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查志远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 | 谭保罗
5月底在无锡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将再一次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这片富饶的区域。
东南形胜,多朝都会,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长三角就开启了繁华之路,自隋唐时期中国经济中心南移以来,长三角更是逐渐成为中国经济重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姑苏富甲天下”闻名遐迩。
地理、气候、物产等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的长三角地区可以说是经历了千年的繁华,区域内部人口、商品往来频繁、联系紧密,一体化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
三省一市
与国际上其他一体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相比,长三角的一体化优势在哪里?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对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表示,“长三角地区跟其他五大城市群相比,成长性非常好,具备很强的后发优势。”
作为新崛起的区域,长三角地区具备扎实的基本面。作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长三角地区新的动向亦值得持续关注。
PK世界级城市群
城市群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的“大都市带”理论。
他认为,“大都市带”是指几个规模相近、地域相邻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共同组成了区域中心、呈组团式或块状分布的都市圈,进而形成一个“大都市带”。
从发达国家来看,步入工业化发展成熟期的国家或地区无一例外都有着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群是典型的代表。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就曾表示,未来世界的竞争,实质上将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在此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有五个:以纽约为核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核心的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核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核心的英伦城市群,以及欧洲西北部以巴黎为核心的城市群。
 世界五大城市群
这五大城市群也是世界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政治中心的所在地,它们牢牢把控着世界的命脉。另一方面,长三角城市群无论在人口、经济,其实都已跻身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与国际上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几大城市群对比来看,长三角区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但人口与GDP产值占比却高达11.0%与20.0%。

2019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分别占据全国总量的23.9%和16.2%。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和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的面积之和与长三角大致相当,但2010年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就已达到全美的50.4%和37.2%。
但是也应该清楚看到,拿2019年来说,长三角地区的人均GDP为1.51万美元,不及西方先进城市群的三分之一。
虽然人均GDP与发达城市群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是长三角区域在其它几项关键的指标上都不弱。其中城市群面积和人口规模甚至要高于其他五个世界级城市群,GDP规模也处于前列。
此外,在基建、资本与产业、人口等方面,长三角都具备着优势,这也是支撑它未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体化区域的重要因素。
一体化成果显著
实际上,在2018年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长三角区域的合作、融合早已开始,但早期在推进方面却进展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制度环境的特殊性。这其中,最主要体现在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政策壁垒。
放在当下
中国大的发展格局下来看,“一体化”和“高质量”是
两个关键词。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为引领,形成了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
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
2005年首次长三角两省
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杭州召开,区域合作纳入长三角最高决策层视野。2008年,安徽加入,三省一市合作机制正式形成。除了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在省级一体化会议机制方面,还有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长三角地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机制等。

在执行层面,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负责协调长三角区域合作办、沪苏浙皖联席办等具体执行机构。
此外,在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一体化发展工作也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突破。
2018年,在上海通过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是过去三年长三角地区合作的行动指南,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三年建设,长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了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在基础设施联通发展、生态环境联动保护和公共服务共享发展等方面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突破。“十三五”时期,铁路营业里程由9868公里增加到12846公里,新增2978公里,增幅30.2%;高铁里程由3250公里增加到6008公里,新增2758公里,增幅84.9%,新增营业里程和新增高铁里程均创五年规划的历史新高,基建投资额和高铁里程均位居全路首位, “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
此外,三地还建立起了联合巡河、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保洁和联合治理等多项协调机制。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示范区建设涉及沪苏浙两省一市、三级八方,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业界共治、市场运作、集团军作战”的创新机制。
一年来,示范区紧紧围绕一体化制度创新,形成了32项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
就目前来看,长三角一体化在各个方面均已经形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朝着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长三角作为“箭头”,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下一步向何方
这片繁华了两千多年而几乎未曾间断的区域,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始终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下一步将向何方?
繁华之下,长三角的忧患也并不曾减少,在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长三角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是全国区域中最高。在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之前推出的《江苏上海比广东“老”了2倍,人口巨变超想象》就对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度报告。
此外,人均GDP不仅跟世界其他五大城市群有差距,甚至还不及国内的珠三角。
与长三角对比,珠三角无论是区域面积还是人口总量都小于长三角,但是数据表面,2020年长三角人均GDP约为10.78万元,而珠三角人均GDP约为14.85万元,比长三角人均GDP高出4.07万元。
从政策风向上来看,长三角三省一市都在集全省(市)之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在瞄准“卡脖子”技术方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在分工协作上形成更大合力,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不仅如此,在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沪浙皖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
长三角区域的港口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世界主要城市群发展史,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必然有世界级港口群作为支撑。
目前长三角港口正由城市港口、省市港口向港口群发展转变。虽然长三角地区集中了我国众多优势港口资源,但距离港口群带动形成城市群,支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还有一定的差距。
可以发现,过去十多年,长三角一体化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同其它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群相比,立足长三角全域,三省一市可以各扬所长。上海需要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龙头”的带动作用;江苏的优势在于打造“世界工厂”升级版能力的制造业雄厚基础;浙江和安徽则分别在数字经济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各占鳌头。
在历史与未来交织的新节点,长三角即将迎来一个新的“三年行动计划”。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不断向更高质量迈进。
作者 | 查志远
编辑 | 谭保罗
排版 | 八九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E N D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