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在其官网公开了一项在华招募计划。
以资助为名,3万美元(约合近20万rmb)为最高悬赏,在中国招募为美国国务院提供“特殊消息”的人士
申请人需要列出具体项目。

不仅要求有明确目标与计划,不能“假大空”,申请人还需要历经层层选拔。
项目不能与党派政治活动、慈善活动、特定宗教活动、科学研究等相关。

不能只惠及一个中国或美国实体、企业或大学。

被列为“重点项目”的有:
在中美企;
包括残疾人、女权、LGBTQI少数群体、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在内的教育文化交流;
涉及技术、隐私、人工智能、社媒的项目;
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环境项目。
西南地区项目优先考虑。
官网上还专门附有一份关于西南地区项目的说明。
每份申请将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进行
评估和评级

需要具备成功性、提供关键指标、进展、和时间线。
“工作表现”由美国国务院决定
项目里还提供了如何向美国寻求帮助的联系方式。
看到这里,其实这项美国在华招募计划的“司马昭之心”已经呼之欲出了——
不以学术研究为目的,不以实际深化中美关系为目的,
其真实目的是,“考察”中国,向中国进行宣传渗透
政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在中国招募所谓的
“第五纵队”

简单解释一下,“第五纵队”指敌对势力埋伏在本国的、听从于他国指令行事的“特派人士”。

通常以散播不实谣言、制造焦虑、引发恐慌、激化矛盾为任务。
最早这一词语,源自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期。
当时在纳粹希特勒支持下,西班牙国民军领袖佛朗哥,向首都马德里发动进攻。
“第五纵队”正出自佛朗哥之口,指那些在攻城期间不断散播“即将失守”,从内部蛊惑人心的“内贼”。
敌对势力培养“第五纵队”的目标在于,当大战在即,从对手内部瓦解人心,破坏团结。
示意图
由此可见,

美国这次由驻华使馆公开发布的悬赏计划。

看似只是一场小额奖励计划,却有可能引发一场真正的“颜色革命”。

2013年,人民网就曾揭秘“美国对华十条诫令”
原文截图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极其机密的“行事手册”中,随着历史变迁,不断修改形成了对华的十条诫令。
包括用物质引诱、策反青年思想;进行“洗脑”式美国生活的宣传;时常无中生有,制造分裂;宣扬民主;打击实业……
这种非武力式的软攻击,企图影响中国青年,让中国从内部自相矛盾。
十诫中的每一条,都可谓其心当诛。
图源:网络
提到美国的渗透势力,还有福特基金会
在军方内部片《较量无声》中,改革开放之初,福特基金会大举进入中国,向我国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经济学学者提供资助,邀请学者进行访美学习和研究。
实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把经费拨到基金会,再由多个基金会“捐助”给指定对象。

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各领域培植信奉美国的人才,再反向输入回中国,深入中坚骨干力量。

这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
茅于轼

茅于轼
茅于轼是1986年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打着为民间资本说话的招牌,鼓动国家金融开放、产业开放、消灭国企。

是众所周知的经济汉奸。
其言论都是带有美国色彩的论调:
“这些外国机构是真心诚意地帮助中国改革,走上富强之路。”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和影响。近百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进步直接间接都和西方有关。”
在诸多外媒的描述中,茅于轼却成了一位深受中国“政治迫害”的思想家。

外媒报道
类似福特基金会这样的为美国服务的对外机构,有一个统称: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NGO)。
据统计,美国在华NGO总数多达1000家左右,其中只有不到3%的组织在中国拥有合法身份。
资金来源模式多与基金会、慈善组织相关。

其背后,是与美国政府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形式不一,但“第五纵队”从未消失。
正如十诫所示:想要毁掉一国,必先毁其青年。
电影《风声》中,有段经典台词,观者无不动容:
“我亲爱的人
我对你们如此无情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
我辈只能奋不顾身
挽救于万一”
民族大义面前,曾经我辈的流血牺牲,才换来如今的太平盛世。
反观现今,相当部分的中国青年选择对政治充耳不闻,只专注娱乐和自身局域内的发展。

潜移默化中,逐渐迎合了美国对华十诫中的第一条。
 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
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
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鲁迅先生的话,至今仍在耳畔回响: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