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只能被动吗?
只能哭哭啼啼被消费美貌吗?
当然不是。
今天的故事里,主人公就以美貌,统一了一个王国。
性,
只能催生女性悲剧么?
一直以来,我们见多了各种怨妇、苦情女,都因为一炮毁终生。
之后凄凄惨惨。
可就在女人们哭着说“你要对我负责”时,有人却以性为武器,以美貌为军队,保住了一个王国。
她就是克娄巴特拉·提亚·菲洛帕托尔
世人都叫她:埃及艳后
作为绿茶鼻祖,她的美貌毋庸置疑。
她用美色,将罗马两代大佬诱惑上床,成了她的裙下臣。
一个是凯撒大帝。
一个是安东尼。
因为妖艳,她被称为“尼罗河的水妖”。
考古学家说:“如果埃及艳后的鼻子再高一寸,或低一寸,历史都会改写。”
只是,古往今来,美人那么多,却多数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男权的玩物。
又有几人,能利用好美貌。不为美貌所累,反而让美貌为己所用,成就一番伟业,截入青史?
太少了。
埃及艳后算一个。
她绝对不像我们想象的,只是一个水蛇腰、高鼻梁、肉欲腾腾的女子,只知叉开双腿,抖搂她的胸和臀。
相反,她最性感的地方在于脑子。
她是真正的美女学霸。
从幼年开始,她就接受了极为严格的教育。懂七国语言。天文、地理、历史、军事、经济、医学,全都了如指掌。
她还是一个出色的建筑师和科学家。
同时,
写过多本化妆类书籍、药物书籍、医学专著。
因常年伴随父亲,见证大小战事、大小政变,她的权谋,也非常人能及。
14岁,她开始辅政。
18岁,她开始执政。
在她的统治下,埃及空前繁荣,国土空前扩张。
唯一不足的是:她是女人。
最大亮点也是:她是女人。
那时的埃及,一直受罗马威胁。
罗马因为有凯撒和庞培,战无不胜。版图空前强大,周边国家大都是附属国。
埃及也是其中之一。
托勒密十二世,也就是女主角的父亲,为保全埃及,不断进贡土地、财富给罗马。
公元前51年3月,托勒密十二世驾崩。
埃及动荡。
新王上位。
新王是一男一女。
女王就是克娄巴特拉,也就是埃及艳后。当时18岁。
国王12岁。即托勒密十三世。
他是女王的亲弟弟。
但一山不容二虎。
一国不容二王。
哪怕是亲姐弟。
托勒密家族的残暴、血腥的传统,再次发生作用。姐弟二人开始了厮杀。
克娄巴特拉失势,败北。
逃到叙利亚。
养精蓄锐,伺机而动。
而这边,罗马也发生内乱。
凯撒与庞培矛盾重重,终于开战。
在法萨卢斯战役中,凯撒击败庞培。
公元前48年,庞培逃到埃及。
可庞培没有想到,等待他的,是真正的绝路。
他的盟友托勒密十二世已去世。
托勒密十三世为讨好凯撒,二话不说,将他斩首。将人头送给凯撒。
凯撒追到埃及后,得知庞培已死,百感交集。
这不是他想看到的结局。
于公,他本希望收服庞培,夺回军队。
于私,庞培是他的女婿。
他对埃及失望至极。
但就在这时,一个迄今都被反复流传、反复书写的事件发生。
它香艳、肉欲,
却又充满无上的勇气。
这一晚,克娄巴特拉艳丽无比。她的传奇终于开始了。
公元前48年。
埃及。
凯撒正与人交谈。
一个波斯地毯商走进来。
他怀抱着一长卷昂贵的地毯,说:“我想单独献给凯撒大帝。”
左右退去之后,商人掀开地毯。
一个美人从中滚出。
她就是克娄巴特拉。
那一年,克娄巴特拉21岁。
美貌无双。
无数人说,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哪怕最克制的哲人,也由衷夸赞她的致命魅力。
而比她外貌更致命的,是她的谈吐、气质与智慧。
1983年,《时代瞭望》中详述:
“真正难以抵挡的,是她的魅力。
从言谈举止间散发着吸引力,加上她独特的人格魅力,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使所有人都拜倒在石榴裙下。”
那一晚,凯撒如获至宝。
凯撒可不是愣头青,只知打仗。
凯撒那年52岁。作为罗马最大的独裁者,他也是众所周知的炮王。
阅女无数。
床上至少有过几百人。
他连庞培的妻子、统帅的妻子、元老院多个大臣的妻子都没有放过。
也有泡女王的前科。
他知道,什么是庸脂俗粉,什么是天上地下、千秋万代难寻的极品美人。
而克娄巴特拉就是后者。
那晚,他们亲密长谈。
她的女性特质+过人见识,令他叹为观止。
他愈发确信,她不止是尤物。她的绝色容颜之后,有更为璀璨的内核。
她成功诱惑了凯撒。并达成交易。
他获得美色。
她重掌埃及王权。
不久,她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失踪。
后人说,在这场猎艳中,真说不准到底谁是猎物,谁是猎人。
这个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克娄巴特拉得偿所愿,统治了埃及
她将另一个弟弟扶上王位,也就是托勒密十四世。
并嫁给了他。
成为埃及王后。
人们以为,她与凯撒的这一段,不过是风流史。
毕竟,凯撒在罗马有妻子。克娄巴特拉也有丈夫。
但很快发现,凯撒不是玩玩而已。
他动真格的。
他的风流史,变成了情史。情史又变成了生儿育女定终身。
公元前47年,女王和凯撒乘坐大船,在尼罗河上游览。
那是一艘巨大的王室楼船。
珠光宝气,
如梦如幻,
如同漂浮的帕特农神庙。
尼罗河风光好。全程都如同流动的盛宴。
他们一边航行,一边做爱。
旅途结束时,女王怀孕了。
她生下一子。
后人叫他“小凯撒”。
凯撒大帝当然开心。
后来,他因战事,先回了罗马,违悖元老院,在罗马的维纳斯神庙,为女王设了一个巨大雕像。
为什么要在维纳斯神庙立像?
“她创造了生命。”
此举当然惹了众怒。怎么?在外面风流也就算了,还回罗马来耀武扬威了?
罗马人本来就恨克娄巴特拉入骨。
她被认为是娼妓。
是妖女。
和蛇一样阴毒。
现在凯撒还在神庙为她立像,更加视她如仇敌。
但埃及艳后再凭一个举动,令罗马瞠目结舌。
公元前45年,克娄巴特拉带着儿子,前往罗马。
这是女王第一次,公开在罗马亮相。
她知道,她必须风光、奢华、气场无边,镇住罗马这个巨大的权力世界。
那天,她的仪驾如同天降。
仙乐缭绕,珠玉环绕。
奴隶们抬着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在万人之中入场。
罗马人惊得合不拢嘴。
没人见过这么盛大的仪式。
也没人见过这样绝色的美人。
凯撒的面子太足了。
女王牵着儿子,向凯撒缓缓行礼。
抬起头时,她对他眨眼一笑。
公元前45年,女王和小凯撒,都留在罗马,住在第伯树对岸的恺撒私人宅邸。
但好景不长,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被刺身亡。
在凯撒遇刺前,女王甚至做过梦。梦见自己成为罗马王后。可梦醒时分,一切都不复存在。
3月15日,元老院的人将恺撒骗去一个宫殿。
当时,前后左右都有人围着他。
有人趁他不备,把他外套脱了,用刀刺向他的脖子。
恺撒马上反过身:“你在做什么?”
这人大叫:“兄弟们,帮我!”
元老院的人一拥而上,个个举刀,刺向恺撒。
恺撒想要逃,可因血流太多,摔倒在地。就这样,一代大帝被人渣们乱刀捅死。
根据史学家的说法,当时有60多人参与这谋杀。
凯撒身中50多刀。
一命呜呼。
凯撒死后,克娄巴特拉带着儿子返回埃及。
她知道,自己没有靠山了。
从此以后,她只能靠自己。
她必须狠,必须不顾一切,保全埃及。
女王回到埃及的第一件事,就是毒杀了丈夫。托勒密十四世剧终。
小凯撒上位。
成为托勒密十五世。
她被称“诸王之女王”。
小凯撒被称“诸王之王”。
她不仅毒杀丈夫,还谋杀了亲妹妹。
在BBC的纪录片里,德国考古学家,通过土耳其的一座奇怪坟墓,找到了阿尔西诺伊公主的死亡真相。
她不是死于意外。
而是死于谋杀。
而谋杀她的人,就是埃及艳后。
许多人说她是毒蛇,是刽子手。
但她不杀人,人就要杀她。
托勒密家族是一个不正常的家族。
他们挥霍,残暴不仁。
乱伦。
亲人相杀,都是习以为常。
家族里的人,互不相信。
在这样的家族中生存,
她早已学会了一条法则:
要想活下来,一定要确定,没有人可以杀掉你。
当丈夫威胁到她,她会狠下杀手。
当妹妹开始作梗,她也会毫不留情。
她当然不是一个好人。
但在那样的年代里,除掉对手,是常理之中的事。
但不可否认的是,
她始终强大,头脑清醒,
治理国家的能力一流。
她让埃及从破产边缘,回到正轨。
她为农民减税。
兴修水利。
在她统治期间,尼罗河从没发生过水灾。农业产值一直上涨。
宗教兴旺,财富源源不断运到国库。
她还懂得为自己造势。
神庙墙上的铭文里,
记录着对女王的各种褒奖。
比如,“力量之主。”
“权势之王。”
“决策英明,策略出众。”
她让埃及人民相信,
有她作为君王,是埃及人莫大的福气。
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弱点。也非常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
她的弱点,是埃及缺乏强大的军事力量。
她的长处,一是美貌。
二是脑子。
于是,她一直在等待下一个凯撒。一个能保埃及一方平安的人。
两年之后,这个人,她等来了。
公元前44年,凯撒被谋杀。
公元前43年,屋大维和安东尼并肩,打赢腓力比之战,击败共和派。为凯撒复仇。
公元前42年,屋大维返回罗马。整顿国家。安东尼前往东方诸省。筹措资金。
公元前41年,安东尼到达西利西亚的塔尔苏斯。召见克娄巴特拉。
此时,屋大维统治着罗马中西部。
安东尼统治着罗马东半部。
这正是安东尼志得意满之时。
但他没有想过,自己也会步凯撒后尘,在艳后的温柔乡里一醉不醒。
但这之于克娄巴特拉,不过是想不想的问题。
她明白,美貌从不止是消费品。
它还可以是武器。
她要让自己成为后者。
但武器,要以礼品的姿势出现。要昂贵,美,倾国倾城。
她用尽心思,将自己巧妙地送给安东尼。
而“礼品”的包装,奢华无比。
那是一艘炫目耀眼的大船。
船体用金片包镶。紫帆银桨,繁花点缀。船上都铺着名贵的丝线染料,香气扑鼻。
在粼粼水光中,船只光芒万丈。
所到之处,围观者多如牛毛。
以为是爱神阿佛洛狄忒来与酒神寻欢作乐。
这艘船从埃及出发,先到西利西亚,再抵达塔尔索斯。
女王轻纱覆体,安卧在薄如蝉翼的纱帐中。
两旁童子执扇,
仙子持浆,
乐手不断奏出悠扬的异域音乐。
安东尼被邀上船。
原本一肚子责问,若干个议题,急需解决。
但在见到克娄巴特拉那一刻。
他什么都不记得了。
他站在迷艳的香风中,看着女王绝色姿容,神魂颠倒,不知所措。
他不仅忘了立场,
不再苛刻女王在政治上的态度。
反而将女王提出的要求,全部应允下来。
船上几天后,他完全成了她的俘虏。
在莎士比亚的书中,安东尼的仆人恨恨地说:
“从世界的顶梁支柱,到一个荒淫的傻子,只因爱上她。”
他们没日没夜地寻欢作乐。
之后安东尼像个发情傻小子一样,跟着她,回到埃及。
女王为他生下几个孩子。
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
那些孩子,是她的砝码,也是埃及的砝码。
你要美色?好。我给你。
你要财富?我给你。
你要孩子?我也给你。
我只要埃及。
她始终目标明确。
于是,能屈能伸,能化身绝色妖姬,也能成为无情政客。
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儿女情长。
当两个人,都是两个王国最高统治者时,情、欲、爱,都是手段。
在一起,是利益共同体。
不在一起,就是敌人。
当时的埃及不能算独立。它依附于罗马。是罗马的一部分。
而作为女王,她必须要让王国独立。
而那些年,安东尼不顾底线,给了她很多很多。
公元前37年,安东尼给了女王中东最富有的城市。
给了他们6岁的女儿利比亚和克里特岛。
将双胞胎中的长子,立为米提雅的国王。
另一个儿子立为小亚细亚的国王。
这一时期,她正站在权力的巅峰。
她统治了埃及。
而她的孩子们,将统治地中海东部的大部分地区。
但随着安东尼迷恋渐深,危机也到来了。
首先,他想休妻他的妻子是屋大维的姐姐,娶克娄巴特拉为妻。
甚至想将罗马的首都,也迁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
这终于惹了众怒。
他身上的自律、坚忍、清醒,甚至是谋略,全不见了。
他的深情,成为他最大的弱点。
要知道,罗马人恨透了克娄巴特拉。
她勾引过凯撒,
如今又诱惑了安东尼,
简直是狐狸精,是妖孽,不要脸,呸!
安东尼与她混在一起,威信扫地,丧失了人民和元老的有力支持。
屋大维知道,一统罗马的机会来了。
公元前33年,后三头同盟分裂。
罗马内战爆发。
屋大维宣战安东尼。
安东尼几乎节节败退。
公元前31年,安东尼与女王一起上了战场。
双方在希腊的亚克兴,进行了最后一场海战。
但因实力悬殊,安东尼再次战败。
这一次,安东尼知道自己必死无疑。
倘若不死,也会被屋大维当成战利品,游街示众。
再加上,女王以为他已葬海水,拔船而去。他觉得众叛亲离,万念俱灰,拔剑自刎。
当安东尼的死讯传来。
女王悲痛欲绝。
还没等她擦去眼泪,屋大维随后追到。
女王应该也曾谈判过,甚至施展媚术过,但在败局之中,人的底气+魅力大减。
屋大维没有接招。
她知道,自己已孤立无援。末日来了。
她命不久矣。
埃及即将被殖民......
关于埃及的愿景,碎了。
希望变绝望。
埃及,那是她的重中之重,是她的全部。
一切都能随意。只有埃及不行。
她不能丢埃及的脸面。
她是埃及最后一个女法老,是埃及的诸王之女王,只可自杀,不可被辱。
她想到了一种生灵:圣蛇。
也就是眼镜蛇。
在埃及的传言里,
用这种眼镜蛇致死,
是尊贵而体面的,甚至可以获得永生。
她秘密召见了一个人。
让他在无花果篮中,带来一条眼镜蛇。
那是一种海岸眼镜蛇。
奇毒无比。
凶狠、霸道,毒液能令十人丧命。而且马上死亡。
神秘的埃及女王,以这种神秘的方式,离开了。
她的故事剧终。
拉上华丽的帷幕。
女王留下的遗愿里,其中一条是:与安东尼同葬
屋大维满足了她。
但她的两个孩子,小恺撒,以及她和安东尼所生的长子,均被屋大维处死。
埃及并入罗马。
而屋大维,还以另一种方式,在她的溃败之上狂欢。
屋大维的全名,叫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
拉丁语是Gaius Octavius Augustus。
当罗马元老院提出,让屋大维用自己的名字,为一个月份命名时。
他没有选自己的生日九月。
而是选八月。
这是克娄巴特拉自杀的月份。
如今,我们念起“八月”的英文词August时,
其实都是屋大维在提醒:
“八月,我征服了埃及艳后。”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自古都是这样的。
女王已没有可能,去反击这种羞辱。她的后人也没有。
如今人们提起她来,依然只会消费她的美貌、情史、神秘的死亡。
却不知,在那样的时代里,她真正为一个国家活过。
也曾真正闪耀过。
她死时39岁,无数埃及人跟着自杀。
他们觉得,太阳殒落,生而无望。
或许,所有的传奇深处,都是鲜血与泪水。
但之于后人,沿着埃及艳后的一生,却能窥见公元前的万般起伏,千种悲欣。
那些起伏里,美人如风。
风过尔。
人间无痕,徒留一抹长叹息:
千秋有绝色,
万古共悲辛。
资料来源:
1 ,BBC【记录/历史】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中英双字/生)
2 ,雅各布·阿伯特《埃及艳后:罗马内战与托勒密王朝的覆亡》ISBN:9787507549461华文出版社 2019年1月版
3 ,电影《埃及艳后》
4 ,Paul Olding纪录片《埃及艳后消失的坟墓》
5 ,美国探索频道《绝对好奇:纳芙蒂蒂木乃伊之谜》

音乐很美
打开听听吧

长按二维码
关注这个文艺又有情的公号吧
你的每个在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