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环保这笔账替少数人算、替有钱人算,那么再明白的事也会沦为“糊涂账”。
连日来,本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经媒体报道以后,引发社会极大关注。一些地方破坏生态环境、应付生态治理要求,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例如,在云南滇池南岸的长腰山上,原本的绿水青山变成了“水泥山”,多年绿茵山林被别墅和高尔夫球场蚕食殆尽;而在河南汝州,当地焦化厂区以“零排放”之名肆意排污,工业废水接入雨水系统外排。这些沉重的事实,让每一个关心环保、关心生存质量的人感到揪心。
汝州天瑞焦化厂外排污水流向图
面对环保督察,不少被查处的地方表现出“智商下降”,好像环保这笔账太复杂,实在算不清。督察组在湖南一些县市调阅历年化肥减量数据时,就遭遇了诸多“糊涂账”。有的地方几年报表上的化肥使用量竟然一模一样,还有的地方明明农作物实际种植面积增加,而有关负责人却大言不惭地解释说化肥减量是因为种植面积减少,被揭穿后则轻描淡写一句“计算失误,请您原谅”。
数据“早产”“美容”“打架”,可谓不忍直视。
然而,环保这笔账是真的算不清,还是不愿算呢?说起通过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换来的短期经济利益,有些地方倒是拎得清。一些企业环保意识淡漠,为应对检查不惜做假账;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税收利益,便对破坏生态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地方是太“精明”了,太“斤斤计较”了,
他们绝不是缺乏算清环保账的能力,而是对人民群众构建美好环境的呼吁装聋作哑、充耳不闻。
诚然,生态治理绝不是没有代价的。还拿云南滇池来说,昆明市为了给滇池腾出更多生态空间,曾实施“退田退塘退房退人”“还湖还林还湿地”的“四退三还”工程,生活在滇池边的百姓为了减少草海水质的污染,离开生长于兹的土地。令人愤怒的是,一边是村民为生态大局牺牲稳定的生活,一边是腾出来的湿地被少数人“圈”了起来,开发成“私享别墅”。一退一进之间,受伤害的还是那些不会说话的青山和绿水。

因此,环保督察揭露的一系列环境治理乱象,不光是环保这笔账算不清的问题,更是究竟替谁算的问题。如果环保这笔账替少数人算、替有钱人算,那么再明白的事也会沦为“糊涂账”——为了少数人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占有,而不惜驱逐多数人的权益。生态保护过程中的公平正义不彰,自然谈不上对环境问题不偏不倚的治理和纠正。显然,
如果不从利益根源纠正一些地方一些人的错误认识,类似“只算小账不算大账”的问题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其实,在全社会已经形成环保共识的情况下,继续抱着侥幸心理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终究得不偿失。很多环境破坏行为具有不可逆性,恢复被污染的水体、被破坏的植被,需要大量资金和投入,甚至需要一代人的时间。看着光秃秃的山林,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大抵都忍不住潸然泪下。而这些破坏行为很可能是在短期内造成的,如果当初遏制一下投机取巧的冲动,就不至于带来不必要的折腾,更不必产生劳民伤财的恶果。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哪来高质量的发展。搞好生态环境治理,道理千千万万条,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一条:唯有牢牢守住绿水青山,才能收获金山银山。而这“金山银山”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绝不是某些人、个别组织的“自留地”。生态环境治理牵涉到多方利益,也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摆正心态,久久为功,才能一步一步接近预期目标,让生态治理的成果对得起人民的付出、对得起子孙后代的未来。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王钟的
编辑 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推荐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