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文章说,莫言最近被围攻了。
我平时也喜欢看一些文学书籍,但几乎没有认认真真地看过莫言的书。与莫言有过一次浅浅的交集,那是在大学的时候,他曾给我们做过一次讲座。印象中,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作家,不善言辞。这可能是他的一种谦卑吧。
所以,总的来说,莫言于我而言,还是非常的陌生。
但他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在心里真的为他感到高兴。
之所以为他感到高兴,是因为我们终于有一个诺贝尔奖了。诺贝尔奖,是世界公认的标杆。由此可知,莫言为你我在世界上挣了一口气。
我曾到过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那是举行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重要场所。站在那金碧辉煌的却不失严肃的大厅里,一想到莫言和屠呦呦,我心里仿佛有一股暖流在穿过。那一刻,我知道什么是自豪,什么是爱国。
所以,这一次看到莫言被围攻后,我还是感到很震惊。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莫言在多年以前曾经说过的一些话,这几天突然被人翻出来了。
话是这样说的: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围攻:
看到这些围攻言论,我的第一反应是:
幸好莫言没有在2020获得诺奖!
如果莫言2020年获得诺奖,那么他一定被一些人戴上“给外国人递刀子”等莫须有却极其恐怖的高帽。然后,那些给人戴高帽的人,一定会跑到莫言家去人肉莫言家的房产证是否有问题。如此等等。
事实上,在这次莫言被围攻之前,莫言在网上就多次被围攻了。比如:
有人说他获奖是西方某些势力的糖衣炮弹。
甚至还有人说搬出“四人帮”中的一个的话说,莫言是“知识越多越反动”。
这样的言论,不仅无耻,而且无脑,连最基本的历史事实都不要了。真不知道,发这样的言论的人,他们今天搬出这个人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要为其招魂吗?还是在鼓动乌合之众来“焚书坑儒”?
细思极恐!
写到这里,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观点:
“关于莫言讲的那个拾麦穗的故事,不管真假,但在那个年代肯定是普遍存在的。也许他这个故事是某位朋友或亲戚的亲历,但这丝毫不影响对那个年代极左思想的批判,作家就得有这个能力,能把人类的苦难一点点拼凑起,编织成一副画卷,来反应一个时代的变迁。”
"有人说莫言描述的那个打他母亲耳光的人不可能那么凶残,因为都是贫下中农嘛,肯定会互助友爱。其实他们太高估人性了,特别是在贫穷的条件下,人性大多是不可靠的!”
“有些人不顾事实地为错误唱赞歌,正因为如此,他们看到莫言这个故事,就像屁股被人点了火,跳起来三丈高。这些人本来就对莫言嫉火中烧,这下可逮着机会新帐老帐一起算了,他们从歪曲事实到信口开河,再到人身攻击,甚至对莫言的全盘否定,终于在最后暴露出他们骂人的目的:那就是对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充满仇恨的嫉妒!”
真是一针见血。
话说回来,莫言作为一个作家,他做到了他应该做的。什么是作家呢?作家就是通过自己的口和笔来记录历史的印迹。在这记录过程中,作家需要有纯粹的批判性和巨大的勇气。
这一点,莫言做到了。
用莫言获得诺奖的颁奖词说,那就是:
“莫言是个诗人,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在芸芸众生中凸显而出。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
所以,要支持莫言。
面对那些围攻莫言的言论,任何的反驳,都是浪费时间和徒劳的。
因为,真正沉睡的人永远叫不醒!
因为,假装沉睡的人永远在假装沉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