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Olina陪你的第2045
第1179章
Olina
持续日更
努力的创业者
陪你一起在路上
神农终究还是回归了这片他所深爱着的土地。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这位老人功勋累累。
22日,联合国发文悼念:“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今年3月,袁隆平在三亚基地工作时,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
4月回到了湖南长沙治疗,医院倾尽全力,却没能留住先生。

据说他走后,医护纷纷痛哭。
农学院的教授听到消息,也是哭得不能自已。
网友们更是不愿相信。
下午,很多长沙市民自发来到街头,在雨中送别袁隆平。
众人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场面令人泪目。
还有网友发来照片,在袁隆平最后离世的湘雅医院门口,不知是谁送来了三束水稻。
网友说:这是他给人民的馈赠,也是人民为他饯行的礼物。
此中情意,令人泪目。
新闻里,O姐看到运送袁隆平遗体的车,特别去了一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袁隆平最后再看一次他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我们知道他听不见了,可我们还是再跟一会儿,再说一句,把我们的哀恸,传达出来。
西南大学的袁隆平雕像前,一束又一束白色的花,摆在了他的脚下。
兹定于2021年5月24日(星期一)上午10:00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一个91岁的老人,为什么能得到百姓这样的爱?
天上有一颗以他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他的画像,国人心中永远树立着他的丰碑。
01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袁隆平(左)和母亲

在袁隆平的少年时代,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屡次迁居,辗转于武汉南京等各大城市。


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他,那时候对农业根本毫不了解,直到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园艺场郊游。


芬芳的花草、漂亮的桃子、串串欲滴的葡萄……这一切对于从未接触过农村的袁隆平来说可太奇妙了,也是这挥之不去的美景,在他心中种下了将来要“学农”的种子。


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毕业了。


这一次,他违背了父亲让他报考南京中山大学的意愿,报考了西南农学院,他说,我想做一个农业科学家。

1953年,袁隆平毕业后被分配湖南安江农校教书,在这里开始了他长达18年的教书生涯。

在他任教期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吃饭成了当时社会的最大问题。


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袁隆平的心,他下定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家饿肚子的问题。
随后,水稻便成为了他的研究对象,并将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水稻的研究中。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饱满的特殊性状水稻。
经过研究后他推断,这是一株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尝试研发水稻杂交品种。
他知道,水稻天然杂交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不过,一旦杂交成功产量也许会倍增。
新品种的人工稻子,产量还是现有水稻的数倍。几千年都没听说过的事情,怎么会是真的呢?
一些人觉得他简直要么是异想天开,要么就是在欺骗群众。质疑与阻拦不可避免。


但他没有放弃,坚定地开始了自己漫长的科研之旅。
终于,1964年,在观察了1万4千多个稻穗后,他找到了6株不育株。
1970年,试验田所在地发生了7.2级地震,为了生命安全,袁隆平也被要求撤离,但他就是不肯走,只因他不放心种子。
就在这样一种危险的环境中,他研究出一株“野败”野生稻,这成为了所有杂交水稻的母本。
也正是有这株“野败”,才有了后来养活8亿人口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成功,无疑解决了这个世界性的难题。
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推行,到1998年,全国一半的稻田都在种杂交水稻。
“盐碱地,亩产800公斤,这是奇迹啊!”
“山东东营,平均产量超过600公斤,这是奇迹啊!”
“台州遇到台风,产量还有670公斤,这是奇迹啊!”
“海水稻,产量300公斤,可以养活1亿人,这是奇迹啊!”
袁隆平向世人提交的这份“杂交水稻”答卷,成为最值得被称赞的事情,不仅解决我们自身的粮食问题,也助力世界,做出伟大的贡献。
全世界都在呼唤他歌颂他。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之无愧。
“民以食为天”的当下,中国人不再为能否吃饱饭而有所烦恼,粮食问题也不再是最大的问题。
每次提及杂交水稻的产量,袁隆平脸上总是洋溢着喜悦之情,那份骄傲是属于他的。
而他说:“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曾经外国经济学家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这话,袁隆平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答案。
如今,我们的饭碗掌握在了中国人的手上。
02
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袁隆平,但应该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A股市场中还有一家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000998.SZ)。这也是第一家以著名科学家冠名的上市公司。
公司将深刻继承袁隆平院士“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伟大遗志,努力实现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向世界!公司将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充分发扬隆平精神,勇做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事业的接班人,为隆平事业薪火相传贡献力量!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成立于1999年,2000年上市,是一家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命名、并由袁隆平院士担任名誉董事长的高科技现代化种业集团,第一大股东为中信集团。袁隆平个人持股1337万股。按照隆平高科最新股价17.09元/股计算,袁隆平身家过亿元,但即便如此,他仍然一心搞科研,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水稻研究上。
据公开报道,“隆平高科”取这样的名字,袁隆平一开始是不同意的,“一会儿袁隆平涨2分,一会儿袁隆平跌2分,多难看。”后来,基于两点原因,他同意用名字上市。首先,2000年的时候袁隆平已经70岁了,不能做首席专家,课题少了,经费也没有了,隆平高科答应给经费保证科研;其次,杂交水稻想走出国门,在国外进行试点,10个试验点,这就要500万元,自己当时没那么多钱,如果隆平高科上市融资有钱了,杂交水稻推广可以继续做下去。
据了解,隆平高科主营业务涵盖种业运营和农业服务两大体系,其中杂交水稻种子业务全球领先,玉米、辣椒、黄瓜、谷子、食葵种子业务国内领先。作为国内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之一,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
根据2020年年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6.54%;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5.08%。袁隆平个人持股1337万股。而袁隆平也曾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法定代表人。
隆平高科2020年年报
按照隆平高科最新股价17.09元/股计算,袁隆平身家过亿元,但即便如此,他仍然一心搞科研,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水稻研究上。
目前,隆平高科作物育种研发试验基地总面积近10,000亩,在全球水稻、玉米以及国内蔬菜、谷子、食葵等主要生态区都建有多个育种站,水稻、玉米年组配数量超30万份,通过审定及登记的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品种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44%,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今年一季度,公司延续向上势头,实现营收8.5亿元,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44%和69.14%。
03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袁隆平爷爷是一位拥有响亮头衔“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名人。
但其实,在平常生活中他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曾经有过一个纪录片,里面袁隆平的孙女就给我们讲了一件趣事。
小时候的她们并不知道爷爷是做什么的,当老师问起时,她说:“我爷爷是天天看天气预报的。”
这个天真无邪的回答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但同时也感慨,袁隆平爷爷如此有名望的人物,行事却如此低调。
之前,袁隆平也在采访中说过,超市里几十块一百多块钱的衣服我就非常满足了,不需要用到几千块一万多块钱的衣服。
不仅如此,湖南郴州有位农民,为了感谢袁隆平杂交水稻给农民带来的粮食,曾自费请厂家用汉白玉雕了个他的雕像,作为纪念。
当时,袁隆平的亲朋好友都去看过,唯独他自己没去过。
被问起缘由时,袁隆平说:“那个场面会弄得我不好意思的。”
如此低调的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宝藏爷爷”。
他和很多普通老人一样,每天早晨都会起床活动筋骨,甩甩胳膊、晃晃腿来锻炼身体。
在视察稻田时,看到田间的鸭子,他还会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学鸭“嘎嘎嘎”的叫!
吃饭时,餐桌上如果没有出现自己爱吃的菜,他还会倔强地和保姆“叫板”,固执地像个孩子一样。
到了晚上,他会和固定的牌友做一小时的“脑力锻炼”——打麻将。
不仅如此,他的兴趣爱好还有很多,爱运动、爱打牌,还会拉小提琴、会跳踢踏舞、会下象棋,还喜欢冷不丁说句英语。
生活中袁隆平还是个极具幽默情趣的“梗王”!
在采访里他会自称自己是“资深帅哥”,但是很快他又会被自己的“不诚实”逗笑了。
在聊到健身秘诀时,他一本正经地劝大家:“少吃肥肉多游泳,不要变成一个胖子!”
被问到自己的团队好不好管理时,袁隆平的表情真是把人给逗乐了,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愁得抓耳挠腮,
像是在表达:这届团员太难带了!
当说起自己上下班不按规矩打卡的时候,袁隆平脸上丝毫没有尴尬,还洋洋得意说自己“自由散漫”惯了。
难以想象,原来如此有名望的袁隆平,在平常的生活中是这样的真诚淳朴、幽默风趣。
04
从二十岁到九十岁,袁隆平漫步了几十年的风吹稻香,但他始终未曾服老。
2020年,记者问他:“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您90岁了还在攻关?”
他的回答铿锵有力:
“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的身体还可以,脑瓜子还没有糊涂。
我还可以继续工作,继续做对我们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意义的工作。
我还是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九零后一直搞到百零后!”
在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 袁隆平也发表了自己的感言:
“我得过很多的奖,这个共和国勋章是最高的奖,对我是一个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尽量发挥新的贡献。年纪大没有关系,我还没有痴呆,今后要向亩产1300公斤冲刺。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这是一种家国情怀,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袁隆平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的田,一日三餐,香喷喷的白米饭,都是他留下的礼物。
他曾做过一个十分浪漫的梦:
“我曾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
我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面乘凉……我把这个梦称为禾下乘凉梦。
这是我的梦想,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另一个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杂交水稻推广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造福更多的老百姓。”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中国式的浪漫,建立在一步一脚印的踏实苦干里。
禾下乘凉之梦,后人正垫着他铺下的基石,栽种一颗颗新苗;覆盖全球之梦,吾辈义不容辞,天下终再无饿殍。
一粒稻壳,在袁隆平无数汗水的浇灌下,从干瘪到饱满。
如今国人梦里梦外,皆为粮仓丰盈,饱足安康。
这盛世,终如袁隆平所愿。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先生之风,山高稻长。永远缅怀,永远致敬!
据说点击下方 “在看”
能让运气变得更好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