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圣诞节,阿波罗8号在环月球轨道上拍摄了一张照片。

这是地球拥有的第一张自拍。
也让人类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个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
1990年,旅行者1号完成了所有的观测使命,准备向着几乎一无所有的太阳系外进发,从此之后,前路未知,一去不回。
NASA对它发出了最后一道指令,将旅行者1号的摄像头对准太阳系内部,让它在临走前,再看一眼自己的故乡。
于是有了下面这张名为——「淡蓝蓝点(Pale Blue Dot)」的著名照片。
从现代的角度看,它画质拙劣,充满噪点,简直要让已经习惯了高清画面的人们抓狂。
但你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
这个暗淡不清的小点上,有你的家,有你爱的人,每一个你认识的人、每一个你听说过的人、甚至完全陌生的人......都在这上面过完自己的一生。
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对地球最遥远的回望。
如果没有飞向太空,人类或许永远都不会意识到: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走遍的地球,原来可以这样渺小。
苏联宇航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被困在摇篮里。”
可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似乎都自顾自地纠缠在生活的琐碎里,应付着尘世间的三点一线。
大多数人,到死都没能向尘世之外瞥一眼。
或许不是每位孩子都能像马化腾一样能在14岁用家人送的望远镜看到哈雷彗星,但至少,家长们都应该给孩子一个望向太空的机会。
马化腾和他的望远镜
如果还没办法买一台天文望远镜,那给你一架能够爬到星星上的梯子——《DK太空》,你要不要?
5月27日-6月2日期间,原价268元的《DK太空》,全网超低价138元团购。另外,咱们之前推荐的《DK文明》也重磅返团,继续99元的特价+科学实验包的赠品。最后,添加客服微信mtketang0006加入团购群,更可以再享受5元(单本)和10元(套装)优惠券哦!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甚至可以断言:任何一个人(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看完它,都会打开一个新世界,由衷地向往星空、热爱科学。
因为它所呈现的几乎是一个单凭想象力无法触及的世界,只有在大量的航天照片和数据的支撑下,这个世界才露出了它的冰山一角,不由得让人感叹:太新鲜、太丰富、太震撼、太权威了!
太新鲜
新鲜度NO.1:与时俱进
科普书买新不买旧。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那个我们不曾涉足的领域,在新的时间又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

这本书是DK经典之作space 的“更新版”,更新至2019年最新内容,新鲜度远远领先原版!
新鲜度NO.2:太空之旅
这本书把每个读者代入到太空飞行员的角度,带给每个人这辈子可能都没机会完成的飞越宇宙之旅。
从地球开始,到月球、火星、土星、太阳、银河……在这一趟看似“常规”的旅行路线中,挖掘出令人心动的风景。比如在出发之前,就介绍了升空的装备,给出了目的地的概貌,让读者在旅行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每当我们的旅行进入新阶段,就会看到清晰的导游图、详细的科学解释,太空旅行不再是走马观花。
新鲜度NO.3 :神话与科学碰撞
《西游记》中的神仙妖怪,他们的家到底在哪里?
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学习古代汉语要学点天文学”。就拿《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官、奎木狼、玉兔精……这些名字奇奇怪怪的名字来说,他们真的是作者乱编的吗?你是不是从来没想到昴日星官竟然跟太空中的“昴星团”有着一定的关联?
昴日星官
昴星团是夜空中最亮也最靠近地球的星团之一。世界各地的民间传说中几乎都有它的身影。
昴星团
比如嫦娥和玉兔的故事,留给我们太多的遐想。
事实上,月球上什么都没有,而且死一般安静,就连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脚印或许都·会一直留在月球表面上永远不会变化。
再比如,牛郎和织女并不是一年见一次。
事实上,他们之间相隔了16光年,大概是北京广州往返800亿次,他们知道对方的存在,却永远都无法在一起。
太丰富
丰富度NO.1:探测器的宿命
人们常常感慨宇宙文化的浩瀚,但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帮助人们完成探索太空任务的探测器的命运。
40多年前,旅行者号(就是拍摄暗淡蓝点的那台探测器)携带着人类的一张金唱片(含流行歌曲、大自然的声音、照片、数十种人类语言问候语及一种鲸鱼语言)飞向了茫茫太空,现在它已经飞行了181亿公里,在太阳系外流浪。
除了旅行者号,还有很多探测器在太空中不间断地向地球发回信号。这些探测器的任务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注定无法回到地球的他们又将终于何处?《DK太空》这本书中也会为你介绍。
书中对探测器的发射、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太空行走的原理与历史、登月任务、火星车、卡西尼-惠更斯号、旅行者号、罗塞塔号、赫歇尔空间天文台、钱德拉天文台、哈勃空间望远镜、韦伯空间望远镜等进行了图文介绍,这些内容穿插在各天体的介绍之中,读者在欣赏美妙太空时,自然而然地了解探索宇宙背后的知识。
丰富度no.2:自制原理图
“137亿年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瞬间产生了巨大压力。然后“砰”的一声,它爆炸了!”
天文爱好者或许已经看出,这是有关于“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但大多数人,在看到上面这段话时,唯一能想象出的,可能只有“砰”的一声。
其他的,什么物质?什么能量?为什么聚集?怎样浓缩?丝毫没有概念。
而这一切问题,《DK太空》都帮你解决掉了。
它用两幅自制原理大图,将整个“宇宙大爆炸”的过程缓缓的展示在你面前。再加上简明的文字、合理的编排,让读者在享受美和震撼的同时,增进了科学知识。
丰富度NO.3:给艺术补充科学原理
下面这张黑洞照片是2019年的网红图,是人们都知道但没有人见过的天体——黑洞的第一张“照片”。
大家都知道,黑洞能够吸走一切靠近它的东西,就连光也逃不出去,所以科学家一直苦于拍不到它的真身。因此很多人对黑洞的样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比如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黑洞长这样:
在《DK太空》这本书里,也专门请艺术家画了一幅黑洞的想象照,它长这样:

对于黑洞的想象有依据吗?为什么画出来的都差不多一个样?这里面就有大名鼎鼎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功劳了,为什么它能“探测”黑洞?书中可以一探究竟。

再比如:火星沙尘暴真的像电影《火星救援》中那么猛烈吗?
《火星救援》剧照
火星风过境后,又留下了什么呢?(前方高能,请密集恐惧症患者注意捂眼观看)
火星沙丘
将来人们想要登陆火星还要面临什么危险?我们真的了解火星吗?在电影中得到的印象不一定真实,在书里我们可以找到更科学的依据。
太震撼
震撼NO.1:2000多张高清大图,选图如选妃
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等世界权威空间研究机构的海量实拍太空美图中精挑细选!
2000多张太空美图,每一张都是万里挑一。
每一张都极其的珍贵,在天文博物馆都不一定能看得到!即便你是资深天文爱好者,时刻关注天文动态,都未必看过这里的全部照片。
震撼NO.2:跨越古今
这本书对我触动很大。跟其他DK的书相比,它是一本充满灵魂的书。
它横跨数千年,展示了人类从古到今,从无到有,一步一步探索太空的整个历程,甚至从0到1的讲述了宇宙137亿年的演化历史。
震撼N0.3:留给未来的思考
跟着这本书,我们向太空更深处进发,一路美景,终于来到宇宙“边缘”。此时,我们不禁会思考那个千古谜题,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归于何处?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见证宇宙最终的形态,但天文学家们已经在这个领域探索了很长一段路。
本书没有结束在欣赏图片这一步,而是带领读者进一步思考。
太权威
权威NO.1:DK出品,品质保证
业界有种说法,凡是DK出品的书籍,闭着眼睛买就对了。
话有些夸张,但DK的科普书,真的很难挑出什么毛病。
就拿豆瓣上DK的书来说,评分基本都是9分打底,9.5分基本是平均水平。
这背后靠的是什么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DK出品的书,之所以会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同,就是因为它的选稿标准真心太太太严苛了。
每一本书的选题,都必须通过全球选题会,得到全体认同后才能冠以DK商标。
但DK并没有为了彰显自己的专业,将繁杂的知识一股脑的堆到你面前,而是先用简明的原理图,帮你梳理清楚诸多太空谜题。
书中给太阳做的自我介绍
权威NO.2:天文知识小词典
关于太空的重要数据,在这里都能找到,足足有14页!

另外还有专业的天文术语表,可作为天(de)文(se)知(xian)识(bai)小(de)词(li)典(qi)
书中的内容几乎囊括了目前人类已知的,关于宇宙的方方面面,所以称它为“天文博物馆的入口”真的不为过。
我们没办法登上火星,但火星上的日落,也算是见到了。
一定要仔细看,不然很容易把宇航员看成石头~
距离地球26000光年的银河系中心,感觉像是被施了华丽的魔法~
翻阅这本书时,不仅会有看BBC大片的既视感,还会产生一种在异世界遨游的交错感。
每一张图充斥的美、逼真和震撼,每一张的细节都经得起放大观看。
让你淋漓尽致的享受一场视觉盛宴,将宇宙奇观都尽收眼底!
但这些还不是它的全部。
全书一共分为地球、邻近的世界、带外行星、充满恒星的星系、宇宙中的星系、宇宙的界限、参考资料7个板块。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
“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抬头看天,你能看到的一切几乎都属于太空。
之于人类,它熟悉又陌生。
回溯大爆炸的那一瞬间,遥远恒星的光芒经过漫长时间才被人类看见。
看似平静的浩渺宇宙中,星星在不停的诞生和死亡,这一切因为被放置在一个无比宏大的时间坐标中而显得缓慢。
在宇宙以光年来描述的空间中,在天体以亿年来计算的时间中
人类实在太过渺小,而我们又可以通过科学和阅读来遥望这浩瀚宇宙。比如,翻开这一本《DK太空:从地球一直到宇宙边缘》。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别忘了找客服领优惠券哦
客服微信mtketang0006
没有看过《DK文明》的同学可点击此处查看详情,也可查看后文的简单介绍。
PART.
01 《DK文明》在讲什么?
这本书通过4个部分来给孩子讲述人类文明进程:
①史前文明
②古埃及木乃伊之谜
③古希腊
④古罗马
每一个部分的内容,都按照“主题和时间”线索串联。逻辑清晰,知识点丰富,孩子每读完一个部分,基本上就能了解对应文明产生、发展、结束的全貌。
本书完整目录页(点击可查看大图)▽
PART.
02  这本书内容有什么特点?
1.随着考古发现而更新
这本书并不是照搬英文原版,而是根据最新的重大考古发现,补充了大量知识点。更新日期直至2019年。
2.贴近教材,难度适中
这部书中还有多处贴近初、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点,可以为孩子今后的历史学习作铺垫,也可以作为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
3.把历史融于趣味问题,满足孩子猎奇心理
这本书的内容超丰富,而且不是从头到尾都“正襟危坐”地向孩子们讲述。时不时地,它就会冒出一个或好玩、或奇葩的知识点,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4.与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合作,史料权威且珍贵
这本书的史料都经过严格审查,图片资源更是来自世界著名博物馆和通讯社。书的致谢页不仅提到了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埃及博物馆,还有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因二战而成立的新闻纪实图片社——玛格南摄影通讯社,等等。
PART.
03读这本书能得到什么?
1.跨越600万年文明起源历史
从600万年前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说起,讲到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等世界主要的文明起源地,以及古埃及木乃伊之谜,还有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发展史。
2.超越历史,涵盖3000多个百科知识点
跨越600万年的历史文献和史料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变迁,还能触摸到多个领域的知识,这本书拥有3000多个知识点,活脱脱一部大百科全书。
和历史相比,“文明史” 讲的是社会进步的历史,包括艺术、科学、人文、社会学等方方面面,所以,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跨越了历史、地理、生物、艺术、社会等多学科。
3. 3330幅高清图片,400+世界级博物馆馆藏珍宝
3330幅高清图片,400+世界级博物馆馆藏珍宝,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同类文明史的书籍中,这么丰富的图片资源也难得一见。
PART.
04  这本书的装帧工艺
✦精装圆脊,方便保存,不仅适合自读,送人也很不错
✦大16开,锁线装订,可180度平摊
✦370页,重3斤多,感受下它的厚度
✦内页纸张厚实、坚挺,不透光,加上绿色环保印刷,可以让孩子在阅读时尽情投入
✦高280mm宽220mm,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现在购买这本《DK文明》,还有超值赠品——《好玩的科学实验包》。
最后,重要的事情再强调一次,5月27日-6月2日期间,原价268元的《DK太空》,全网超低价138元团购。另外,咱们之前推荐的《DK文明》也重磅返团,继续99元的特价+科学实验包的赠品。最后,添加客服微信mtketang0006加入团购群,更可以再享受5元(单本)和10元(套装)优惠券哦!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扫客服二维码领取优惠券
好书推荐
「读书是这世界上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李永乐老师品书专栏》
  • 适合年龄:大中小学生和其他科学爱好者
  • 内容简介:把《从一到无穷大》拆解成70期讲解视频,带你0基础轻松读完全书,感受科学的魅力。
《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
  • 适合年龄:3-10岁
  • 内容简介:专门为3-10岁的小朋友们设计的一套比较全面的物理启蒙读物。套装十本,免费赠送10堂动画视频课!
《学霸思维游戏》
  • 适合年龄:4-10岁
内容简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用游戏重塑思维方式,培养学霸的聪明大脑。
《科学超有趣》
  • 适合年龄:5-12岁
  • 内容简介:为中国少儿量身打造的【漫画版】百科全书,让科学像动画片一样好看
《大语文那些事儿》
  • 适合年龄:1-6年级
  • 内容简介:“认识字”不等于“读得懂”,对主题的把握取决于语文思维。大语文的学习是为全学科打基础。
《万物有数学》
  • 适合年龄:1-6年级
  • 详情链接:点击此处
  • 内容简介:不是强迫你要会算1+1=2,而是问你: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你会不会觉得数学没有那么枯燥了?
《奇想文库》
  • 适合年龄:1-6年级
  • 内容简介:跟孩子讲一千遍大道理,不如一个精彩故事的影响深入人心
《DK探索百科文明》
  • 适合年龄:6-12岁
内容简介:这本书插图来自大英博物馆、埃及博物馆的珍贵馆藏,把历史融于趣味问题,知识点满满。读完这本书,相当于逛遍了世界各大顶级历史百科博物馆。
《少年科学院》
  • 适合年龄:8-12岁
  • 内容简介:以大化小,把原本庞大的、成体系的知识分割成让人好奇的小问题。用丰富新奇的“冷”知识,点燃孩子的求知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