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盐财经,一起读懂财富与经济的逻辑。
▍盐财经 
作者 | 闰然
编辑 | 何小民
近年来,历史与机遇,似乎都站在了南方这边。北方工业重镇逐渐褪色,南方创新城市强势崛起,但海南似乎成为了一个异类——仍是一个欠发达的沿海省份。
在这个小岛上,政策利好不断,但现实很骨感,什么政策给到海南,海南的经济发展似乎都是没戏,唯独楼市在这些政策下魔幻地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上涨和泡沫。
最近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海南人口终于超过了1000万,达10081232人。这一数据让海南人振奋了一次。
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31个省的人口数(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相比,海南增加了140万人,增长16.26%,年平均增长率为1.52%。这一增速比全国人口增长快10.88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份中,增速排位第5。
其中,海南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三亚、海口人口增长超四成。海口和三亚也是海南19个市县中,唯二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市县。这一组数据显示出,海南自贸港建设及人才引进等政策落地带来的人口红利得到了一定的释放。
但总体来说,海南的人口还是远远不够的。海南虽然是一个省,但人口其实仅相当于一个市的规模。如,成都、武汉、苏州、杭州等新一线城市,石家庄、哈尔滨等省会城市,人口规模都超过了千万。
并且,一直以来海南的人口呈现出缓慢的增长态势。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能改变这一切吗?
▋▍
去海南,养老还是投资?
提到海南人口,尤其是外来人口增长,人们总会首先想到东北人。海南的气候对于东北人拥有天然的吸引力。在段子中,海南甚至被人调侃为“东北第四省”,猪肉炖粉条也要取代文昌鸡成为海南特产。
东北地区曾经长期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龙头地区,如今已不复往日辉煌。海南经济也长期在各种政策利好下“跑偏”,萎靡不振。这两个失落的地区,人流汇集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段子反应”。
但事实上,海南的外来人口里最多的并不是东北人,而是广东人和四川人。
提及海南,多数人的印象停留在宜人风景的小岛、温暖的旅游胜地、文昌鸡和椰汁,但对于海南的产业发展,更多是“空白”的印象。
图|在海口北港村,游客参加赶海节活动。游客们弯腰在海滩上认真寻觅着大扇贝、生蚝、螃蟹……(图源:海南日报)
回溯海南的发展,这里曾有过过多次历史性机遇的人口增长爆发的节点。 
第一次机遇是1988年海南设省、建经济特区。彼时的海南百业待兴,除了热带作物加工和采矿外没有什么大的工业,作为面积最大的特区,海南曾率先提出多种重大的开放举措。数以万计的人涌向海南开疆拓土,在当时被称作“闯海人”。
1988年,海南人口已经有600万左右。但最终海南没能成功吸引产业资本,反而演变成了房地产泡沫。在建省之初的两年间,海南竟然出现了近2万家房地产公司,地产泡沫破裂后海南便一蹶不振,留下许多烂尾楼。 
图|1988 年,大批“闯海者”聚集在海口市东湖人才墙前(图源:南海网)
第二次机遇是2008年,国务院批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于2010年正式推进。此后,海南旅游业确实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似乎离“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它没有变成中国的“夏威夷”,反而成为了“候鸟岛”、“养老岛”。
同时,海南也再次成为了“炒房岛”。以房地产或者所谓旅游地产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是不可持续的,三十而立的海南在2018年宣布全岛建设自贸区。
海南的第三次机遇则来自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在企业税、关税、行业准入、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了海南很多宽松政策。
从人口流动数据来看,2021年春节过后,2月18日至3月11日,省外户籍迁入海南省人数为8118人,比去年同期落户人数的3265人翻了两倍多。此前整个2020年,海南引进了人才12.2万人,比上年增长177%。
图|落户海南,节后“井喷”(图源: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这一年,海南的新增市场主体增长30.9%,新设企业增长113.7%、位列全国第一,总部企业累计入驻64家。
离岛免税“新政”促进全年销售额实现倍增。项目集中签约315个,集中开工538个。2021年一季度,海南以19.8%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位居第二,仅次于湖北。
▋▍
营商环境,任重道远
自由贸易港作为当今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至少包含着三方面的涵义:资本、货物、人员进出的自由。如此多重的政策傍身,给予了岛内外新的猜想和期待。
对历史对照,三十年前讨论海南大开放,是在谈区域发展的问题;而如今讨论建设自贸港,其实是在打造面向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值得注意的是,在曾经将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支撑的海南,2017年,房地产投资占全省GDP的9.7%,房地产投资和税收均占当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的“半壁江山”,进而导致其他产业的空心化。同时在岛内,外省居民购房比例一度高达85%。
图|2013-2017年海南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图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以往的自贸港都是在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逐步演进的,显然,海南已经在过往的时间里错失了货物贸易大发展的“风口”,如今再发展出口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已经机遇不再,因此才需要“另辟蹊径”。
在自贸港的高标准的要求下,背后需要的是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那么,海南的营商环境如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武汉大学的合作者在2020年共同完成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对中国内地地区和海南省共 31 个省级行政区的营商环境进行了评估。其中,海南位列第12名,在贵州、河南之后。
图|中国内地省份营商环境排行榜(图源:《2020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回答改善营商环境相关问题时强调,营商环境好不好,政府说了不算,领导说了不算,甚至评价体系本身说了也不算,企业说了算,企业家说了算。
2020年,一位女企业家袁慧鹰在海口市的政协会上直言不讳,分享了“正在建设自贸港的海口与深圳的不同,感受‘权力的傲慢’和‘五星级服务的体验’。”
袁慧鹰说,“我在深圳看到的是政府工作人员一张张充满友善热情的笑脸,可是,我在海口却经常面对政府工作人员冰冷生硬的面孔。”“报上去的材料,几个月过去杳无音信。”
可见,海南营商环境与其政策优势不符。在这方面,海南的路仍然很长。
▋▍
海南,别急于对标
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最突出的特点是有80%的土地、60%的户籍人口在农村,农业占GDP比重达20.7%。
因此,尽管海南土地、海洋、生态等资源突出,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突出,导致前述的资源价值潜力“远未释放”。
海南独立的地理单元构成了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交易成本高,使得其产业配套、劳动效率都很难与内陆城市竞争,除非是必须要用到海南特有的原材料。
比如,其他品牌始终无法撼动椰树椰汁的地位,就是因为椰树始终在原材料上都占领着海南岛这个核心资源地,牢牢把控着比其他企业更低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方式。
图|万宁山钦湾风光(图源:新海南客户端)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已开发建设的区域也不大。海南已开发区域大概只占全省土地的1%,城市化规模相对较小 ,对人口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海南的人均GDP不到6万元,还未达到全国人均GDP的水平。
去年自贸港的利好政策一出后,一时之间“北雄安、南海南”格局的说法甚嚣尘上。还有人设想,这里拥有了超越深圳、上海的机会,未来将是一个与香港、迪拜和新加坡等地对标的世界级自由贸易港。
发展海南,不能盲目乐观,在奇迹面前,还是要相信常识。在对标的问题上,与其和国外进行比较,不如在战略上和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对接。
图|南自贸港首条第五航权全货机航线顺利开通(图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的定位是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产业,一方面可以利用珠三角的制造业基础弥补海南发展的缺陷,另一方面海南也可以作为国际商贸业的服务基地为大湾区作出贡献。
毕竟吸引人才不光靠购房、补贴等政策,更要看城市的吸引力。产业是否完善、就业岗位的数量、城市生活配套的健全等要素才是人口增长以及人才吸引的核心要点。
(封面图为海航空姐)
作者 |   闰  然
编辑 |  何小民
排版 |  肖丽娟
END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