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举国哀恸!
我的朋友圈被这条消息刷屏,无论是比我年长的人,和我一样的同龄人,还是年轻的学子们,大家都在用哀悼的方式向去世的科学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国士无双,袁老千古。
深切缅怀 沉痛哀悼
01
女儿问:大家为什么都要哀悼他?
我说:因为他是真心为人民服务的人。他让中国人吃饱了饭。所以人民都会记得他。人的一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思考就是我们要为什么而学习?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是一种选择;为了功名利禄也是一种选择;为了别人做点事也是一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是可以的,但是只有为了别人做事的选择才能让人记住。袁隆平的选择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怎么来评价他呢?简单的说,就是他培养出了杂交水稻,目前在咱们国家,杂交水稻的种植产量占比是65%,也就是我们吃的大部分国产的大米都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而且这个技术还推广到了全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人用一生的研究,让所有的中国人不用为吃饭发愁。你说,他是不是英雄?你要不要做这样的人?
我给她看了很多市民自发去送袁老最后一程的视频和照片,我说,这一代人甚至很多代人都会感激他。他是我们国家的英雄。
女儿听完,继续去看她的科学书去了。虽然未来的岁月里,她未必成为科学家,但是我想,如果今天她能有所触动,那对她未来的人生是非常有益的。
02
毕业的学生给我转了一个视频,是年轻的主播们追着灵车送别的场景。
那些年轻人,在飘着雨的街道,一边追着灵车,一边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他们跟着灵车跑了很远很远。十字路口,所有的车辆集体鸣笛。
在校的学生在群里发了很多图片。殡仪馆前,很多人捧着鲜花,自发前来悼念,其中很多都是年轻的面孔。
西南大学袁隆平雕像前,摆满了学生自发献上的鲜花;南华大学广场,大学生用烛光点亮“袁老,一路走好”字样。
学生说:老师,这才是我们中国的年轻人,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年轻人。
朋友圈里,一个年轻学生说:我们何其有幸,和袁老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一个学生说:袁老走了,剩下的事业应该谁来继承?我辈当努力。
真的,作为老师,我很欣慰也很骄傲。
我们曾经以为这一代年轻人只会崇拜流量明星,我们曾经以为这一代年轻人不懂得感恩,我们曾经以为这一代年轻人没有了信仰。
但实际上,我们的曾经以为,不过是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固有的看不惯与不了解。
他们或许远比我们想像得要更好,他们开始成为这个社会的脊梁,他们终究成为这个社会的脊梁。
03
2021年5月20日,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
5月21日,故宫博物院文博专家杨伯达去世,享年94岁;
5月22日,“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们开始一个个离开。
岁月对所有人都不会网开一面,哪怕是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们。
我一直想的是,他们离开了,我们怎么办?
那一代人,我们的祖辈和父辈,生于忧患与苦难,却带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在某个领域孜孜不倦,心怀谦卑,为下一代打造岁月静好和辉煌。
他们,一直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和恐慌不安之间的一道安稳的墙。
他们在,我们就心安。
可是当他们一个个离开,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吾辈该如何?
心慌可以,紧张可以,但是,不能彷徨,不能无助。
活在当下,用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同胞,在某个领域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守护脚下的每一片土地。
我们在,下一代人也就心安。
文:陌上花开
排版:陌上花开

图:网络

陌上花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