人群用来区分自己家和别人家“家政服务人员”的一个要素。
这是社会分层的又一有力辅助。
“您家保姆看着不错,哪儿的?”
“某家政培训名校第八期优秀学员,区厨艺比赛榜眼,市母婴护理大赛银奖获得者,双语涉外家政从业人员资格证持证者......您家的呢?”
“害!我家的一般!清华的。”
你看看,高净值人群未来的暗物质歧视链就这么来了。
无论哪个圈层,都在追求提升。乡镇企业招个大专生都能风生水起,上市公司肯定要个名校海归才算达标。秘书的学历和能力,能从侧面体现老板的 品位 实力和 高度 财力,那家政人员用什么来比拼?学历就是很好的招牌。
清华毕业生,一定能比师范出来的老师家教做得更好吗?一定能比正规家政培训机构出来的人员更专业到位吗?一定能比其他学校毕业生做得更好更能创造价值吗?不见得。
但有些雇主的“高度”到位了,若身边有一个清华硕士为他料理生活、照料孩子,或许能找到那种优越感,如同早上起来一睁眼就有个绅士胳膊上搭着纯白餐巾优雅地关怀“May I help you sir?”
有买卖,就没有所谓的“学历浪费”;只要money到位,啥工作都很高贵。

关于“内卷”、“躺平”、“体面”的论调。
大多数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有能力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体面地赚钱,体面地生活。
说白了,我们的一生都在努力做着两件事的区分:
1. 你是要做买菜的还是卖菜的
2. 你将在哪里买菜
之前看过一个小学生的演讲,他说“有些人觉得学数学没什么用,除了买菜其他时候基本用不到,但别忘了,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可能长大后你就只能做那个卖菜的。”
这是小学生世界观里的教育意义,当然也是没错的。但大学生的世界观,意义应该更深——不能只满足于不卖菜,学习主要是为了决定我以后在哪里买菜。
就像那位“清华毕业生”,据说从求职信息上看,2016年到2018年她曾在某臣一品服务四口之家;2019年至2021年间曾在上海某间堂服务三口之家。
这就相当于,你凭着名校文凭进入某个大公司,天天在茶水间喝咖啡,在复印机前打瞌睡,在午夜1点改ppt,五年后也没见过大boss一眼;而有的人一开始工作就进入大boss家,处理私人事务,掌握隐私动向,还陪伴着小boss......

你以为有北上户口很牛逼,而人家一出生就在曹县,你拿什么跟人家比。
这就是很清楚“我要在哪里买菜”的人,他们直接冲进了各行业的“核心资源圈”。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住在陆家嘴国金隔壁的高层公寓(你品),有一次聊到买菜,她说她们家周围没有菜场,保姆都是到国金商场地下一楼的进口超市去买盒装菜,我们听了叹为观止。过了一年之后我们再次聊到买菜,她说她包了个有机农场,每天早上会有专车送当天采摘的有机瓜果蔬菜上门,我们听了泪如雨下。
你看,在哪买菜是一件不可逆的事,你买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往上,这就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这才是人生的终极奥义。
所以清华的毕业生会摸不透这个奥义吗?他们当然懂,一要更快赚到钱,二要更快接触上层社会,那你离去更好的地方买菜只有一步之遥。
是跟广大毕业生一起内卷、排队应聘、各种面试、职场勾心斗角、坐进办公室订餐跑腿、慢慢等机会......还是另觅蓝海,降维打击?
新闻说,深圳一套房,需要27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这还是在“已经有工作收入”的前提下,还有大量找工作困难户(学历高低都有),还没开始思考在哪买菜,他们还在等待贵人天降,伯乐策马徐行为我而来。

如果等不到——“唉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啊,我还是选择躺平吧”......
父母辈对于孩子择业这件事有着某种执念,但这是一种薛定谔的执念。
比如名校毕业后从事家政服务,当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时,大家特别正能量:“条条大路通罗马,各行各业出精英!”
当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时:“父母培养你进清华,是为了让你投身于科研事业中,走向更广阔的前景,做出更大的贡献,取得更深远的成就,才不辜负国家的栽培和对你的重视。”
事不关己的时候,只是个话题而已;关乎到自己时,那就是面子。
大家潜意识里相信孩子总有其他更能发挥自己价值的方向,但什么是更能发挥价值的方向呢?这件事就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你看,未来的趋势,一是老人的生活解决方案,二是有钱人的生活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还把学历当个宝来捧着,那未来我们就会有越来越多大跌眼镜的新闻,例如“名校博士到养老院当护工”,“高学历人群甘当钟点工”......
一定是有炒作成分在里面,但可以肯定的是时代在不停变化,每个行业都会有变迁的时候,“学历”在“赚钱”面前终将只是辅助,挺过内卷的人将变得更灵活,要跳进更多蓝海里尝试。
跳了也不见得都能成,清华毕业生想要当好保姆也要下苦功夫。大部分高端家政工作项目都是一个顶级“全职妈妈”的范畴,就像《三十而已》中顾佳的身份,育儿全解决方案+丈夫职场半解决方案。未来,只不过是“顾佳们”也想解脱出来,把自己那一份找个清华毕业生来干而已,但“顾佳们也在内卷中努力,谁也不轻松。
某些力劝你“躺平”的人,其实就是希望有更“高价值”的人来做更“低价值”的事,从而凸显自己的段位。
但作为年轻人,信了就输了,就像有人信了“快乐教育”一样。
你的“躺平”,顶多是从最剧烈的厮杀中暂时抽离出来,寻找到一个相对平缓的地方,继续努力。而如何找到这个平缓又适合你的地方?是必须有本事才能找到。
所以,一个循环下来,看懂了吗,“才能”永远是最后的杀手锏。
作为前浪,我们面临的也是改变。谁敢保证自己的孩子将来不会去从事一些让父母大跌眼镜的工作,这就是人才高潮的代价。然而,凡事都能带来更多契机,我们得更包容些,总比啃老强。
我们这一代终将得过得更豁达——先是不管下一代结不结婚,再是不管下一代做什么工作,只要别耽误我们跳广场舞就行,等我老了,我也想躺平。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独立运营IP「格十三」
旗下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