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I
F
E
可悲,可叹,可歌,可敬。
面对伟人的逝去,悲痛之中夹杂着些许茫然,心情有种说不出的复杂,不知怎得表达心中的不可置信。是的,我清楚的知道人终会逝去,没有一个能够逃过,91岁的年纪已然圆满。
但是一些人的离开,总会让我们心里生出异样的情感,复杂至不知如何表达。袁老先生的逝世于我而言,就像头顶的保护伞突然有了一个破洞,冰凉的雨点让我惊醒:原来那些一直在保护我们的人,其实不是永恒的,他们也会老去,会消逝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党领导人身先士卒,节衣缩食,为中国的文明富强而努力。但是国际形式变幻莫测,苏联为共产主义先驱,本应带动世界人民走向共产主义,却滋生了修正主义,逐渐敌视我国。在失去大国外援的情况下,国内又恰逢旱涝肆虐,饥民无数。世上最悲惨的不过是史书中的这些强烈字眼“大饥、人相食、易子而食”。在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严重缺乏粮食,无数本该有美好生活的人,只能活活饿死。
袁隆平见国人遭此天难,立志致力于农生,以亿万中国人脱离温饱线为毕生追求,此时是1953年,他才刚从农大毕业,仅仅23岁。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相继完成。袁隆平团队一次次刷新的世界纪录,是对这一世纪问题给出的中国答案。直至袁老先生病逝之前,鲐背之年仍心系农生,埋头于田间地头,已有近七十年。七十年间,他“辗转各地,步量神州,衣披华夏”,守一方稻田;七十年间,他教育学生无数,桃李满天下,让杂交水稻后继有人。
袁老先生在湘雅医院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医院门口挤满了前来悼念的人。有人在医院门口立起三扎水稻,这是他倾其一生所研究的。灵车在路上缓慢行驶,路边有人追着灵车跑,喊着“袁爷爷”、“一路走好”。今日的长沙,快递员送出鲜花无数,悼念袁老先生的民众超过10万人,顶着雨水,络绎不绝。袁老先生的遗体上国旗覆盖,身旁鲜花翠柏。“此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我为之感动的是,自称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袁老先生从不自命不凡,一心只为人间消除饥饿;而以食为天的民众,心中早已立起对不凡者的丰碑。袁老先生种出了万顷良田,我们唯敬佩万千!
初得知袁老先生逝世的消息时,看到周围许多同学已泣不成声,自己却只是扼腕叹息,突然觉得自己是自私的,理性的有些麻木。看到很多追悼袁老先生的新闻,听到许多不同年龄人的看法,慢慢的明白,我没有经历过饥寒交迫的年代,心中复杂的情感是对于所处世界发生巨大变化时的恐慌、无奈和不知所措的混合,是自己愿意担当起后继之人的责任但自知能力不足无法做出改变的沉默
但伟人的离开更应激励我们不断努力、锐意进取,担当起时代的重任。我们青年人要正视自己的成长,孜孜以求、默默奉献,这样才能有勇气、有能力承接好变化的时代。
袁老先生,请一路走好!
陌上花开
                 文|杜明辉
              编辑 | 杜明辉
                  图|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