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之前,多数受访者认为中美贸易战没有太多负面影响,甚至可以促进中国加快经济改革。但今年一季度,约54%的受访者认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长期化,中美关系的走势成为对资本市场走势判断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财经》实习记者 彭永强
编辑|王延春
长江商学院5月13日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投资者情绪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受访者的乐观情绪有所分化。与上期相比,散户对A股的走势有悲观趋向,金融从业者则表现的更加乐观。
该报告是针对中国资本市场投资人情绪和预期的调查,基于中国13个城市的大样本抽样结果,数据源于2021年4月份投资者情绪问卷调查,A股上市公司2020年度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以及其他最新的国内外资本市场及宏观数据。截至目前,该调查进行了10次。
此次调查显示,从全球的角度上看,相对而言,全球最好的投资标的仍然是中国。
散户较金融业从业者对市场更悲观
在本次调查中,散户对A股、港股、房价走势的看法有所回调,金融业则趋于乐观。具体来说,在本次调查中,约65.8%的受访者认为A股会上涨(散户和金融业从业者分别为61.3%和79.9%),比上次调查下降1.7个百分点(散户下降8.1个百分点,金融业从业者上升18.3个百分点)。
不过,与2020年4月相比,目前散户和金融业受访者对A股的看法都乐观许多,相比去年同期,本期认为A股会上涨的人数上升了14.8个百分点(散户和金融业分别提高了7.6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
受访者对港股的看法与A股类似,散户比上期悲观,金融业更加乐观,相比2020年4月双方的看法都乐观许多。观点分歧同样出现在对房价的判断上,散户发生明显回调,金融业的看法则更积极。本期约62.5%的受访者认为未来房价会上涨(散户和金融业分别为57.6%和78%),比上期下降了7.3个百分点(散户下降13.3个百分点,金融业提高11.6个百分点)。
全球流动性泛滥以及资产价格暴涨并没有引发受访者对高通胀的担忧,受访者对通胀的预期比较平稳。本期对物价的预期增长率为2.6%(散户和金融业分别为2.7%和2.2%),与上期基本持平(散户上升了0.2个百分点,金融业下降0.3个百分点)。受访者对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盈利的信心继续增强,本期约61.1%的受访者认为未来GDP增速能够超过5%(散户和金融业均为61%),比上期提高了8个百分点(散户和金融业分别提高6.4个百分点和13.2个百分点)。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刘劲教授分析,金融界受访者对经济的乐观预期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对疫情控制的信心增强,反映投资者对疫情的关注度下降。目前,疫情危害逐渐局限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随着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疫情已经得到明显控制。
二是全球经济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复苏,在今年第一季度更是维持了回弹趋势,中国经济表现尤为抢眼,呈现“V”字型经济反弹,2020年全年GDP同比增长2.3%,2021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8.3%,A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也继续向好。美国GDP在2021年一季度终于摆脱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同比增长0.4%。
中美关系走势影响投资者情绪
美国总统拜登当选以来,资本市场有一种期待,希望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能在新一届美国政府领导下有所改善。但拜登政府上台后不仅延续了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还启用了更为系统的方式,试图团结其盟友共同制衡中国。这种态度不得不让市场重新评估中美关系的长期性。
调查报告还显示,目前对投资者情绪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中,如何提升创新能力、中美关系的演化以及如何提高内需受关注度最高,与上期相比,投资者上调了中美关系和双循环经济战略的重要性。由于双循环经济战略是对中美关系恶化的应对,所以这两种调整实际是一件事情。因此,中美关系实际上是现在资本市场或者投资者认为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刘劲提到,在一季度之前,无论是金融从业者还是散户,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有50%的人认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在最近一个季度,持短期负面影响意见的百分比大幅上升。
今年一季度之前,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长期来说,没有太多负面影响,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是正面的影响,比如,促进中国加快经济改革。但是今年一季度,大概有54%的受访者认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有长期的负面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势成为对资本市场未来判断重要因素之一。
并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美关系的恶化是长期现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1/3的人这样认为,同时,有大约70%的人认为这事有解决之道,30%的人认为解决问题具有长期性。同时,大约有2/3的人认为美国之所以对中国指责是因为想遏制中国的发展。所以无论是金融从业者还是散户,在慢慢形成共识。
中国仍具有良好的投资标的
美国拜登政府持续甚至加强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导致中国股市下跌,但欧美股市却没有下跌。对此,刘劲分析,最核心还是得看各个国家的政府在经济上的政策,而各国政策实际上非常不一样。
去年疫情爆发后,每个国家要救市、要刺激经济,所以各国的赤字都在大幅增长。透过数据可以看到,疫情对各个国家的影响非常大。例如,德国在疫情之前,每个季度的盈余大概是1%,但疫情以后,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是4%左右的赤字率。而美国,在疫情之前,每个季度是大约5%的赤字率,疫情爆发之后的第一季度的赤字变成了25%,这表明,美国用大量的政府赤字来刺激经济。
相较而言,中国整个赤字增长比较缓和,即使疫情爆发以后,也是比较缓和的增长。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国在短时间内把疫情控制住,不需要那么猛的刺激政策。二是中国政府财政支持在今年一季度已经收缩,但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都在增加,拜登政府还有2万多亿元的刺激计划需要得到国会的批准,这一计划未来也会导致赤字的扩大。
中国政府在今年一季度已然从激进救市的状态回归到了一种稳健的姿态,一季度财政赤字略有收缩,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比去年末下降1个百分点,与西方各国产生巨大反差。
但对于包括美国、日本、欧洲的西方国家来说,他们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一种强刺激的政策,其规模已经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救市力度。然而,由于短期刺激不可能长期持续,报告分析将来有两种可能性:如果中美贸易战以及中美关系继续恶化,西方经济和资本市场会在将来的某个阶段补跌,因为不可能靠刺激政策带来长期的资本市场的繁荣;如果中美都意识到贸易战是双输、多输的状态,双方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妥协,中国股市会去掉一个最大的负面因素,迎来和基本面相当的增长。所以,从全球的角度看,无论是哪种情况,要么更好,要么更差,相对而言,目前全球最好的投资标的仍然是中国。
责编 | 周瑾 [email protected]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