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一只小毒虾
和异地多年的男朋友分手以后,我陷入了一段时间的空虚和消沉。

闺蜜却开心地帮我庆祝:

“上海这么多优质男,享受吧姐妹!”
我对着她,还是笑不出来。
忙碌的996,狭窄的社交圈,目之所及,男生朋友还真的没几个,“魔都”的约会空间,和这个繁华的都市相比,实在逼仄。
有天我读到一篇文章——《约会软件里的性与爱》。文章里的女孩们周末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把手机投上大屏,刷Tinder“选秀”,遇到喜欢的,会毫不犹豫约出来见面。
心里一动,她们可以,我有什么不可以?就当是一场社会实验。
带着好奇心,我开始了约会软件之旅。
A:车上放着安全套的上海名校海归 
A男,是我在排名很高的一款国内约会软件上划到的。
他的头像照片,我一眼就看出背景是洛杉矶的粉红墙。后面都是些旅行风景照,应该是个留学生。 
配对成功以后,我们简单聊了聊,A介绍自己是美本英硕,马上准备去top3的世界名校读MBA。
这个背景,看上去倒是光鲜亮丽,我想,也不会奇葩到哪里去吧。
可事实证明,还是我太天真。
没过几分钟,他就开始问我的cup size,问我对自己的颜值身材打几分,试探中带着挑衅地说:“你谈过的对象一定比我多,两只手数得过来吗?”
我直接说不喜欢这样的交流。他连忙道歉和解释,看在他道歉的态度还算诚恳,我决定还是给他一次机会,继续观察看看。
过了几天,我和闺蜜健完身,在外面吃饭聊天。快散场的时候,收到了A的信息,说他刚上完网课,想来我们吃饭的地方找我。
好奇心了上来。我和闺蜜说,我要去会会这个人。
安全起见,我和她设定了联络暗号,会定时给她发信息。如果到时见我没有发消息,就报警。
过了一会儿,一辆保时捷paramana 4 开了过来,同时我的手机震了,是他到了。
我让闺蜜陪我走过去,记下了车牌。
上车以后,他说:你今天没化妆啊,蛮好的。
由于之前的对话不太愉快,我心里的敌意根本藏不住。我说,因为你不重要,没必要。
没想到他这次竟然表现得有点害羞,App上露骨的骚气,完全没有流露出来,仿佛昨晚和我聊天的是两个人。
我们去了浦东丽思卡尔顿楼上的flair。11点后,少了隔壁东方明珠的景观灯,只剩下了每一桌上的摇曳的小灯,吃力地照亮着整个空间。我点了一杯度数很低的鸡尾酒,他要开车,点了无酒精。
聊天竟然十分顺利,他是学data science的,直男聊到自己专业的时候,那种认真的感觉,迸发出一种特殊的魅力。一瞬间,我几乎忘了他昨晚那些让我觉得冒犯的问题。
喝完以后他说送我回家,我没有拒绝。
还差一个转弯就快到的时候,他靠边停了车,说还想跟我说说话。
我往他的方向看了一眼,赫然看见他那一侧的车门置物档,放着两个杜蕾斯的TT。
我很震惊,但语气很平静:“你车上为什么会有套?”
他露出尴尬的神色,有点慌张:“这是我帮我朋友买的,他昨天要用。”
“哦,那是他拆了,剩了两个给你?”
“不是,他说他就要一个,我就拆了给他了。”
我信你个鬼。
我拉开车门准备下车。
结果他居然转过身凑过来,抓住我的肩膀,脸凑到我面前,对我轻声说:“亲我”。
这个时刻,他大概觉得自己极其性感,仿佛道明寺附体的霸道总裁。
但我,只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恶心冲上了喉咙。
我用力推开他,马上下了车。
动手动脚这一点,足够触犯我的底线了。
之后,我找了个心情好的日子,拉黑了他。
B:高颜值且只有高颜值的小奶狗
本来我给自己定下了玩约会软件三项原则:照片过关、背景相似、不异地。
可这一切,在我划到一个长得像王俊凯的男生的时候,就……不重要吧。
配对成功后,他发来的都是语音信息,虽然我平时不爱听语音,可是对着这张王俊凯的脸,我……可以改。
他的声音很好听,普通话也标准,哦~又一次戳中了我的点。
谁能拒绝声音好听的小凯呢?所以聊了一阵以后,他约我见面,我很开心地答应了。
在一家小清吧,我见到了B。长相虽然和过度磨皮的照片略有差距,但是确实也是帅的。
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做“光环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
我承认,从颜值到声线,再到他身上似有若无的香水味,都是构成这个光环的一部分,让人有了心动的感觉。
不过,这种帅造成的“光环效应”,并没有停留太久。
之前的聊天里,我问过B的背景,因为他说自己在国外生活过,我就自然地问是去留学吗。他却只是模糊地说,自己在奥地利呆了一年。
这个说法让我觉得有点奇怪,后来他终于坦白,自己是某职校毕业的,中间休学去国外,是找他在国外生活的妈妈,并不是去留学。
接着,他开始说到他如何不喜欢爸爸给他安排的家里工厂的工作;以及和他同校,打麻将、混酒吧的拜金前女友之间的爱恨情仇。
我看着他滔滔不绝的样子,思绪开始飘远。
当年读书的时候,我就喜欢成绩优秀的男孩子,所以我自己也拼命学习。考上了重点大学以后,就算是和姐妹们吐槽身边的渣男,也都不需要去提及他们本身的学历背景——就算是渣男,也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
圈子就和空气一样,平时感觉不到。而突然换了一个环境的时候,无法交流的窒息感会提醒你:这不是应该呆的地方。
当“背景相似”的警报拉响。我一下子就下头了,他的颜值buff也彻底碎了一地。
有些人,只能活成一张照片。开口说话的时候,就是梦碎的时候。
其实应该感谢他,让我意识到了:这些年在学习和工作上的努力,真的已经推着我向前走出了好远好远。
 C: 小我5岁的清爽弟弟
认识C的APP,没有头像,没有照片,不能定位。我俩相识的概率约等于刘昊然捡了我的漂流瓶。
我传了一张在之前美国大学交换的时候,和学校标志性建筑的合影。配上文案:“看得出这是哪里的,可以聊聊~”
没一会儿,有人回答正确。
点进他的主页,虽然正脸看不太清楚,但北美公路上的意境照,总比那些怼脸自恋的强到不知道哪儿去了。
巧的是,C之前也在加州读书,学校门口的川菜馆,我和他都经常去吃,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我们聊到了他在读书期间的创业经历,他从美国回来后,也正想着找工作,还问了我很多关于求职的方向问题。整体来说,是个阳光上进的好青年。
唯一的问题:C比我小5岁,而且还不在上海。
虽然并不在一个地方,可是聊天却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他从来不会表示出令人不愉快的试探,本分的交流,反而更想让人走近。
加了微信以后,我们时不时互相更新一下最近的工作情况,但这种舒适的聊天感,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偌大的城市里,认识一个聊得来,且分寸恰到好处的男生,也是极其难得了。

最近我正好在换工作,但是没离开上海。他也选择了一份苏州的工作,而苏州离上海,半小时高铁。
有一天他给我发来信息:

未来还是一片崭新,两个不停向前奔跑的人,没准会在下一个交叉口相遇,谁知道呢?
 D: 雄竞王者 约会行家
和D匹配上的时候,他正在松花湖滑雪。
两句话就能感受到他的活泼。没等我开口问,自己就blabla说个没完,我也展现了自己的幽默属性,话题很快就打开了。
D的背景非常光鲜。初中高中都在国外,大学美国Top10,毕业以后顺风顺水去了华尔街,因为更好的工作机遇,搬到了香港。这两个月在上海出差。

他问我,什么时候开始玩约会软件的。
我如实说,刚来一周,对约会软件比较好奇。
他说:“那你要小心哦,我可是资深玩家了。”
于是回到上海见面的时候,我发挥了媒体人的专业素养,开始采访起了这位“资深玩家”。
他告诉我,他见过的女生,不止50个。有段时间工作压力特别大,空闲的时间他什么也不想做,只想拿来见女生,甚至会一天约几个不同的女生见面。
当然,也有过很糟糕的约会经历。
曾经有个女生和他共度春宵,结果女生一直不停在抓痒。他背朝着女生,“呲啦啦”的声音让他有点怕怕的,一晚上没睡着。
想象一下,一个一米八几的壮汉,蜷缩在床的一角,紧抓着手里的床单不敢睡。那个画面,就有点想笑。
终于捱到天亮,女生走后,他第一时间扔掉了所有床上用品。
D的大方和坦然,反而是我欣赏的地方。我也如实说,准备写约会软件上的经历,也许会写到他。
他说,那你一定要写,D,表现优秀,可以继续观察。
关于D,还有一个小插曲:
尽管整个聊天中他反复跟我说“觉得你也不想随便睡睡”,最后却还是问我要不要去他的酒店。
我义正严辞晓之以理,拒绝了。
本来犹豫了很久,要不要把这件事写出来,担心他面子挂不住。但他却相当豁达地说,“当然可以,这是你的高光时刻。”
有人一定想问,为什么这些背景这么优秀的男生,不能好好对待一个人呢?
普通的男人,都能那么自信,这些背景优秀的男生,他们活在了更多女生的簇拥下,自然会觉得自己匹配得到更多的礼遇。
D在社交媒体写道:“上海是一个让人想settle的好地方,也不能老这么飘着了吧。”
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间反复变动,再怎么贪恋新鲜感的人,最终也难敌漂泊带来的寂寞和孤独。
也许某天,游走于不同女生带来的新鲜感的他,最终会有想要找到他的“上海”的时候吧。
写在最后:
《欲望都市》里,结婚狂Charlotte在婚后过得并不幸福,这让她怀念起单身生活:男女之间互相的追逐,享受彼此的第一次心动。
于是她去了个泳池派对,和一个陌生而多金的男子喝酒调情,可这个男人最后却提出要她去做丰胸手术,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才回忆起稳定的关系给她带来好处:她再也不用经历糟糕的约会了。
约会软件的世界,像是一个巨大的狩猎场,简单的左滑右滑,看似给了男男女女们对异性判决的权力,甚至有一种“世界之大,不过都是我的猎物”的感觉。
但,真是这样吗?

大家说着真真假假的话,每个人的目的都不尽相同。有人想尝试拓宽朋友圈,顺利的话就谈场恋爱;也有人想要找立刻能上床的FWB,约不到就果断换目标,不带一句多余的话。
选择用约会软件的人,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在手指的左右翻飞之间,时刻提醒着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在约会软件的世界里,性(sex)反而成了最容易得到的东西,而亲密关系(intimacy),那种完全放心把后背交给对方的信任,才是最难建立的。
而这种亲密,只有在万花丛中,选定一人全神贯注地对待,才能拥有。
这一点,从来没变过
今天的投稿来自一个90后女生
展现了我不太了解的年轻人交友方式
对80后来说在约会软件上左滑右滑
和心动对象第一次见面就滚床单
是一件很冒险的事
但是文中这样网上速配线下见面的约会
在90后、00后里好像已经成了一种日常渠道
年轻人996之外
社交圈越来越狭窄
但是内心依然渴望着亲密关系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