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小伙伴反映收不到领英的推送,为了不让大家错过我们的精彩文章,欢迎看完文章后点击🔝【LinkedIn】将我们设置为星标,并多多【点赞、在看、转发】哦!
前段时间,女rapper乃万在音乐节发表了一段所谓“支持男权”的言论,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不仅乃万本人频上热搜,关于性别平等这一议题的讨论也在互联网上变得愈发尖锐。
在男性主导的嘻哈圈里摸爬滚打,乃万作为女性,能争取一席之地想必非常不易。
因此,她本应更能切身体会到女性在发展个人事业时受到的阻碍和怀疑,理解当下女性的生存空间的稀薄。
但她没有。
她反而漠视社会资源向男性倾斜的事实,把自己和所有女性都放在男性凝视的框架中,用“妻德”去规劝她们。
也许这就是乃万引起大家愤怒的原因了。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Jennifer&Frida。
Rapper圈的厌女情结
Rapper界存在着一个鄙视链,男rapper看不起女rapper,地下rapper看不起爱豆rapper。
原因是什么?
纵观历史,嘻哈文化最早在70年代产生,通过Rap、霹雳舞、DJ和涂鸦将美国黑人聚集在一起,从而抵抗白人霸权。
美国底层黑人通过Rap音乐来表达自己遇到的困境。
80年代,“帮派饶舌(gangsta rap)”兴起,美国黑人开始将黑人遇到的歧视写在音乐里面,议题包含种族歧视、帮派火拼、毒品、以及大量的性议题。
在嘻哈文化中,歌手们用麦克风取代枪械、用Rap取代子弹,将街头视为彼此决斗或认同的场所。过分阳刚的文化特征导致了女性的缺席。
在嘻哈文化席卷全球的过程中,女rapper也没有获得过话语权。前几年在中国爆火的《中国有嘻哈》节目中,前十名最顶尖的选手,女性选手只占了两名。
与此同时,Rap音乐的歌词当中,常常会出现厌女或是物化女性的词汇。
在主流rapper们的视角里,女性和金钱,枪支,房车一样,是可以被自己占有的,完全物化的符号。
聊到这里,我们又似乎能为乃万发表的言论找到合理的解释。
她在嘻哈圈中浸淫已久,早已在精神上与男性共情,却忽视了生活在男权社会中女孩子们的处境。
然而,嘻哈文化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和一直表达方式。它不是厌女的工具,更不是男性的专属。
非裔美国女导演Ava Marie DuVernay在其2010年的纪录片“My Mic Sounds Nice”中提到,身为一名女性要在嘻哈领域当中生存,会面临怎样的处境。
不被尊重、性别歧视、暴力…这些都是女性在进入嘻哈领域时要面对的困境。但是,乐坛也不乏一些优秀女rapper涌现。
在2014年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嘻哈皇后昆拉蒂法(Queen Latifah)献唱黑人女权经典嘻哈歌曲“U.N.I.T.Y”祝贺马拉拉与凯拉西共同获得人权奖。
昆拉蒂法在歌词中描述了自己在家庭中被家暴的经历,呼吁社会关注黑人女性的脆弱处境。
骂一句女玩家大红大紫你信吗?
乃万说,男生们想做球员想做游戏玩家的梦想,由于要买房买车而被扼杀了。
然而,女生也有做球员和游戏玩家的梦想。
4月13日,中国女足继之前已经确定晋级的中国女排&中国女篮,晋级东京奥运会。
2019年,女玩家李晓萌获得《炉石传说》世界总冠军。
但是女性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似乎走的总是更艰难一点。
就拿电竞行业举个例子。
2017年,某主播因为“骂一句女玩家大红大紫你信吗?”这句调侃女生打游戏菜的发言短时间内就获得大量流量,“大红大紫”的原因是众人对这一观点的认可。
电竞圈对女玩家一直存在偏见与轻视,“女孩打得菜”是大家的常识。
当你以女玩家的身份出现,大家便会直接对你的技术产生怀疑。如果你赢得了比赛的胜利,他们就会怀疑你是代练。
因为他们不相信一个女玩家可以玩的这么好,哪怕你是职业选手,这样的刻板印象也无法改变。

与此同时,不少女玩家也通过自我调侃,或是“找野王上分”的行为来进一步加重电竞圈内的性别偏见。
去年,LOL的知名女选手Mayumi对INTZ俱乐部提起了诉讼,原因是俱乐部没有把她当成职业选手来培养。
合约期间,Mayumi还遭遇了“针对她是个女生”的不同程度的骚扰和歧视。
Mayumi作为职业电竞选手不能打比赛,只能拍广告、卖萌,不仅同事和上司将她视为俱乐部的“吉祥物”。
就连她的粉丝也不在乎她的游戏打得好不好,而是只在乎她的自拍里身材有多火辣。
女选手是电竞俱乐部的“花瓶”早已是人人默许的“潜规则”。

然而,电子竞技本身,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中国游戏产业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性游戏用户早在2019年就突破了3亿。如果观察一下周围打游戏的朋友,“王者”段位的女生并不在少数
5月6日,艾瑞咨询发布《2021年中国电竞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电竞整体市场规模超过1450亿元,预计在2022年,电竞市场将突破1800亿元。
在整个电竞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性别差异造成机会不平等的现状,似乎并没有得到改善。
在职场中被男性凝视的女性
说唱和电竞行业只是两个极端的例子,职场男女不平等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议题。
某平台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职场女性与男性性别差异数据报告》显示:
在职场性别平等的议题上,仅有17.37%的女性认为职场上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近八成的女性则认为还未实现男女平等。
女性容易遭受的前三大职场歧视则是:“同等条件下,男性工作机会更多”、“面试阶段被问婚恋或生育情况”、“晋升渠道窄,较早遇到职业瓶颈”。

其次为“很难进入高管层”“男女同工不同酬”。
洗衣做饭带孩子似乎是刻板印象中女性的天职,女性就业人口往往集中在技能要求低、工资薪金较低、社会声望低的行业。

而所谓 “高薪热门” 领域,都是大多是男在性把握话语权,这将导致女性更加边缘化。拿当下最热的互联网行业举例,中国男女程序员比例接近12:1。
这并非源于女性不能敲代码,英国诗人拜伦之女奥古斯塔·埃达·金(Augusta Ada King)写作的第一份“程序设计流程图”,被珍视为“第一件计算机程序”

她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导致职场性别歧视的深层原因有很多,社会对男女分工不合理的预判、女性在婚育中的角色、大众对女性的标签化....
女性在男性凝视(Male Gaze)中,被塑造成符合父权社会期待的,具有“女性气质”的工具人。
担负着养儿育女,回归家庭的责任,哪怕放弃她们的学业和事业。
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说:

“婚姻,使女人忙于家庭工作,同时服务于丈夫。女子必须为社会生育子女,满足男人并照顾他的家务……多少个有才华的妇女陷于婚姻的深渊里,婚姻往往毁灭了女人。”
一切会变得更好吗?是的
为了摆脱以上困境,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发声争取自己的权益。
也有很多女性在男性占话语权的行业自发地团结起来,互相帮助。
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开始改变观念,支持女性在除家庭主妇外的其他领域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企业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来推动职场男女平等。
举一个瑞典的例子,从幼儿园到职场,瑞典都在强调着“性别中性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从幼年起,就开始不带偏见地对待两性。
男性和女性共享16个月的育儿假,奶爸带娃随处可见。
福布斯2020年对来自31个行业的4.5万名女性进行调研,然后公布了最适合女性的美国雇主排行榜(America's Best Employers For Women)。
其中,亚军联合利华在今年3月宣布全球管理层人员已经实现男女平衡。

不仅是总数,联合利华还密切关注财务、运营、科技、供应链管理等以往女性数量偏低的部门和领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呼吁各国政府和企业进行家庭友好政策,从而增加女性在产假后重返工作岗位的可能性。

通过重新分配家庭内部的育儿工作,让爸爸们能够承担更多育儿责任,女性因育儿而不得不退出职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从而缩小男女收入差距,促进性别平等并提高经济生产力。
真正的平权指两性都能拥有平等获取社会资源的权力。社会在进步,女性的职业身份也应该更加多元。
我们期待,未来的女性在职场上,可以获得和男性一样的机会和选择权,不被限制、不受偏见。
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如何成为你自己。
你在职场上遇到过哪些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Jennifer&Frida。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网络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21领英保留所有权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