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上一篇知彼篇,我们讲到如何可以系统性的了解彼岸的方方面面。“知彼篇”请戳➡️一个留学顾问在看哪些书-知彼篇|Huini说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更值得重视的问题:“知己”。
我们遇到不少留学路上的家长学生,都会试图把重点放在了解海外大学的情况上:有的人咨询顾问;有的人询问亲朋好友;有的人几乎翻遍了知乎的相关帖子,各种研究做得透透的。
但是真正厉害的申请者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呢?
他们研究的是“自己”,不只是本我的自己,更有孩子本身。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方方面面,从而能对孩子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这个部分对家长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在孩子升学的这几年,也是恰逢“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的时间,如果家长能有一个中正的观念,就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昏招叠出。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家长早早开始做申请规划。开始我以为是焦虑,但深入聊下去发现,为什么家长这么早希望顾问介入?因为很多家长自孩子一进入初中,就开始“搞不定”孩子了。
这种“搞不定”让家长感到困惑:下手重了怕小孩休学、抑郁甚至跳楼:下手轻了担心考不上好大学耽误前程。
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家长完全没有能力理解这代青少年,也对于如何了解这代青少年完全找不到抓手。
当然,根据我们日常的工作经历,这部分工作往往非常复杂,既要有正确的观念,又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应变,很难通过看几本书完成。
但是聊胜有无,下面这个清单中的书,是ZoomIn老师们在工作中的阅读时光里,留下的一些有共鸣、有影响的书,希望这个清单能帮助到大家。
二、知己篇
《园丁与木匠》
推荐理由:
这本书出来之时,很多公众号都做了推荐。作者是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育心理学教授Alison Gopnik,她在美国也是一个网红奶奶,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畅聊教育问题。Fun Fact:Alison Gopnik的现任老公是著名动画片公司皮克萨的联合创始人。
木匠父母,指的是按照自己的期待打造孩子的父母;园丁父母,指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成长的环境的父母。
书的内容就是从心理、教育、进化种种角度论证为什么应该成为孩子的“园丁型父母”。作为教育顾问,书中的理论与概念更像是对我们日常教学逻辑的背书和支撑。
但是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这些理论和概念相当需要被普及,在日常的咨询中,“木匠型父母”占比80%以上,而且父母往往没有这个意识。最残酷的是,这恰恰是很多孩子真正无法够到名校的根本原因。
《娇惯的心灵》
推荐理由:
如果说《园丁与木匠》是尝试从人类进化和脑科学的角度去讨论家长应该给孩子什么,那么《娇惯的心灵》就像一个续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孩子越来越脆弱。
如果你很想了解,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动不动就会退学、休学、厌学、抑郁、自杀等等,这本书或者会给你一定的答案。
当然这些答案会有一定的西方背景。不过,你看完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中产阶级在育儿上面的焦虑是非常一致的,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当然,上面两本书看完,也许你心里会想:“知道又能怎么样呢?老师你给点直接的解决办法好不好。”
遇到任何跟自己想象不一样的情况,就想马上找到解决办法让自己脱离苦海——很多学生遇到问题也跟他们的家长一模一样。
谁说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马上被解决的呢?
又是谁说所有的问题都有必要被解决呢?
能完整地看见、了解,才是重要的一步。
《多元智能新视野》(上图)
《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下图)
推荐理由:
第一本是霍华德加德纳的原作,是一本关于“多元智能是什么”的普及之作。
简单地说,如果你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起码你会有一个更加开放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用一个单一的学习成绩维度去评估自己孩子是否聪明。
下图展示了加德纳教授最早识别的8种智能:
在传统教育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是最被看重的,也有非常多的测验评估是来测评学生在这两件事上的能力水平,比如,经典的SAT考试。
而那些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身体动觉智能等等这些智能,在传统学校里往往没有被有效的评估,但是却是人后天在社会生活中能否幸福快乐的重要能力。理解了多元智能,你也就能理解了美国大学为什么还要看成绩以外的因素。
至于《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应该是一本已经绝版了的书,最大的价值是给教学人员提供了根据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设计具体的教学手段,对大部分家庭来说这部分可以省略。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
推荐理由:
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经典教科书,这本紫色封面的书就是发展心理学的那一本。
如果家长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很琢磨不透,一般就是忘记了自己是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
这个时候你可以找这本书,当字典一样翻到一个你想了解的具体时期。比如直接翻到青春期,就能从生理、心理的层面,看到各个流派的科学家在这些时期有过什么样的分析,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看完后我最重要的体会:人类,不管什么族群,一生的发展都充满共性的规律。一个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到下一个阶段总是要还的。要尊重生命本身的发展规律。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推荐理由:
终于讲到一本中国人自己写的书。这是一本“得到”上的书,有很多“得到”书的共性特点:响应当下,结构清晰,快速好读,但是并不深刻。
重点推荐一下第三章“发展关系中的自我”。虽然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都听着“关系”这个词长大,但是我们并不真正理解“关系”。
我们日常所谓的关系中充斥着虚假与装X。关系,就是在自我和与环境相处之间妥协和平衡的艺术。上一辈人的没有自我,这一辈人的只有自我。说到底,我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关系是什么。
我有一个观察:大部分学生,如果你看到他在学校里成绩不好,追根溯源,都跟他们卡在某一段无法出来的关系里有关。
《重塑组织》
推荐理由:
我打算用一本看似跟教育毫无关系的书来结尾,但是直觉让我觉得这是一本最适用于结尾的书。
很多家长的焦虑可能还有:孩子如果这样任由发展,以后他们将如何就业?
按照《重塑组织》的说法,体制内大部分家长可能都生活在红色-琥珀色组织环境里,在外企或跨国公司工作过的家长可能对标的是橙色-绿色的组织环境里,而现在到未来,更多的组织可能会是青色的。
青色组织长这样:
  • 去中心化,没有权力中心
  • 团队自我管理,人皆可做决策
  • 强调身心一致,工作环境自由和安全
  • 组织是不断动态进化的
有的人大概会觉得这过于高估了人性,太过于理想化,不过是一个乌托邦;但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互联网社会的日常运行规则,都在为这一代人培育最适合青色组织的成员。
再仔细想想,今天厌学的孩子,如果放在这样的组织氛围里,他们是不是就有可能会完全反过来?而认为这样的组织结构过于理想化的人,往往是无法适应这种时代的到来的——自主决策以及自己承担所有责任,是非常让人恐惧的。
这大概就是很多亲子问题出现背后纽结的原因吧。
起码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你该知道,未来已经来了,有时候只是我们没有给它找到名字而已,但起码不应该削足适履。
以及,ZoomIn无意中,已经是一个青色组织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