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寒冬深夜,莫言读到川端康成《雪国》中的一句话:“一只壮硕的黑色秋田狗蹲在潭边的一块踏石上,久久地舔着热水。”
他的脑海中犹如电光石火一样闪烁,随即在稿纸上写下:“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绵延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至此有了《白狗秋千架》。
曾几何时,阅读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它如同一颗种子,在马尔克斯、莫言等人心中,种下了作家梦。然而时过境迁,碎片化信息让我们失去了阅读经典的耐心,浅薄的浏览、浅薄的思维,最终让我们的表达也走向浅薄。
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甚至在大学写作课堂上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写作,可是他们根本不阅读。
01
“什么叫学习写作?说到底,就是学习阅读……人家好在哪里你都看不出来,你自己反而能写好,这个是说不通的。你读明白了,自然就能写出来。”
当时代赋予我们表达的权力,但碎片化信息又将我们推向阅读的边缘时,毕飞宇的声音,在写作越来越浅薄的当下,似乎直击要害。
而和毕飞宇一样,用阅读提升写作、对抗浅薄的作家,并不在少数:
斯蒂芬·金说:“阅读会持续告诉你什么是陈腔滥调,什么会令人耳目一新,怎么写算是言之有物或者死气沉沉。
徐则臣说:“你要写很多的事……但你不可能同时拥有很多人的生活……那么,这些陌生的生活经验就要通过阅读来获得。
可见,阅读是碎片化时代,对抗浅薄、精进写作的必经之路,通过阅读浸泡在不同的文风中,久而久之就会有所感、有所得,如同古罗马的虎形酒器一般:当内部装满时,美酒自然可以从壶嘴中倒出来。
02
但光“看”书还不够,阅读也是需要才华的。
何为阅读的才华?
通俗来说,就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比如,同样是读《被仰望与被遗忘的》,有人看到满页的数字罗列,以为是数字本身让文章更好看了。但“故事硬核”编辑王天挺却从中读出,“数字本身不是特别重要,它在这里的目的,就是用一个气息更长的长句去调整节奏,所以数字在这里本质上是一个工具,不是报道的事实”。
同样是读《二手时间》,有人看到通篇口述,以为只要记录采访对象说的话就好。但前“正午故事”联合创始人郭玉洁却读出了其中的戏剧意味,“我感觉很像坐在剧场里,看到一束灯光打在舞台上,一个人开始独白……当这个人结束,灯光熄灭,舞台的另一个角落亮了,另一个人开始独白。”她透过戏剧的空间意识、独白与对话,找出了让平淡口述变得精彩的叙事技巧。
一本书就像一座冰山,浮在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藏在水底的还有大千世界。
普通读者或许只能读懂表面的情节,而有阅读才华的人,却可以透过文字,看到骨骼和肌理——书是如何构建的、角色怎样被激发和引导、故事高潮又是如何到来。
不少优秀的作家,首先拥有的,便是这般过人的阅读才华:
比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从神话传说谈到晚清小说,他独到的见解,开创了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先河;再比如毛姆读书时,会按图索骥,从作家的生平关照到作家的作品,剖析文学巨匠的性格如何影响杰作的诞生。
回至当下,“故事硬核”编辑王天挺在写《北京零点后》前,对盖伊·特立斯的语感、组织材料的方式,都了然如胸;谷雨工作室编辑总监赵涵漠也会划出经典作品中的精彩之处,再去反推这个故事要如何获得。
或许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能力越强,写作能力就越强。
而这种阅读才华,也是一种人生的觉醒。当我们能超越已有的阅读经验,不断去探索隐匿在书籍背后的逻辑,突破自己的认知框架时,我们的思维也会变得开阔而敏锐。那时,提升的不仅是读写能力,读人、事、情的能力,亦会融会贯通。
03
但要提升阅读才华,并非一日之功,怎么办呢?
或许,我们能在职业化的写作训练中,找寻到提升的路径:
钱佳楠回忆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创意写作工坊的学习经历时也说:“好的老师……可以做两件事,一是教会你如何从作家的角度去阅读,这样你就掌握了阅读‘武功心法’的本领,往后可以自己去修炼武功秘笈;二是指出你招式的‘破绽’。”
严歌苓在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文学系接受职业化的写作训练时,第一学年的任务,就是在教授指导下,系统地读欧美和拉美的名著。然后临摹大师们各种类型的作品,直到高年级,才开始写自己的作品,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叙事方式和语言体系。
可见,阅读才华的提升,离不开两点:一是名家的指点,二是大量的读写练习。
所以,在培养了近2万名写作课学员后,我们以此为契机,再次邀请写作实战训练营讲师包丽敏、王天挺、郭玉洁,并联合谷雨工作室编辑总监赵涵漠、作家梁鸿,共同打造《南方周末非虚构阅读课》。
希望陪同写作爱好者,像写作工作坊一样,培养阅读才华,在阅读中精进写作:
先由讲师带领大家,从作家视角阅读,看看经典作品是如何搭建结构、描写细节、塑造人物等等;
再由学员借鉴大师的写作方法,独立作文;
最后由讲师点拨学员文章,看看这些“招式”是否练习到位。
04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文学都抱有一种“文以载道”的期待,在现实主义文学与报告文学功能缺位的今天,非虚构文学带给我们的不啻文学性的传递,更有对复杂真实的探寻。
《南方周末》曾是中国式特稿的发源地,其对事件的开掘、对细节的描写、对语言品质的要求,或许让写作者无论写何种文体,都能有所借鉴。所以这次,我们再次拿出看家本领,带领大家深入阅读非虚构经典。
国内一线记者、作家
陪你精读非虚构里程碑作品
构建从阅读写作的学习闭环
6月17日正式开营
5月17日-5月26日下单
立享早鸟价299元
每天不到5元钱
即可获取一线记者、作家的阅读写作秘笈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订阅
而要想读透非虚构文学,约翰·麦克菲、盖伊·特立斯、阿列克谢耶维奇、梁鸿……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是无法绕过的存在:
何伟的老师约翰·麦克菲,是非虚构领域公认的结构大师,他在普林斯顿的写作课每年都一席难求。
盖伊·特立斯曾开创“用交响乐式的笔法,在一篇文章中呈现数百个共同主角”的文体,王天挺的《北京零点后》便是对它的致敬。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阿列克谢耶维奇更是少有的,用历史学家、新闻记者和文学家的才能,写出大历史中被遗忘的普通人的作家。
梁鸿是国内较早探索非虚构文学文本的作家和学者,她的《中国在梁庄》还原了一个乡村的变迁史。
他们的经典作品——《江城》《控制自然》《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二手时间》《中国在梁庄》,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写作者:
它或启发你,应以何种视角入文。
从重庆涪陵的常人常事,在《江城》中飘向大洋彼岸,到梁庄农民被遗忘的悲与痛,从《中国在梁庄》中浮现而出,非虚构文学,早已不通过世俗的眼光,决定什么有资格成为历史,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进入文学。
相比带着悲悯与俯视的写作,读者更认可的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平等的视角,它不是闭门造车,不是管中窥豹,而是记录真实的发生。
或告知你,应以何种结构叙事。
选取哪些素材,以怎样的顺序和比重安置这些素材,其实决定了故事的立场,而当洪水、火山、泥石流,也能在约翰·麦克菲的《控制自然》中变得引人入胜时,似乎意味着结构的某种胜利——“用结构呈现的立场比那些吵吵嚷嚷的主观评论更具说服力。”赵涵漠说道。
或提醒你,应以何种态度打开人物心扉。
读过盖伊·特立斯的《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你会发现即便失去主人公的采访机会,他也能用外围采访和观察,还原非虚构写作史上最为经典的一段现场。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一写法的影响依旧:“我在犹豫如何写采访提纲的时候会翻开它,忘记写作最初的目标时也会打开它。”王天挺说。
或引领你,应以何种方式呈现真实。
苏联解体后,阿列克谢耶维奇采访了数百人,最终在《二手时间》中留下诸多相互辩驳、相互消解的声音:有人的生活毁于解体,而有人却视之为红利。孰对孰错?难以判定。但我们却可以从一个个渺小个体的口述中,窥见历史的全景,在轻与重中,感知复杂的真实。
如果你:
正在经历写作的瓶颈期,找不到创作的突破口
或是被持续写作掏空了灵感,找不到新的创作源泉
抑或是写作无章法,想要学习大师的创作技巧
那我们诚挚地向你发出邀请。
4位国内一线记者、作家
陪你精读4本非虚构的里程碑作品
《江城》《二手时间》《控制自然》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更有重量级嘉宾梁鸿坐镇
加餐分享《中国在梁庄》的创作秘笈
音频领读+导师答疑+读书打卡
典型作业点评+社群服务
60天时间
帮你构建从阅读写作的学习闭环
6月17日正式开营
5月17日-5月26日下单
立享早鸟价299元
每天不到5元钱
即可获取一线记者、作家的阅读写作秘笈
现在下单
还可享《控制自然》团购优惠
南方周末补贴万元,陪你读经典!
(详情咨询班主任小皮:nfzm-shuyuan)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订阅
你为什么一定要加入?
01 在这里,你将重拾被遗漏的经典好书
本期我们将阅读5本非虚构经典:《江城》《控制自然》《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二手时间》和《中国在梁庄》。
这些书目,有些未必畅销,但每本书,都是豆瓣评分8.0以上、非虚构领域的里程碑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02 在这里,你将获悉经典的另类打开方式
不同于市面上找普通写手、用20分钟带你快速读完一本书的课程,这次我们邀请的是国内一线记者、作家,他们深知要如何写,更懂得要如何读,才能从书中获取写作养分:
比如前“正午故事”联合创始人郭玉洁,早在就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时,就跟着老师学习如何拆解故事、细读文本;
再比如“故事硬核”的编辑王天挺,也是拆解经典的高手,他在写《北京零点后》前,几乎把盖伊·特立斯的《纽约:被忽视之城》背了下来。
他们在往期的写作实战训练营中,也是好评如潮:
这次,我们再度出发,陪你从写作者视角阅读:
《江城》是如何写出平淡生活里的戏剧性的?
约翰·麦克菲如何运用结构和细节,把枯燥乏味的选题写得惊心动魄
盖伊·特立斯是怎么发现人物故事、融入人物生活、打开人物心扉、讲述人物故事的?
面对几百人的采访素材,阿列克谢耶维奇又是如何呈现,让琐碎的口述也具有感染力的?
这些问题,你都能找到答案。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03 在这里,你将构建阅读写作的学习闭环
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
这一次,我们也运用“三次阅读法”,设计课程各环节:
课前沉浸阅读,到课中分析阅读,再到课后文本细读、输出问题和作业,每个环节都精心打磨。
60天的时间,你只需要跟着我们:
第一步:预习听先导课,解锁书籍的阅读方法
第二步:读书 沉浸阅读,不带预设地通览全书
第三步:听课 分析阅读,跟着讲师们细读文本
第四步:提问 提出问题,讲师将亲自答疑解惑
第五步:写作 写结课作业,构建输入输出闭环
为此,我们准备了
25节音频录播课+5节音频答疑课
(每节课约20分钟)
+
典型作业点评+读书打卡+2个月的社群伴读
6月17日正式开营
5月17日-5月26日下单
立享早鸟价299元
每天不到5元钱
即可获取一线记者、作家的阅读写作秘笈
现在下单
还可享《控制自然》团购优惠
南方周末补贴万元,陪你读经典!
(详情咨询班主任小皮:nfzm-shuyuan)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订阅
课程特点
阅读计划表
适合人群
想坚持阅读经典,但读不完、读不透的你
写作杂乱无章法,想学大师创作技巧的你
被持续写作掏空,找不到创作突破口的你
国内一线记者、作家
陪你精读非虚构的里程碑作品
构建从阅读写作的学习闭环
6月17日正式开营
5月17日-5月26日下单
立享早鸟价299元
每天不到5元钱
即可获取一线记者、作家的阅读写作秘笈
现在下单
还可享《控制自然》团购优惠
南方周末补贴万元,陪你读经典!
(详情咨询班主任小皮:nfzm-shuyuan)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订阅
(本文为推广信息,照片均由冯飞拍摄)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订阅课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