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据美国司法部此前发布的声明,知名华人学者郑颂国因“将美国基金支持的研究成果转移到中国,并向联邦当局做出虚假陈述”等指控,由美联邦法院判处37个月监禁,并被要求向NIH赔偿约340万美元、向俄亥俄州立大学赔偿约41.3万美元,赔款总额合人民币约2455万元。
现年58岁的郑颂国是著名美籍华裔风湿病和免疫学专家,曾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领导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免疫调节T细胞的诱导,发育和维持机制的研究,在TGF-β诱导的调节T细胞的工作上持有重要专利,在诱导和发展调节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器官移植的排斥方面成果显著。郑在免疫学方面的贡献为其赢得了大量奖项,他也因此成为了在业内颇具专业影响力的知名科学家。
据美国司法部文件,郑颂国于2020年5月22日在美国阿拉斯加被捕。当时郑乘坐包机抵达泰德·史蒂文斯安克雷奇国际机场(Ted Stevens Anchorage International Airport),打算在此转乘另一架飞机前往中国郑州。美国司法部公布的起诉书及其它法庭文件表明,由于郑长期以来一直与中国的“人才计划”及其他科研机构保有联系,FBI对于郑的调查实际早已开始。文件称,郑获得了近500万美元的联邦研究补助资金,但却并未向NIH披露与中国机构的合作关系,以及他在中方接受其他研究资助信息。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对郑进行调查后,随即令其休行政假。郑在此之后开始计划返回中国。
FBI对郑的行动显然早有准备,因此在郑前往阿拉斯加转机时对其进行了逮捕,并趁势搜查了其携带的行李。在郑携带的包裹中,FBI翻检出了两台便携式电脑、三部手机、几个USB盘以及其他私人物品。至于这些设备是否涉及与案件有关的信息,文件并未提及。不过,郑仅被指控申请资助时隐瞒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没有涉及到知识产权盗窃或其他罪名。
2020年11月,郑颂国向美联邦法院认罪,承认在申请美国研究经费时撒谎,目的在于
“获取NIH约410万美元的资助用于发展中国在风湿病学和免疫学领域的研究”

美国司法部声讨郑骗取了美国的研究经费用于中国研究,其声明引用联邦调查局反间谍部门负责人Alan E. Kohler Jr的发言称:“多年来,被告隐瞒了自己参与中国人才项目的事实,以及他与(至少五家)中国研究机构的联系。他贪婪地拿走联邦研究经费,为他人带来阻碍,令其难以获取这些支持医学进步的关键资助。联邦调查局将继续追捕任何罪犯,即使他是在阿拉斯加午夜的飞机上。”
美司法部国家安全司助理司法部长John C. Demers则表示:“美国的研究资金是由美国纳税人提供的,目的是为了美国社会的利益——而不是作为非法的礼物送给其他国家。当联邦资金用于研究时,美国人民理应享有完全的透明度,我们将继续追究那些选择谎报其与外国政府关系、企图以欺诈手段获得这些资金的人的责任。”俄亥俄州南区代理联邦检察官Vipal J. Patel则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希望郑的监禁能够敲山震虎,让其他人不要与中国的人才计划有任何关系。”
自2018年来,美国学界掀起的对华清查令大批华人学者遭受牵连。NIH研究事务主管Michael Lauer称,虽然一些调查最终发现只是误会,但有些还是发现了问题,他称“已有超过100名科研人员以不同方式被移除出了NIH生态系统,比如辞职、解雇、提前退休或内部要求。”有人对清查风暴中的种族定性问题以及在学界造成的寒蝉效应表示担忧,认为这有可能影响到国际学术交流的正常开展。但这些声音似乎难以扭转严峻的局势。美媒在今年一月曾有报道,称司法部或将考虑一项特赦计划,即美国学术机构和学者在披露与国外合作、资助关系后就可以免去被起诉的风险。报道称该计划已经由相关机构讨论数月。这似乎释放出一个信号,即拜登政府可能推翻前任政策,采取更缓和的态度处理学界问题。
然而风声一经放出,便遭到反弹。今年五月,美参院共和党成员Rob Portman和Marco Rubio等议员联名向司法部长Merrick Garland致信施压,要求美国当局取消这项仅是见报传闻、还未草拟成形的学术特赦计划。
这些共和党议员在函件中表示,他们对该特赦计划可能致使的学术研究风险、知识产权风险表示担忧。他们认为特赦计划将使人可以隐瞒撒谎,并且最后不负任何责任。他们称,“美国成功的研发事业是建立在互惠、诚信和透明的基础之上,这些价值观促进了思想的自由交流,并确保研究人员和机构能从辛苦的工作中获益。美国因此吸引了最好和最优秀的人才,美国必须要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
在这场美国学界的清查行动里,有一部分涉案人员已经认罪或是达成民事和解。判决是否合理公正?案件之中有哪些真假黑白?这些问题在中美竞争的滚滚硝烟里似乎已经变得模糊而难以追究。但不难看出的是,两国学界间的伤口已经撕得很大,且决不会止步于所谓的中国人才计划。美国司法部声称,敲郑颂国案的山,是为了震美国学界的虎;那么掀起对华清查运动,敲打整个学术界,又是为了震哪一头虎呢?
在这场争端里,学术已经被国家竞争所裹挟,并为后者所累。这样的局面还将持续多久,未来道路又将何往?这是个见仁见智的大问题。对此笔者个人认为,对未来诚然应当乐观,但天真倒也不必。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