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一位导演,人比作品火。
网上每每发话,一呼百应。
爱他的称其为“yyds”,恨他的则骂其是“饭圈导演”。
这些天他的新作来袭。
捧的和踩的立马掐起架来,简直比电影还好看。
都猜到了吧。
扎克·施奈德新作——

活死人军团 

Army of the Dead

对扎导粉丝而言,最近可谓是“双喜临门”。
短短两个月间,先是导剪版《正义联盟》得以面世,接着是又一部大体量的丧尸片上线网飞。
在《正联》(豆瓣开分9.0)的余温下,《活死人军团》在上线前就饱受粉丝期待。
这是扎导继2004年后,再一次涉足“丧尸题材”。
前作《活死人黎明》一直是不少丧尸粉的最爱,尤其是那个尸山尸海和活烧丧尸的名场面,依旧惊悚和震撼。
17年过去了,扎导明显成名和成长了,比起华纳当年2千多万的投入,财大气粗的网飞给到了9千万
按理说,它本该重现当年的口碑奇迹。
然而,电影上线4天。
IMDb6.0,豆瓣从开分的6.3跌到如今的5.4分。
不管是比起前作,还是跟2个月前的《正联》比,都是个糟糕的分数。
不过Sir也发现。
在一众差评中,还是有一批死忠粉给予五星好评。
甚至有人称它为最好看的丧尸片。
是低估,还是过誉?
Sir来认真盘盘。
如同大部分丧尸片,《活死人军团》的故事始于狗血意外。

一场车祸,军方押送的货物掀翻。
容器受损,货物泄漏。
漏出什么?
看惯丧尸片的你估计已经猜到了吧。
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丧尸夺笼而出,啃咬人类,在场者无一幸免。
全员遇害没错,但不等于死亡。
从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开始,丧尸片的规则就已定下——
被丧尸咬过的人类,最终也会变成丧尸。
多米诺骨牌已倒下,丧尸如同瘟疫般扩散至整个拉斯维加斯。
电影没让危机一点一点发酵。
而是简单粗暴地给你展示酿成大错后的景观——
血肉横飞、战火连天、硝烟四起,满城尽是行尸走肉。
此情此景,美国政府想到的方法先是封城。

一个个集装箱如同积木般,垒成高墙。
逃不出来的,从此阴阳两隔。
不过逃出来的,不见得能绝处逢生。

大部分生还者,得被隔离。
表面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怕这群逃亡者携带病毒。

但更深层原因,则是政治顾虑。

美国政客们害怕这群生还者走上街头,控诉政府治理不力,影响选票。
生还者莫名成了政治犯,隔离营成了集中营。
在集中营里,别谈什么基本人权了。

衣食住行,都由守卫来主宰,各种滥用职权的事情,屡见不鲜。
甚至,连生死都是守卫说了算。
除非你有钱收买他们,否则别想离开这里。

极少数能回归日常生活的。
唯有像主角斯科特(戴夫·巴蒂斯塔 饰)这种救人有功(而且还是救国防部长级别的人)的雇佣兵。
尽管他军功显赫,如今也得沦落到汉堡店工作来掩人耳目,尽可能不暴露这段过去。
说到这里,电影的空间关系很明显了——
城里,是一群等着被核弹核平的丧尸;
集中营,是一群无限关押的生还者;
唯有城外的人,是一群感慨岁月静好的自由人。
城里和集中营的丧尸想要出来。
有趣的是,城外却有人作死想要进去。
原因,也是纯粹——
钱。
别忘了故事的舞台设置在拉斯维加斯。
这个象征贪婪和欲望的城市,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金库。
如果能赶在这座城市被核弹炸毁前,抢夺一番,最后也不会有人发现。

财迷心窍的人只敢想,但电影中有一群狠人敢这么做。

神秘金主(真田广之 饰)找到了斯科特,希望他能组队给自己运回赌城的2亿美金,事成后能分到5千万。
任务明确。
别的丧尸片都是亡命逃脱,这群人则选择自己送上门。
缺钱的斯科特选择找队友入局。
团队里,有得懂开锁的,有得懂开飞机的,更要有懂打丧尸的。
既然临时成军,熟人越多就越好配合。
再接着通过熟人来找更多的人。
这种看似滚雪球的方式,最终还真给他们东拼西凑出一支自杀小队尸小队。
耗时50分钟,人物与任务才得以明确。

电影从灾难片,到政治惊悚片,终于进入正题——
动作冒险片。
跟传统的失序混乱的丧尸设定不同。
它们有着自己一套内在等级秩序。
普通丧尸之上,其实还有更高等的一类,阿尔法
一般丧尸会惧怕的阳光,它们毫不惧怕;
一般丧尸会迟钝的身躯,它们身强体健。
不信你看,轻而易举就能秒掉一个壮汉。
更狂暴没错,但也更懂得克制。

不得不说扎导脑洞大开。

《活死人军团》其中一个最新鲜的看点:
丧尸之间的权谋。
丧尸有智商都不新鲜了,竟然开始有了管理意识。
等级秩序分明的丧尸帝国,一切都听命于自己的国王,也就是一开始的0号丧尸。
它自比宙斯,黄袍加身,手握权杖地统领着整个王国。

人类的种种外交礼仪,它们不是不懂。

人类踏足王国可以,前提是献上祭品,以表顺服。
礼数到了,国王可以通融一次。
这个祭品,正是活人。
国王收到祭品后,立马将其转换成同类。
一个王国的壮大,需要的是人丁兴旺。
而转化同类,同样有一套规则——
被国王咬的,才能成为高等丧尸阿尔法;被阿尔法咬的,则是变成普通丧尸;被普通丧尸咬的,那只能一群低等的行尸走肉。
乍一看,只要献祭一个冤大头。

丧尸小队就可以保平安,顺利拿到钱了。
但丧尸片嘛,总少不了几个冒失鬼,来影响剧情走向。
比如主角斯科特的女儿,凯特(艾拉·珀内尔 饰)就是其中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为了救误入城内的朋友,毫无实战经验的她,任性地要加入父亲的丧尸小队。
直接在盗钱的主线任务之外,硬生生开辟了一条救人的支线任务。

看得出来,刻意添加一条父女线,是扎导有意为之。

糟糕的父女关系,也像是扎导家庭变故的映射。
如果说《正义联盟》导剪版是他为粉丝拍的;
那《活死人军团》则是扎导的自我救赎。
与其说丧尸是最大的威胁。
不如说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才是导致故事恶化的根本。
与秩序井然的丧尸相对的,是杂乱无序的人类。
本来已经默认停火协议了,人类还是背信弃义地凌辱起丧尸。
面对同胞,也能够不讲武德地肆意出卖。

甚至看到最后,整个盗钱计划,都可能是个谎言。

神秘金主,压根不在乎这群人的死活,而且整个计划,根本不是为了钱
这么一对比,是否觉得丧尸比起人类更有人性呢?
扎导曾在采访中谈到,希望僵尸更像人类,有更多人类行为。
比如给丧尸王添加可以生育的设定。
面对胎死腹中的死婴,丧尸王如同人一样哭得声嘶力竭。
联系现实,也许这是扎导丧女情感的投射。
这一刻,丧尸不再只是洪水猛兽,它具备了人性。
人与丧尸,就像一组镜像。
彼此相视,却发现大家如此相像。

Sir就剧透到这里。

全片下来,观众应该都看出来了——
《活死人军团》只是开始,扎导留了很多伏笔给续集发挥。
比如开场那辆装载丧尸的军用车,是从51区出来的。
美国的51区,素来各种外星人传说的多发之地。

那一闪而过如同UFO的光点。

还有两位从51区出来的士兵,欲言又止的对话。

似乎都坐实了0号丧尸的起源,也许跟外星人有关。

再加上0号丧尸身上的军牌,很有可能他最开始也是个军人。
不少观众也发现,丧尸群体中,竟然出现了机械改造过的品种。
这是由谁改造的?
高阶丧尸阿尔法,还是另有其人?

还有,金库门前与主角团穿戴一样的尸体,真的是巧合吗,还是说扎导想玩平行时空?
这一系列伏笔,是在给“丧尸宇宙”做准备。

根据扎导和网飞的最新透露,将会有衍生剧《窃贼军团》和衍生动画《活死人军团:拉斯维加斯陷落》,快的话今年就能上映。
很多在电影中悬而未决的疑团,也许能从这两部作品中揭晓。
尽管后续会有未竟的惊喜,但Sir还是认为——
《活死人军团》是部让人失望的作品。
近2个半小时的时长,扎导的叙事并不高效。
前面的招兵买马的部分,采取了四平八稳的叙述方式,这不禁让Sir想起了当年《自杀小队》被人饱受诟病的PPT讲述法,每个人物跑马灯式地给观众过一遍。
最终观众也就只是认了个脸。
同样是主角组建团队,且看看诺兰的《盗梦空间》是怎么处理的。
直接展示一些能代表人物性格的对白和场景。
每一句话和动作,都是目的明确的设计。
这种套路扎导不是不会用。
像锁匠对于艺术神神叨叨的发言,就很直接地向观众展示了他怪咖的一面。

可是......诺兰是用快速剪辑拍的,他在完成初步的人物塑造之余,还很讨巧地把造梦的机制给观众普及了一遍。
在叙事效率上,扎导明显更为笨拙。
当然,粉丝可以说这是扎导一贯的美学风格。
比起诺兰“花里胡哨”的叙事游戏,扎导更愿意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来保持故事的古典气质,他刻意选择了这种“笨拙”。
像他擅长的升格镜头,在《活死人军团》中被完好的保留下来。
但形式上的极致,并不能作为故事孱弱的借口。
抛开故事漏洞不说。
故事的落点放在了父女和解。
《活死人军团》的大部分时间,父女都是分开行动。

全片为数不多两人推心置腹的场景,本是可以把问题摊开,让观众了解同情他们矛盾的好时机。
看之前,本以为两人的矛盾是主角杀死了变成丧尸的妻子,女儿记恨父亲。
看之后,观众懵了。
女儿所有的恨意是源于事后父亲的冷落。
扎导一直自责于没有足够关心养女。
结局让主角替女儿去死,无疑是他为了补偿现实遗憾安排的剧情。
对扎导而言,这份感情无需多解释。
但对观众来说,那可是太需要了(尤其是非粉丝)。
如果说之前的作品,还可以把锅甩给华纳过度干预。
如今“弃暗投明”网飞,彻底自由后的他,反而拍出了导演生涯的评分最低。
如此翻车法,很难让人接受。
这意味着扎导就是个烂导演吗?

Sir觉得不必如此轻易下结论。
《活死人军团》并不是扎导最好的状态,痛失养女的心情,的确对作品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

从05年的《斯巴达300勇士》到今天的《活死人军团》,他始终活跃于主流商业电影中,并拒绝被大数据和算法吞噬,坚持着自己的审美与表达。
尽管质量参差,但这份坚持不易。
别误会,这不是洗白。
Sir想说,无论于粉丝,于路人,还是于讨厌扎导的人。
我们都必须看到——
这是一位高傲的表达者,但绝不是某领域里不可侵犯的“神”。
Sir期待下一次与扎导的见面是这样的:

他依然固执地拥抱“扎导风格”。
观众,也依然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极力推崇。
那又怎样?

毕竟。
电影,是为数不多还能包容分歧的世界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海边的卡夫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