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赚钱其实是一件不带感情的事情,尤其是想赚大钱的人,更要把情感和理智分清楚。
我见过许多既想要赚钱,但又抹不开面子觉得这么做low,丢面子的人。于是就在这么中间夹着,做事放不开手脚,觉得不好意思,既想要这样又想要那样。
这种拧巴的状态就这么一直僵持着,最后普普通通过完一生。
赚大钱的人不是这样。他们想得很清楚,他们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不能站着把钱挣了索性就先跪下来,然后闷头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这个时候什么面子啊尊严啊都是浮云。
这样的人行动果断,目标单一,没有那么多顾虑和犹豫,反而容易成事。不信大家去观察一下身边那些比较成功的人,是不是有这个特点?
拧巴的人不可能成功,这话放在哪个行业都成立。
二、找工作不光看简历,更看你的口碑。
你在一个团队,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的口碑如何,大家对你的评价怎么样,合作伙伴怎么看你,老板怎么看你,客户怎么看你,都会影响到你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一点,觉得自己在工作中偷个懒,甩个锅,搞砸几个项目没什么大不了,但殊不知这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你的名声。
名声不好的人,虽然也有可能混得不错,但绝不可能长久,最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名不副实败露了,赶紧逃到下一家公司去继续忽悠人。但行业就这么大,怎么可能让你一直忽悠下去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等到人人都说你这个人不靠谱的时候,才想起来亡羊补牢,那时候就晚了。
三、做任何事不要随随便便All-in. 
虽然有无数先例告诉我们,那些成大事的人一开始都是赌上身家性命All-in 来的,但这是一种典型的由结果来反推原因。
不是每个All-in的人最后都成功了,100个人里面有2个成功了就拼命吹那2个而忽略剩下的98个,这是一种逻辑谬误。
而且那2个成功的人,运气成分不会小,并且摆在台面上的原因肯定不是主要原因。
与其去研究成功的案例,不如好好研究那98个人失败的经历,学会如何避坑比学习怎样成功要靠谱的多。
做事情千万不要抱有赌徒心态,天天想着怎么一把梭哈就能马上会所嫩模,这样血淋淋的例子还不够多吗?
一步一个脚印踏实一点,坚持一阵就会发现这比赌风口成功要快得多。
四、如果你准备离职,下家也已经找好了,但你不知道怎么跟老板摊牌,那么有几个建议可以帮到你。
第一,不要把话说死。就算在职的时候多么不喜欢这家公司,不喜欢这里的同事,也不必把离职的时期当做宣泄自己愤怒的窗口,因为你得不到任何好处。
相反,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除非你打定主意以后再也不在这个圈子混了,否则总有意料不到的时候。
第二,离职理由千千万,但千万不要说是因为薪资太低。
因为薪资低不低,即使老板不知道,HR肯定会知道,所以这不用你说。而且你说出来,对方会觉得如果想留你涨薪就可以了,但涨薪是结果,不是手段。
你需要的不是工资卡上的数字增加多少,而是有机会能充分发挥你的能力从而让工资卡数字上涨。而且单纯靠涨薪留下的人才,公司其实都会防着你。
所以最好的说法是把离职理由往个人发展上靠,比如更大的平台,更看好的行业,更有热情的工作内容,这些才是长远能给你带来帮助的东西。

第三,留下你的体面。我见过许多离职闹得很不体面的人,比如给全公司员工发一封印象怪气的邮件,明里暗里讽刺老板的,这种行为其实很幼稚。
因为这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就算在职的时候公司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你都已经走了,这些恩怨功过就留在原来的地方供他人去评说。
What happened here stay here.

你要做的是好好面对一个崭新的未来。做到离职也能够优雅,而不是留下话柄,让人以讹传讹。
五、多干活儿是不是坏事?我认为是也不是。
如果你是个新人,什么都不熟悉,多干活儿可以让你快速熟悉周遭的工作流程,了解公司的运作模式。虽然这会很累,但累并学习着。
而学习,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如果你是职场老鸟,多干活有风险,这个风险在于老板会觉得你能力强,那以后什么活都往你身上压。
但你可以把风险转变成收益,既然老板觉得你能者多劳,那你就要求能者多得。
做老板的,不会拒绝花2个人的薪水请1个人做3个人的活这种事。但是你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给自己设置一个底线。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精力状况,收益状况来评估多干活能不能带来更高的收益。
如果不能,那么就学会推事情。你可以说自己手上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做,没办法帮忙。
我见过厉害的人,把自己一周的工作量拉一张Excel表出来去找老板谈的,用数字去说服老板。
老板也是人,心里那点小心思大家都知道。只要你擦亮眼睛,咬定自己的底线,老板的PUA是很难伤到你的。
如果真遇到那种不讲理的老板,你可以试着在保证完成重要工作的情况下,故意弄砸几件没那么重要的事情。
然后跟老板无奈地表示你尽了最大努力多干活,但事实证明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做得好。
这时老板心里会懂,不会故意再为难你。因为这时候生产力已经变成负数了,继续这么下去吃亏的是他。
六、说几个职场上边际效益很低的现象。
一. 频繁且时间长的会议;二. 芝麻小的事都需要写的邮件;三. 需要层层上报反复确认的工作流程;四. 没有下一步具体行动的小组讨论;五. 明知不可能改变结果还在据理力争的蛮劲。  
以上。
 | 张良计(ID:zhang_liangj)
作者 | 张良计;编辑 | 时刻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