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观察者网 周昊
“当初美的技术力不强,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甚至连技术开发权都没有,而且美的开发的技术要外资签字、并且向对方支付技术提成费才能使用;在商业活动中,技术更强大的外资品牌还能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所以当时我们就有决心,一定要推动建立独立自主的研发体系!这也是为何大家在家电领域很少听到过‘卡脖子’的问题,因为我们很早就在着手解决机电技术自主的问题!”
在接受观察者网的专访时,美的集团全球合伙人、机电事业群总裁伏拥军回忆了当初技术自主不足的困境与苦恼,他认为,“如果美的当初甘于现状,没有去努力争取技术自主,那也就没有美的的今天。”这也是市场换技术,家电行业为何走出来的原因。
美的集团机电事业群产品领域 图片来源:美的集团
在2021年3月25日举办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美的机电事业群首次携四大领域(家电、汽车、工控、3C)正式亮相展会。2021年被美的机电事业群视作发展的新起点——从传统的家电行业打破边界,在新产业、新布局等领域激发新动能。
中国家电走过了从增量到存量的阶段,几近饱和的家电消费市场亟需挖掘新增长点;汽车市场需求日益量增,其关键动力部件表现出巨大前景;工业自动化控制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智能时代下智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3C领域需求伴随5G智能的高速发展而日益量增,同样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都是美的机电事业群升级产业、崛起新产业的重要因素。
伏拥军认为:“从机电事业群的维度来看,过去我们只讲对内,但现在也要外向发展。美的选择进入的这些行业都是基于电机、电控和精密机械等领域。因为这几年我们看到了一个趋势,即‘机械运动电动化’、‘低温热源热泵化’。在选择进入一个行业时,我们会考虑国产化程度以及与美的的技术相关性等两个因素。如果国产化程度比较低,而且跟我们的技术关联度比较高,就值得去做,所以汽车行业是很值得美的去尝试的一个领域。把汽车增量的核心部件做到行业头部地位,这是美的汽车业务的定位和目标。”
以下内容为本次采访实录,仅做不改变原意的调整。
关于机电事业群:未来的趋势是“机械运动电动化”、“低温热源热泵化”,美的要把做家电核心部件的这些技术进行扩展,在电机相关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
观察者网:我们该如何理解机电事业群在美的集团内的定位?我们说要“打破产业边界的前瞻性”,该如何理解?
伏拥军:2020年下半年,美的集团提出了五大业务板块的定义。过去的机电事业群一直在为家电产品供应核心部件,比如说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等,就是各类家用电器产品核心部件为主要业务的一个事业部。
美的做压缩机等产品,不仅有产业配套的逻辑在内;还是一个以产业发展为中心的逻辑去进行布局。机电事业群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面向全行业、全世界。
美的机电事业群将做家电核心部件的这些技术的逻辑用在了汽车、工业控制、3C等领域,拓展出更多新的业务。目前,在美的集团内体量可能暂时还比较小,但行业的规模足够大;从国家产业的角度来看,也有很多核心电机部件需要企业去实现国产化替代,值得美的去探索。
过去30年,中国家电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进入成熟期后,如果美的把家电作为产业边界,就会在发展中遇到瓶颈,所以我们决定进入工业控制、汽车、3C等领域,这是产业边界的概念。
另外,各行业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比如亚马逊从网络购物进入到云业务等,表面上来看,这两个业务似乎没有任何关联,但其实在底层技术上是有相似性的,云业务的出生是源于对大量数据处理的需要,然后亚马逊就在这一领域发现了产业机遇。
所以这也是美的发展机电事业群的逻辑,基于现有的底层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美的需要在技术与市场的坐标轴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观察者网:您一直提到“底层技术”概念是什么?家电、汽车、工业控制、3C事实上是四个不同的行业,这中间是怎么打通的?
伏拥军:从机电事业群的维度来看,美的选择进入的这些行业都是基于电机、电控和精密机械等领域。因为这几年我们看到了一个趋势,即“机械运动电动化”、“低温热源热泵化”。
比如说汽车,以前由内燃机带动,但未来会由主驱电机替代;以前由皮带轮带动的压缩机、水泵、油泵等,未来也会变成电力驱动。美的在电机领域有三十余年的经验技术积累,所以选择上述行业进行边界的拓展。
观察者网:选择在此时将机电事业群推向市场,由“内向”转为“外向”,是不是有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格局变动的因素在内?
伏拥军:其实与疫情的关系并不大,比如我们汽车业务,五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做产品的研发;核心还是跟美的自己的布局,跟行业、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业演变有必然的关联。
美的机电事业群在2021AWE上展出四大领域产品 图片来源:美的集团
关于科技创新:没有技术深度的企业很难在上游核心取得突破,美的要做科技转型
观察者网:机电事业群的发展会对美的品牌本身产生哪些效应?
伏拥军:在很大程度上,目前美的给外界的印象仍然是一个家电企业,但其实美的在四五年前已经开始向科技企业进行转型,这期间包含了一些并购以及数智化的改造。如果只是一个没有技术深度的企业,那在产业上游的核心电机等领域是很难有所突破,也就谈不上科技企业的转型。
观察者网:过去五年美的集团研发投入450亿元,那机电事业群这边的研发投入是怎样的?四个板块在研发上有无先后?
伏拥军:机电事业群在各产业布局铺开之后,研发投入的增速会非常快。以2021年预估的300亿的销售规模来看,研发投入大约12至13亿元,未来也会提速。
另外,科技领先是美的目前最为重要的战略方向,所以必然会加大在各领域的研发投入。
机电事业群在国内也有自己的研究院,在顺德、上海、合肥、大阪、奥地利、泰国、印度等地区也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印度的新工厂已经落成。
美的机电事业群在2021AWE展出GMCC压缩机和Welling电机 图片来源:美的集团
关于产业的自主化:从“卡脖子”到“毫无问题”。
观察者网:1998年美的收购东芝空调压缩机工厂,2006年就做到了市占率第一,是怎么做到的?
伏拥军:我个人的理解是美的的管理机制+东芝的基础技术,在当时这两者取得了一个很好的结合,从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2006年取得第一的出货量后,每年我们的市场份额都会有增长。
此外,在技术层面,美的产品在各项指标上与行业内竞品相比,也能保持领先性。目前美的空调压缩机年产量一亿台,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0%,这是一个内外部市场结合下取得的成绩。
观察者网:空调压缩机的自主化程度如何,有没有被“卡脖子”的问题?
伏拥军:自主化有两个层面,分别是技术跟核心部件的自主化。并购开始时美的使用了引进的技术,但经过这么多年的自主研发,目前在技术的独立性上毫无问题;在核心部件的自主性上,也是毫无问题。
几年前大家都在谈“缺芯少屏”的问题,但是在美的所属领域的核心部件,因为布局的比较早、独立性强,所以从来没有出现过“卡脖子”问题,毕竟很早就解决了。
观察者网:同样是市场换技术的一个体现,您觉得为何家电行业从中走了出来?
伏拥军:我当时在制造部门任副总,是空降到技术部门来专门负责推动独立自主研发体系的建设。当时合资的时候美的占股60%,但是能否享受50%的收益?这都是需要去跟外资谈判的,因为对方有品牌和技术提成费,再加股权,收益就超过了50%。美的如果甘于现状不去争取那肯定没有今天,所以回头看的时候,当初有没有坚定的去推动独立自主研发体系的建设,是有很大关系的。
美的刚开始提出独立自主研发的时候,包括收购、合资的时候,是没有技术开发权的。因此美的在建立独立自主的研发体系时,双方是有分歧的。比如说,当时的技术认定权在外资手上,美的自己开发的技术要经过外资认定后才能使用,这中间还有技术提成费等;所以对方不点头,我们的技术就会有上线的困难。
后来我们为美的的技术做了绿色通道,只要技术副总签字就可以量产,因此双方有过分歧,但美的坚持了下来。
经过数年的研发,美的在2011年有了足够的技术底气,因此在核心部件上选择了自主品牌,也就解决了技术上的纷争。随着独立自主研发体系的建设,以及通过这些年我们自身的发展,行业的主导权事实上已经被国内所掌握。
美的机电事业群在2021热泵展上展出GMCC压缩机 图片来源:美的集团
关于造车热:电机相关部件国产化程度比较低,但是跟美的的技术关联度比较高,这是美的值得去突破的领域。主要还是汽车电动化后的增量原件。
观察者网:美的是怎么看待目前市场上的“造车”热的?机电事业群的汽车业务是怎么定位的?
伏拥军:在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向的过程中,它本身产生了一个变化的机会。当一个技术发生变化,一定会带来很大的行业机会。所以会有很多的玩家会蜂拥而入。至于说未来大浪淘沙能有多少留下来?这就是后话了。也不能说这种现象是不理性的,因为如果没有竞争,进步肯定就不会有这么快。
在汽车行业核心安全零部件上,中资品牌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此前我们只能做内饰、外壳等。美的之所以进入汽车行业,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就只做核心部件,而且要力争做到全球领先,对于技术含量很低的机会型生意,美的不会过多涉足。
在选择某个行业时,我们会考虑国产化程度以及与美的的技术相关性等两个因素。如果国产化程度比较低,然后跟我们的技术关联度比较高,就值得去做,所以汽车行业也是很值得美的去尝试的一个领域。这也是美的汽车业务的一个定位。
观察者网:美的汽车业务的核心部件是什么?技术水平如何,美的将来期望要做到一个怎样的市场地位?
伏拥军:还是跟我们底层技术的关联度比较高的产品,比如电动压缩机、主轴电机、转向电机等,主要还是汽车电动化后的增量原件。
未来还会有冷热管理系统,以前我们只会想到汽车内的空调,但未来电动汽车会有一个能源管理系统,来整体管理汽车内部的制冷、制热等工作,这会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传统的汽车空调只是一个单联机,但未来的汽车冷热管理系统会是一个热泵化的多联机,就类似目前一台中央空调,能独自管理每个房间的制冷、制热等。比如说电动汽车内的电池,充电的时候要冷却,但如果在北方,冬天又需要给电池加热,一部车内的部分区域要制冷,部分区域又要制热,这样冷热场景就会很复杂。
从家电领域来看,这些技术都是现成的,但如果让这些技术集成化、小型化、移动化后搬运到车上,让一套系统应对不同环境下的冷热控制场景,目前还是有着不小的难度。
关于未来的市场地位,其实目前并没有很具象的规划,因为产品线也会一直演变。比如目前美的做了四至五个核心部件,以后也会扩展;在市占率方面,我们希望能做到头部品牌,这几年争取先做到百亿级,这是我们的一个考量。
美的集团目前在全球的研发布局 图片来源:美的集团
关于芯片和工业互联等:美的在整个工业互联网、数智化改造的过程中,主要使用自己的方案,并没有过多的引入外部技术。
观察者网:美仁芯片目前是一个怎样的情况?目前芯片的产能有没有受到影响?
伏拥军:从产业发展的关系来看,家电芯片的制程是14nm以上,目前国产厂商可以制造,因此我们判断这一领域已经走到了国产化的时候;在设计基础上,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在市场上提供了足够的人才;从美的自身而言,本身对家电芯片也有着大量的产品需求,因此美仁芯片的落地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目前我们的芯片已经量产,还是比较顺利的。
芯片的产业分工目前已经十分明确,而且芯片制造这类重资产行业,周期性会非常明显;整个市场大家都觉得目前产能吃紧,肯定会有很多资本投进去,所以未来会缓解。
另外,家电芯片与手机芯片不同,对体积、算力等要求并不苛刻,用普通的制程也可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观察者网:目前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美的的应用或者推进程度如何?
伏拥军:美的在工业互联网中,包括数字化、智能化这块的投入及试点力度还是很大的。美的的理解是,未来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会数字化,只有数字化之后才会有数据挖掘、计算等智能化进程的推进,所以美的的推进是很坚决的。
整体来说,美的在整个数字化的过程中,是做了很多底层开发的,比如美云智数,是利用美的在数字化过程中形成的这些能力进行向外输出和服务,所以美的的绝大多数系统都是自研的,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也主要使用自己的方案,并没有过多的引入外部技术。
美的集团全球合伙人、机电事业群总裁伏拥军 图片来源:美的集团
观察者网:在“碳中和”相关上美的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样的计划?
伏拥军:从商业上来看,“碳中和”在未来几十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赛道,对经济和生活的改变也会非常大,随着绿色能源占比的提高,美的也会在家电产品、电机部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另外,美的也在新一代的冷媒开发方面也有所投入。
来源|观察者网 编辑/周远方

《科工力量》团队重磅推出付费专栏
用23讲内容,基于中国视野
全面解析全球供应链变换之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