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36氪
(ID:wow36kr)
作者:黄绎达

图/unsplash@gaberce
政策春风下,想象空间巨大,然替代传统塑料的时间维度不可忽视,切忌概念炒作。
环保诉求催生可降解塑料
说到生活中最常见的当代化工品,塑料当属其一。因其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的应用在包装、餐饮、家电、农业等众多领域。
回溯塑料的发展史,塑料袋的地位举足轻重,自瑞典Celloplast公司在1965年为聚乙烯塑料袋申请专利并投放市场后,塑料袋便迅速风靡欧洲,快速取代了纸袋与布袋。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到1979年时塑料袋就已占据了欧洲袋装市场80%的份额,而这仅仅用了不到15年的时间。
之后,更是很快实现了对全球袋装市场的统治。截至2020年末,全球塑料袋的市场空间超过了3000亿美金(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
然而,随着塑料袋的普及,大规模使用后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开始显现。1997年,太平洋垃圾带被发现,主要由倾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塑料瓶、塑料袋为主)聚集而成。
与3000亿美金大市场相对应的是,2020年末海洋中存量的塑料垃圾有1.5亿吨之巨,之后还将以每年1100万吨的数量增加。
图/unsplash@Antoine GIRET
塑料垃圾之所以在海洋中巨量堆积,关键在于传统塑料的化学结构相对稳定,所以很难在自然环境下降解,由此带来了尖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降解塑料下文统称传统塑料)
但是,由于传统塑料目前已经被广泛使用,且它们的理化性质又适宜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再叠加产能、成本优势,很难被轻易的替代。
因此,既具备传统塑料的主要理化特性,使其可适用于大部分现有塑料的使用场景,又能在自然条件下快速降解来减少污染,符合这两个关键点的可降解塑料可以说是当下的最优解。
新事物替代旧事物通常都要经历一个不平凡的过程,尤其是要替代在众多领域都占据统治地位的传统塑料,可降解塑料是否能堪大任,对于不了解这块市场的投资者定然疑虑多多。
而本文将试图解释说明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1、推广应用可降解塑料的最根本保障是什么?
2、可降解塑料在未来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3、我国的可降解塑料市场正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4、可降解塑料都有哪些具体品种?
5、A股中与可降解塑料相关的核心标的有哪些?投资价值几何?
以期让投资者对可降解塑料的发展前景、市场格局、投资价值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
政策面:
从“限塑”到“禁塑”,补贴可期
一个行业若要有大的发展,通常都离不开相关的政策支持,对于可降解塑料也是如此。
为了治理使用传统塑料带来的污染问题,我国在过去20年的相关政策上,经历了一个逐步趋严的过程,这一点与环保政策变迁的总基调保持一致。
图/《塑料海洋》
2004年,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称固废法)的第一次修订,我国开始通过立法来鼓励使用可降解塑料。
2008年,由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于同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文件是国内首个国家级的“限塑令”。
然而,由于外卖、快递等消费行业的高速发展,老限塑令下传统塑料的使用量却不降反升。环保问题愈加严重,而塑料污染治理的初衷未变,政策升级就成了必然。
2020以后,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到省、市一级,政策基调从限塑转变为了更为严格的禁塑,执行力度上也强于以往。国家级的相关重点政策包括:
2020年1月,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2020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2020版固废法;
2020年7月,发改委联合九部委下发的《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上述政策明确了对塑料污染治理各阶段的任务目标、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外卖、快递等塑料污染严重的领域,提出了严格的禁塑要求。
同时,在政策上继续鼓励使用可降解塑料来替代传统塑料,并对使用场景给出了替代指引,比如商品包装袋、商超购物袋、一次性餐具、农用薄膜覆盖物等等。
对塑料污染的治理任重而道远,除了政策上的保障外,通过长期的教育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深化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使用可降解塑料的习惯,同样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全民环保意识水平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水平挂钩,且是本身出于主观自愿,而限塑/禁塑政策在执行上却具有强制性,二者的强弱区别一目了然。
因此,我们认为政策上对传统塑料的禁止与限制,和对可降解塑料的鼓励与支持,是可降解塑料行业长期景气的最核心保障。
图/《塑料海洋》
而通过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来培养可降解塑料的使用习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未来需求的释放。但是,相比于政策面的硬支撑,这将是一个较难量化影响的软催化。
而相比于欧洲主要通过立法来限塑/禁塑,我国的禁塑政策目前主要以部委文件为主,执行力相比前者也会稍弱,因此或将影响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的节奏与行业景气度水平。
再看前文中说到全民环保意识水平挂钩经济水平,这是在本质上道出了,目前横亘在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过程中,可降解塑料使用成本过高的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可降解塑料的价格至少在传统塑料的两倍以上,而且不同种类的可降解塑料,价格上也有高低之分,这就极大的做高了执行禁塑令的政策成本。
表1:传统塑料与可降解塑料主要理化性质和价格差异,价格单位:万元/吨    
资料来源:CNKI&卓创资讯  36Kr整理
长期看,从根本上解决成本问题,必须依靠材料科学的进步,通过产品迭代来降低成本。由于技术突破的节奏存在不确定性,而政策补贴却可以在短期内承担降低成本的关键作用。
纵观历史,补贴政策通常都是一柄双刃剑,在短期内快速提振行业景气度的同时,也会催生一些乱象,比如骗补、企业不思进取等等。
这些短期内的乱象虽会有干扰,但是拉长周期来看,补贴政策在行业初期导入时,大都会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这一逻辑已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中验证过了,可以说是利大于弊。
目前针对可降解塑料的补贴政策尚未落地,但是禁塑政策已经先行,前又有成功的范例,为解决可降解塑料因高成本导致的难以推广,相关的补贴政策十分值得期待。
我国可降解塑料的市场空间:
关键看对传统塑料的替代节奏
传统塑料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包装、餐饮等众多市场占据统治地位,很难被快速取代。即便目前的政策支持已相对到位,可降解塑料对传统塑料的替代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再来看我国可降解塑料的市场空间,根据IHS数据,2019年时国内可降解塑料产能约61.7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47.5%。
图2:2019年可降解塑料全球产能分布 资料来源:IHS,36Kr整理
产能虽然在全球占据相对高位,但国内近几年的消费量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根据为数不多的统计数据,我国2018年对可降解塑料的消费量为4.2万吨,仅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6%(欧洲生物塑料协会数据)。
再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8年我国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约45万吨,由此可粗略的计算出2018年时我国可降解塑料的渗透率为9.3%。
大幅高于主流预测的原因,是其他机构大都以目前政策导向下的市场预期来评估2018年的渗透率数据,而以非彼时相对消极的预期为依据。
从前文的政策沿革可知,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2020年以前,由于对限塑执行的并不够严格,影响到了可降解塑料的导入,所以我国生产的可降解塑料主要以出口为主。
2020年以后,随着禁塑新政的推进,产业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产能和需求的双双扩张都将会清晰可见。
而且在政策的明确指引下,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路径清晰,然产能建设与使用习惯培养还都需要时间。
因此,可以预见到的是,因产能与政策执行力度的限制,实际消费量的扩张不及市场潜在需求释放的速度,届时的渗透率数据相比2018年时会出现急速变小。
之所以要解释清楚渗透率的变化过程,意在说明我国的可降解塑料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即便2018年的渗透率有9%,数值看似不低,不过是彼时的潜在需求不清晰所致。
而对于未来需求的扩张,其具体方向在目前的政策里亦有迹可循,即可降解塑料的替代主要在购物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递包装和农用塑料膜这四大方面。
图/《塑料海洋》
同时,现有的禁塑政策中,2025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尤其在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中,对上述几大方面在2025年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因此,估算2025年的可降解塑料市场空间就十分有意义,其中既考虑到了产能建设周期,还为逻辑验证留足了时间。
以统计局、CFLP、产业信息网等权威行业数据为依据,经过合理的推演,我们预测到2025年,国内可降解塑料的实际需求至少在250万吨。
价格方面,目前可降解塑料价格至少在传统塑料的2倍以上。如果,在未来的4年时间里,考虑到可能的补贴政策、技术迭代、产能扩张等因素导致的降价。
假设届时可降解塑料的平均价格降至1.5-2万元/吨,2020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市场容量预计在375-500亿元区间。
可降解塑料的主要品种
可降解塑料作为一类化工品,不同品种间理化性能、使用成本各有不同。目前,针对可降解塑料比较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两种:
1、按降解机制可以分为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和光-生物降解塑料这三大类。其中,生物降解塑料是目前的主流品种。
2、按合成原料可以将其分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和石油基可降解塑料这两大类。下文主要介绍的目前三大主流可降解塑料中,生物基的代表为PLA,石油基的代表为PBAT和PBS。
在此,对于主流可降解塑料品种,还有3个知识点必须提前说明:
1、生物可降解机制根据降解程度又分为不完全降解和完全降解;
2、PLA、PBAT和PBS这三种可降解塑料均为完全降解机制;
3、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不完全降解塑料产能最大(淀粉塑料混合物,只能部分降解);完全降解塑料中,PLA的产能最大,随后是PBAT和PBS。
图4:2019年全球各类可降解塑料产能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36Kr整理
4.1 PLA:全球主流品种,国内产能分散
先来看PLA,其化学名称叫聚丙交酯,是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合成链条的上游包含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乳酸,所以从来源上将其划分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
理化性质方面,PLA在韧性、耐热性、透明度等方面表现优良且无毒,生活、农用皆可,甚至还能用来3D打印。
但是,自然条件下容易降解,尤其湿润环境。所以,PLA需要干燥的存储环境,且存贮期不宜超过两年,不适合做密封包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PLA的使用成本。
产能方面,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2018年全球PLA产能50万吨,约占全球生物完全降解塑料总产能的四成。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品种在国内的产能约30万吨。
总量看似不低,但实际上PLA在国内的产能非常分散,参与的企业不算少,但多数企业的产能在2万吨以内,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4.2 PBAT:目前国内的主流建设品种
再看PBAT,化学名称为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是PBA和PBT的共聚物,在理化性质方面,兼具二者高延展、抗拉伸、相对耐热等特性,主要应用在包装、农膜等方面。
据统计,目前国内PBAT的产能有22万吨,格局虽然与PLA类似,总体分散,但是头部企业已经显现,金发科技已投产产能有12万吨,规划产能18万吨。
全国范围内,在建、拟建项目非常多,小项目暂且不表,大项目主要是新疆望京龙新材130万吨(计划2022年投产),和浙江华峰新材30万吨(开车时间不确定)。
图/《塑料海洋》
4.3 PBS:新一代全生物降解塑料,大产能建设计划已现
PBS,化学名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作为新一代的可降解塑料,理化性能更为优秀,加工性能在现有品种里面极为突出,还可与PBAT构成理化性能更佳的共混复合材料。
所以,PBS的实际应用也更广泛,除了常见的餐饮、日用品、农膜外,还可以应用在发泡材料、化肥缓释材料等方面。
国内产能目前还比较小,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现有总产能刚超过10万吨。但是,已披露的拟建大产能项目已经出现,典型如恒力石化规划的90万吨(PBS/PBAT)。
可降解塑料核心上市公司梳理
政策春风下,可降解塑料前途光明,目前涉及可降解塑料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在wind可降解塑料概念分类下,一共录得26家上市公司。
表2:A股中涉及可降解塑料业务的上市公司名单  资料来源:wind,36Kr整理
然而,这些公司有小有大,基本面亦是有好有坏。那么,综合产能、整体业务结构、业绩增长等多个方面,我们认为目前可降解塑料最核心的上市为金发科技和恒力石化这两家。
5.1   金发科技
说到当下最火的可降解塑料概念股,莫过于金发科技,作为一家聚焦高性能新材料的上市公司,其可降解塑的产能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列。
而在业务结构方面,根据2020年末的新口径,其主营业务包括了改性塑料、绿色石化产品、材料贸易、医疗健康、新材料产品(包含可降解塑料)等。
图5:金发科技收入与利润结构,资料来源:wind,36Kr整理
由上图可知,金发最核心的业务其实是改性塑料,2020年的收入占比58.21%,贡献毛利占比59.11%,是公司的基本盘。
而在新口径中,将可降解塑料归入了新材料项,该项还包括特种塑料、碳纤维等其他业务。新材料这一项利润占比同期为7.71%,且39.66%的毛利率大幅高于改性塑料的26.17%。
未来随着禁塑令的严格执行,随着可降解塑料在国内渗透率的不断提升,需求放量后,高毛利率的可降解塑料预计将成为公司最重要的业绩弹性之一。
而且,金发在产能方面优势明显,已有产能12万吨(PBAT),在建产能包括18万吨PBAT和3万吨PLA,后者预计今年Q4投产,未来总产能将超过30万吨。
考虑到我国可降解塑料目前正处于早期阶段,行业整体产能分散,金发现有的12万吨PBAT已经十分突出,先发优势明显,在竞争中可占据有利位置。
金发的另一大亮点在医疗健康业务,这一项中主要包含了医用手套、熔喷布、口罩等去年疫情期间最为热门的产品。而且,该项毛利率高达76%,是个非常赚钱的业务。
今年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散去,熔喷布、口罩的需求大概率会同比走低,而考虑到医疗器械板块的成长性,医用手套的需求预计还将稳定增长。
5.2   恒力石化
恒力石化是一家典型的民营大炼化企业,目前最核心的项目是长兴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2019年投产),是民营大炼化概念中最早兑现的企业之一。
业务取向上,恒力以传统炼化为基本盘,通过炼化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与可扩展性,向下游拓展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其中就包括可降解塑料,故而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
图6:恒力石化长兴岛项目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36Kr整理
目前,恒力的可降解塑料项目仅有3.3万吨的PBS/PBAT,而规划的产能有两期合计90万吨PBS/PBAT,是国内现有的最大拟建/在建可降解塑料项目之一。
对于恒力参与可降解塑料业务,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大炼化一体化装置,可实现绝大部分原材料自给自足,不仅解决了部分原材料供给卡脖子的问题,而且成本优势明显。
节奏方面,90万吨的大产能投产虽然在远期,而2020年末投产的3.3万吨PBS/PBAT项目将在今年贡献全年利润。根据环评报告,该项目可在今年贡献1.5亿元净利润。
然而,恒力在2020年实现净利润134.95亿元,即便不计算增长,今年可降解塑料贡献的净利润在恒力体系中占比也就刚刚1%。
因此,可降解塑料目前之于恒力也仅仅是个概念而已。等未来大产能项目投产后,随着概念正式兑现,再来关注可降解塑料业务如何影响业绩增长。
展望与总结:理性看待可降解塑料
看到这里,文首的那五个问题都已经作答完毕,想必投资者也对可降解塑料市场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对于可降解塑料的大热,全球传统塑料市场空间目前约2万亿人民币,随着禁塑政策的正式落地,替代传统塑料的想象空间可以说非常巨大,并由此带火了可降解塑料概念。
以金发科技为例,进入2020年后,随着禁塑政策的推进,其股价开始暴涨,至今从低点到高点翻了4倍有余。
图7:金发科技股价在2020年后出现暴涨行情 资料来源:wind,36Kr整理
但是,近一年来可降解塑料概念大火的背后,漫长的替代过程在做多情绪下明显被忽略了。根据我们乐观的估计,我国可降解塑料在2025年的市场空间在375-500亿元区间。
这一数字与传统塑料的2万亿市场(人民币)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所以并不能想当然的认为禁塑令之后,传统塑料市场会快速的被可降解塑料接管。
在替代过程中,包含了禁塑执行力度、使用成本、使用习惯、补贴政策预期、技术迭代等诸多问题,总之就是替代过程中的时间维度不可忽视。
再一个就是对政策面亦要保持冷静,禁塑令是对传统塑料的禁止,但目前还没有解决可降解塑料使用成本偏高的核心问题。所以,后续的补贴政策是否落地,对行业的推动至关重要。
回到公司维度,从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可降解塑料目前总体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政策引导下的需求放量,考虑到产能建设周期,更早布局了大产能的企业,就更容易出圈。
然而,A股上市公司中,目前以可降解塑料为最主要业务的其实一家都没有。
因此,对于这些公司的价值判断,还是要以它们的现有核心业务为主,之后再看可降解塑料对其业绩的影响,切忌概念炒作,尤其是在周期行业里。
本文作者:黄绎达、郑怀舟。
首发于公众号“36氪”(ID:wow36kr),中国领先的新商业媒体,提供新锐深度的商业报道。

推 荐 阅 读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点击下方图片
有机会获取DW玫瑰金情侣对表

潘长江们不是变坏了,只是看开了

全员恶人,逐集反转

悬疑剧就该这么拍

拿着印度用过的剧本

尼泊尔的抗疫之路有多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