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后台催我喷郑爽凭什么日薪208万了。
关于怎么全世界只有内娱明星,能靠替身、抠图、配音、瞪眼、噘嘴,跃升特权阶层,我不敢写啊。
反正这事最该骂的不是明星,但我们也只能骂明星。
假如郑爽不代孕,不弃养,不虐狗,不在超市白吃白喝,不整天神叨叨扮受害者……
她其实可以算年轻女孩们,最爱吹的那种没得感情、只想搞钱的大女人。
她选对象,都在盘算着这人能给我当经纪人,帮我搞公司,可以省下请团队的钱。
这是我从一个00年新编辑身上了解到的。
她告诉我,她们这届年轻人,最鄙视恋爱脑,一心只想做独立女性。
“你们崇拜的独立女性是什么样的呢?”
“比如我的一个阿姨,离婚后自己带孩子。她是重点高中老师,有房有车,就是独立女性。”
“那假如一个女人,没有好工作,收入一般,也离婚带孩子,或者大龄未婚,你会觉得她是独立女性,欣赏她吗?”
“那应该不行。”
“所以独立女性是一个好听的包装而已,你们只是崇拜有钱有事业?”
“也不全是,最好还要漂亮显年轻。”
我突然想明白,为什么这两年,大家嘴上喊着拒绝恋爱脑,专心搞事业;
身体却翻遍犄角旮旯,花式抠糖磕CP。
大家都在以自私自利为荣,以感情至上为耻。
我不是说自私自利不对,以前还专门写过这类女人→这么带劲儿的渣女,国产剧里怎么没了?(下)
她们功利至上,冷酷没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倒很像男人。
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的老剧,当时这些渣女角色,大多被设置成女二号。
女一都是圣母心、恋爱脑。
张艾嘉拍女性题材电影,主题曲《20.30.40》都在唱:
「别怕爱会带你去哪边,鼓起勇气爱一个人就是起点」
《粉红女郎》现在常被当成女性主义启蒙教材。
女性KOL鼻祖万人迷都在教女孩子们:“你可以享受爱情,但不要相信爱情。”
它的主题曲就叫《大家来恋爱》。
里面唱的是:
「干嘛要想得很美,想得很远,只要这秒有感觉」
那个时候,给“大女人”的定义不是“男人滚远点,别打扰我搞钱”。
恰恰相反,是告诉你,生活不能只有工作。
告诉你,被动等男人追已经过时了,是大女人就去冒险,去主动出击。
《20.30.40》开篇就唱:
「说什么已经习惯寂寞,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你这叫什么生活。
女人要想活得精彩,自己要明白,这是一个需要主动,幸福自己找的时代。」
这都是前内卷时代的传说了。
现在早不了,恋爱脑跟娇妻、扶弟魔一样,成了女性专有蔑称。
周迅年轻时不管换多少男朋友,也没人会跑去她微博下面喊话:
姐姐快跑,贾宏声、朴树、李亚鹏不靠谱,你会受伤的。
或者别为了渣男浪费时间,影后快去搞事业。
此处@马思纯。
马思纯恋情曝光后,微博评论

女明星还是一样的女明星,一样有钱有闲,有最丰富的性资源。
观众却换了好几茬。
这一茬格外自作多情,格外喜欢往女明星身上投射想象中的“独立大女主”脚本。
误以为人家和自己一样,手上的容错成本等于千万分之一个爽,所以绝不能往岔路口方向迈出半步。
所有喊话女明星别搞男人,去搞事业的,都是在给自己壮胆。
当每个人都只把目光放在眼前那点即时利益;
当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只剩下成功与否;
当利己功利成为绝对正确,自然没人愿意去谈感情了。
可惜是人就有爱和被爱的需求,不会因为你无休止996,无休止考证考公考编制就消失。
那就只能把那点需求,投射到虚拟世界里。
让小屏幕里的男男女女,女女男男,排列组合成几种固定CP模式,云满足心里那点世俗的欲望。
如果一定要立个独立女性范本,反而不该是那些人生赢家。
让你做日薪208万的女明星,让你做市值3千多亿的公司董事长,你也独立,也能分分钟碾压大多数男人。
但这种成功,是极小概率的偶然事件,对普通人的人生根本没有现实参考性。
女孩们当然有慕强自由,但就别套上独立女性tag了。
近来看过最标准的独立女性,是极昼报道过的一个女人。
不到15岁,离家400多公里,从岭南山村去到全国第三大城市,在玩具厂和电子厂做工。
听说做美容赚钱,又去当学徒。
然后又往东北方向走了1457.7公里,到达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第一的城市。
打一份工,然后两份……转眼37岁,少女变成中年人。
回到岭南,还是打工,不打工就回村子里照顾母亲。
紧接着伺候走家里一个癌症晚期病人。
两年过去了。
再次离开老家,一路向东,抵达香港。
然后漂洋过海到了洛杉矶、纽约、亚特兰大……
一个连初中都没读完的中年女人,在英语国家打两份工。
做美甲,做按摩,做到了四十几岁。
从她走出山里那天算起,已经快二十年了。
她帮哥哥买了房,首付、房贷都由她来出,老母亲的赡养费也由她一个人承担。
她死于44岁。
冯道友是8名遇害者中最后确认身份的。图为当地亚裔悼念。图片来自网络

死亡地在家乡的一万多公里以外,葬礼上没有一个亲人出现。
热心人士为她买了粉色的骨灰盒,请来和尚念经超度。
一位越南裔女性致辞:“冯女士,希望你安息,你的人生是珍贵的”。
她全名冯道友,美国时间3月16日下午,被一名21岁的白人男性射杀。
读这篇文章时,一直想起《甜蜜蜜》里,张曼玉在时报广场上奔跑,追逐黎明的影子。
警车、巴士、星巴克、可口可乐广告牌……
穿西服套装的女人、大肚子的中年男人,老人、孩子、亚洲人……
张曼玉演的李翘把这一切都甩在身后,穿过车流人海,进入下一片车流人海。
她没有追上黎明。
立在乔治·科翰雕像前,瞳孔慢慢涣散。
镜头由近拉远,李翘逐渐消失在人海里。
被乔治·科翰衬得渺小又短暂。
再拉远,乔治·科翰也慢慢变小,只能分辨出巨型广告牌。
最后,广告牌也模糊不清。
整个时报广场,这个汇集了最多财富、艺术、机遇、梦想、野心等等各种人造梦境的地方,都变成了一个小点。

不知道冯道友在纽约打工时,有没有来过这里。
根据极昼的报道:“冯道友的尸体放在太平间一周无人认领,人们找不到她的生活轨迹和亲人朋友。”
她的故事让我联想到李翘,因为她们都不认命,都在往外跑。
独立的最高规格,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哪怕赤手空拳,也要和命运交手。
冯道友死于枪击案,命运对她真的心狠手辣。
可她好像没输,或者本来就没有输赢。
不以成败论价值,那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独立女人。
反正我们中国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抗造的物种。
可她们的故事里,最动人的部分,从来都不是怎么搞钱。
而是无论跑多远,总有根线拴着她们,那根线就是感情,是付出,是敢爱不怕受伤害。

忽视人性的复杂面,一味推崇姐姐独美,六亲不认只认钱的人,其实就不可爱了。

那不就成郑爽了吗?

将【文娱后台】设为星标,就可以更快看到更新啦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文娱后台”,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