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和大家聊 童书八卦 ,得到了非常热烈反馈,今天闲着也是闲着,咱们继续不务正业!
Q1
为啥国外原版书那么贵,国内买了引进版权就便宜了呢?
答:为了给小朋友进行英文启蒙,许多家长都喜欢给娃采购原版童书,希望通过浸润式的阅读体验。
但原版书实是贵得令人肝儿痛:一本精装绘本的价格轻松破百,一套分级阅读几百大洋不见了。
大名鼎鼎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几乎是每个家庭的亲子必备读物。
中文版定价不过43.8元,打完折20元出头就能到手。
亚马逊上英文版的定价15.74英镑,而且还不怎么打折
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42.5元。
为什么这些昂贵的原版书被中国出版社引进,进行加工之后,价格反而便宜了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次拆解一本书的成本。
首先,国外出版社需要付出的印前成本就远超国内
当一本书是由某家外国出版社和作者直接签约时,它需要付出的版税是比较高的。
因为这个时候,出版社拿到的是作者独家授权。
但是,当这本书的版权被卖往其他国家,这个授权是可以同时给到很多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出版社。
相当于二次授权,所以版税会相对低一些。
第二点,就是人力成本。大多数引进版权的图书,都来自欧美日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的人工很贵,而出版又是相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第三,就是生产成本。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现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光是咱们广东这边一带,就有数不清的纸厂、印刷厂,其中很多都是机器、技术第一流的国际大厂。勤劳的中国工人用高效的生产水平,极大地拉低了生产成本。
所以中国图书在印刷成本这块,是有绝对优势的,甚至不少原版书都是在中国印刷后拉回国外的。
嘻嘻,老外比咱还多付一份国际物流费呢
最后,咱们也不得不承认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上的差距,国外图书的定价是符合他们的收入水平的。
用咱们的收入来看,原版书当然是偏贵。
但看看咱们自己的图书市场,那么多又便宜又好的书正等着你呐,开不开心
Q2
为什么出版社喜欢出精装,不喜欢出平装呢?
答:这个问题也是公号里朋友们经常问的。妈妈们常常来和我说,平装多好啊,经济实惠还不占地方,为什么出版社就是更偏爱精装呢?
这个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大部分引进版权的童书,原版基本都是精装。很多国外版权方要求引进不能降低品质,也要是精准,所以国内出版社也一般延续了原版装帧。
其次,精装的好处是耐折腾啊,不易损毁。
比如读小库的大师名作系列,选择造价不菲的精装布面书脊,就是为了耐翻阅。
因为大多数图书的破损,就是从书脊开始的。
更重要的是,从内容价值上讲,这是一套值得传家的好书。所以读库选择把它做得扎实一点,希望它能成为祖孙三代的童年回忆。
在国外图书馆和旧书店里,有时读者能淘到带有精美插画的布面精装的童书,它们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
当一本书历经百年的沧桑,不知经过了多少任主人,发生了多少故事,来到我们的手中,相信我们内心很难不为之震颤。
还有一个很具中国特色的原因,那就是精装更方便塑封。在实体书店,图书的折旧和损毁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而塑封可以极大地改善这个问题。
记得小时候,我去逛书店,可以尽情地翻阅感兴趣的书,最后才用零花钱带走最爱的那本。
但今天的孩子好像很难感受这种乐趣了,因为大部分图书都被塑封起来,即使去到书店也无法畅快地阅读。
我想,这也是近年实体书店越来越没落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出版社选择精装,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成本和利润
如果你们认真看了我在上期八卦中关于成本的分析,可能自己就想明白了。
一本书的成本由印前成本印制成本两部分组成。
无论是出精装还是平装,这本书都得付给作者版税、译者翻译费、排版设计费、编校审读费……这些费用是不会因为精、平而改变的。
意思就是,无论精装还是平装,印前成本是不变的!
只有在印制成本中,精装才需要比平装多花钱。
但印制多花的钱,在精、平装巨大的定价差异中,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比如绘本精装49元,平装25元,这可是近乎一倍的差价啊!
精装的确比平装有利润,这是大实话。
Q3
五花八门的盗版书,你“中招”过吗?
答:经常能在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台刷到盗版微商的广告:
这些盗版书,大多以平装为主,装帧粗陋,用纸劣质、印刷色差大。
因为盗版绘本的出版商拿不到原稿原图,只能扫描正版书,重新排版,再经过地下印刷厂和装订厂加工,表面上看和正版一样,内里大有不同。
正版里,墙上挂着的外套是紫色的
到了盗版,紫色竟然变成蓝色了!
有些书商为了盗版书绞尽脑汁,别说你们,我都有上当受骗过。去年我在一家店铺入手了【乌鸦面包店】(和正版书价格差不多),但是买回来却是有拼音的。而正版的其实是没有拼音,我也是醉了
更过分的是,这些书甚至不是1:1复刻正版童书,为了省成本他们从形式到内容肆意篡改:
改开本:大开本改小开本,竖开本改横开本,至于图画变形他们才不管,这样太省纸了。
改精平:精装改平装。前面我们讲过,精平装的印前成本相同,但平装版比精装版印制成本低。盗版的优势在于他们不需要付印前成本。那些在地下印厂生产的10元3本的劣质平装绘本,成本不足8毛!
改装订:一般正版绘本都采用锁线装订,这样书籍结实不易散页,可以保存很久。但地下盗版工厂没有专业的装订机器,大多用的是类似订书机的骑马钉,这样非常容易散页
Q4
为什么有些书那么便宜?
答:又有读者问了,有些书明明不是盗版,却仍然很便宜啊。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1)公版:不需要版税 
在上篇八卦里,我们详细谈了成本的组成。当一本书进入公版期(作者死后若干年),出版社就不需要,也没办法再向作者或权利人付版税啦!
比如,你该怎么向四大名著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曹雪芹、吴承恩付版税呢?
公版书能给出版社节省至少6%—12%的版税成本!
(2)流水线攒稿书:快速廉价的批量化生产。
还是用绘本来举例!
一本好绘本的制作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单是作者的创意、构图、绘画都需耗费了不少心血,有的甚至需要长达几年时间来精心打磨。
我们曾经给大家推荐过凯迪克金奖绘本侏儒怪》
绘者泽林斯基的画风十分典雅,人物的动态表现、肌肤感、波浪般起伏的衣褶、落在树上的光线,全部都被细致地呈现在画面上,仿佛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
但现在那些无处不在的几元一本、加厚加料的儿童读物,却是电脑批量生产的产品,无论从角色、绘画和排版上都是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样的儿童读物,缺乏个性和细节,不需要高超的绘画技巧,工作室以多人协作的方式完成,所以成稿速度快,制作价格低廉。
类似这样的产品,你可以经常在超市中看到,所以我们一般叫它商超书。
(3)山寨书:山寨书是对市场上优秀畅销图书的拙劣模仿。
如果说有什么书比盗版书还糟糕,那一定就是山寨书。
山寨书不是盗版,但本质上是对其他优秀作品赤裸裸地抄袭。
给人物换个“名字”,可不算原创!
最糟糕的是,即使是山寨,这些拙劣的“模仿者”也没能山寨到好书的“精华”。
原版大卫天真可爱,那些调皮的行为都是不会造成生命危险的,孩子读了只会觉得讲的就是自己。
《哈利》这套,动刀、虐待小动物、随地大小便、碰触电器、拨打110等行为,完全背弃了绘本的初心,万一被孩子模仿,后果不堪设想!
Q5
为什么一本好书会绝版呢?
答:有些好书往往会绝版,这令很多读者感到惋惜和不解。公号经常有读者问,xx书多好啊,怎么出版社不卖了呢?
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版权周期。
很多读者可能不知道,出版社无论是从国外引进版权,还是和国内作者签约原创作品,这个合同都是有期限的。
通常,一个版权周期是5年。在这5年内,出版社可以拥有制作、出版、销售该作品的权利。
5年后,如果出版社还想要继续销售这部作品,就需要和权利人或作者本人续约。
绝版的原因,有可能是作者本人或外方出版社决定收回版权不愿意续约;也有可能是因为销量不佳,出版社主动放弃续约。
但是,绝版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福利,比如出版社的吐血价大清仓!
之前超低折扣给你们秒杀的3折,自然传奇就属于清仓福利啦!
对于没有抢到的朋友,这些绝版书是真的不会再有。
所以,亲爱的读者们,如果喜欢一本书,就向身边的朋友大力推荐吧!
毕竟,我也没办法预知一本好书会不会突然就绝版了!
Q6
为什么同一本书会改版重出呢?
答:有时候,你们会发现一本书在闹“失踪”后又重出江湖了。
这段突然下线的日子里,这本书正在被编辑们悄咪咪滴“整容”
和绝版不同,你还能再见到这本书,但是它的样貌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改版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1)老书提价
原先的定价不足以覆盖成本,改版是为了涨价。为了让读者朋友们对涨价不要太抵触,出版社往往会为老书增加一些附加值,比如扫码音频、贴纸、专家导读……但是也有一些图书就是纯涨价的。
(2)重新包装
有时候一本书的生命周期太长了,十几年前觉得狂拽酷炫的封面,现在一看我的妈太土了!!编辑捏紧小拳头一声呐喊:“必须改版!”设计师们就要结合时下的审美,重新设计封面和版式。
(3)版权变更
有时候一本书的版权,会从一家出版社变更到另一家出版社。新签约的出版社拥有的只是内容的权利,它不能在封面和版式设计上抄上一家的作业,得自己重新做一遍功课。
但不管改版的原因有多少种,最核心的原因都是出版社和市场看好这些书,认为它们还有继续销售的潜力,所以才会劳心劳力地为它“整容”。
Q7
一本书的出版周期有多长?
答:也有许多朋友好奇,出版一本书究竟要花多久啊,那我们就从原创和引进这两种类型,来给大家讲讲一本书的出版流程。
引进
挑选版权(选题会)签合同→预付→拿到源文件(可以排版印刷)→翻译→审稿(一审、二审、三审)→发稿→设计排版→校对(一二三校)→质检→送审→定稿→印刷→发货。
以文字量最少,翻译和编校流最短的绘本来讲,如果没有任何阻碍,一本书至少需要6个月-1年左右才能出版。
原创
约稿(作者投稿)选题会→签合同→预付→拿到文稿/画稿-审稿(一审、二审、三审)→发稿→设计排版→校对(一二三校)→质检→送审→定稿→印刷→发货。

通常原创作品比引进作品所花的时间更久。
因为引进作品,是国外已经出版过的成熟作品,从内容编排到版面设计,都是比较成熟的,转换成中文后不需要大的改动。
而出版社编辑拿到原创作品的文稿和画稿之后,他们还要将这些原始素材整理成“一本真正的书”,这花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引进一部现成的作品。
当你拿到一本新书,这背后有作家、画家、编辑、设计、印刷等无数工作人员,为了它足足工作了半年以上。
此时,你真的会发现,书的确是价格最便宜,但附加劳动价值反而最多的商品。
Q8
图书的生产过程是全自动化的吗?
答:有些读者对图书的生产过程颇为好奇,现在印厂的技术够先进吗,是不是全部实现自动化了?
因为工作原因,我曾有幸去印厂参观过,当场就被震撼到了。
机器能做的,比我之前想象的更多、更厉害!如果有机会,爸爸妈妈们可以带小朋友去印厂参观,让他们看看一本书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非常有意思!
虽然机器已经很厉害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工序需要手工完成。特别是那些工艺很复杂的机关书、玩具书,里面有些很细致的工作,是机器暂时无法代替人手的。
比如去年推荐过的《快乐的邮递员》,书里面有贺卡、迷宫游戏、西洋镜、放大镜、拼图……等等各种零碎的小部件。要把这些东西放进去,非得大量的人工不可。
所以,这类书往往成本高昂,定价也超过常规图书不少。
Q9
想成为一名童书翻译、绘本插画师,该怎么做呢?
答:
(1)翻译
关注出版社编辑在豆瓣等翻译小组群体里的翻译约稿。
一般来说,小语种翻译会比较吃香。因为我国英语教育的普及程度之高,英语翻译的竞争实在太激烈了。
对于科普类或内容专业性比较强的图书,编辑更倾向寻找相关行业内的人士。因为书中专业词汇和技术问题,会对没有经验的译者造成理解障碍。
如果以前没有任何翻译经验,编辑会非常谨慎地选择是否要与你合作。因为翻译一本书所花的时间精力,其实与你自己阅读一本外文书是完全不同的。
经常有出于兴趣想要尝试翻译的同学,最后无法忍受翻译的枯燥和困难,中途放编辑鸽子。所以,一般来说编辑们会更愿意和靠谱的翻译们保持长期合作,而不愿意轻易给新人机会。
(2)插画
在社交媒体多晒自己的作品,等待伯乐的发现吧;参加业内的插画比赛,编辑会关注比赛,并从中选择适合的画家合作;主动通过出版社联系方式给编辑投稿。
(3)出版
有已经完成的作品,直接大胆给出版社投稿吧!一般你能在书上找到出版社的电话或邮箱;参加各家出版社设立的童书征稿大赛;给儿童杂志投稿,积累名气。
哈哈,今天的八卦,一次性和大家聊了个痛快,把之前大家最好奇的问题都解答了。
下次有机会,我们再来聊聊不同出版社的风格特色和镇社之宝,你们有兴趣的话,就给点个赞鼓励下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