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49中事件,我一直未动笔,因为没有亲自调查的情况下,我也只能罗列各方说辞,展开充分质疑,最后文章只会是“说了一大堆,却什么都没说。”
直到昨日新华社发布此事调查结果,一切均已真相大白,之前所谓“救护车迟到”、“直接火化”、“顶替留学”等都被证为谣言。
这份报告令我信服,并非因为发布者,而是报告本身证据翔实、逻辑链条完整,此处不赘述了,大家可以直接去查阅原文。
一切水落石出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整件事能带来何种反思与启示。
首先,舆论之所以被引爆,皆因死者母亲发布的那几条微博:
但调查结果表明,这几条微博的一些内容过于主观,与事实并不符。
人在遇到丧子这种极度悲痛时,往往会寻找一个情绪出口,这当然不理性,却也是人性,我对此虽不赞同,但也能理解。
几年前奥斯卡获奖电影《三块广告牌》里,当主角母亲痛失爱女,第一时间便将怒火转移到当地警长身上,即便当地警方为了调查真相早已竭尽全力。
这次成都49中事件,当地有关部门并没有明显失职的地方,唯一做的不够到位的,便是那两份过于简略的通报,关于这点,几大央媒也在第一时间予以了关注。
每当类似热点事件发生,不明真相的群众总喜欢将身处舆论中心的人们简单划分为“受害者”与“官方”,并将二者对立起来。这,其实很不科学。
《三块广告牌》的高明之处,在于电影叙事既有“受害者视角”,也有“官方视角”,透过“官方视角”观众清楚看到,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的“官方”,其实也是一个个普通人,正如片中警长,工作之余,他同样也是一名父亲,一位丈夫,甚至还是个身患绝症的病人。他会因调查迟迟没有进展而苦恼,另一方面也会因为那位母亲不断施加的舆论压力而绝望。
这次调查报告中一个细节,死者班主任“和小林母亲一见面,双方就抱着跪在一起痛哭”,事发后她“整个人都崩溃了,连路都走不动了”。
在大家眼中,班主任往往也会被划归“官方”一侧,但从这个细节不难看出,她也不过是个普通高中老师,遇到这种事同样会惊慌会恐惧,会因精神受打击而失态。
广大网民在事实不明朗,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急于站队,很可能误伤这样一个普通人。
许多时候,大家划分的两个队列其实并不存在,正如这次49中,我只看到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一个个普通人。
从时间维度看,此次舆情爆发到最后调查结果出炉,其实只过去三天,参与调查的警察、医生、记者等等,也都是一个个普通人,而调查、取证、撰文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大家三天便能看到一份翔实的调查结果,平心而论已相当快了。
作为不明真相的群众,我这次最大体会是,再快的调查也快不过谣言,因为调查需要取证,谣言只需打字,热点事件发生后,谣言往往几小时内便会传遍全网。“谣言止于智者”说的有点空,从根本上,谣言永远止于真相,真相则需要证据证明。
不采信那些没有证据的大段文字,不转发那些没有源头的匿名爆料,下一次,我们便是令谣言休止的智者。
往期回顾:
扫码加我微信!
更多走心文章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