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被“逼”出的真相,对于各方来说是个多输的局面。
- 1 -
昨天,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终于把49中坠楼事件完整经过报道出来了,情况说得很详细,图文和视频都有,没看过的看这里《监控画面公布!还原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经过
》。

其实看完整个详细报道,对比之前的公告,没什么出入。

之前的公告和报道,我注意到两点:

1、个人问题轻生,2、坠楼原因比较复杂。
现在证实确实如此,该名学生的个人问题是情感问题,也留下遗书,曝光的视频显示跳楼前还存在割腕自残情节。

想了一下,为何警方前期要模糊这些信息?

一是示范效应
,在对所有此类事件,包括未成年人自杀、恶性社会事件,很容易被模仿,这次公布的遗书和割腕,家长之前已经知道,公布出来不止对家长是二次伤害,是否有示范效应也不好说,但还是被“逼”公布了。

二是保护另一个未成年当事人,就是那个无辜被卷入事件的女生,如果公布出来势必会遭到网暴,成都酒吧女生就是前车之鉴,如果再想不开岂不是又增加一个悲剧。
三是警方估计是不愿意扩大影响觉得只要学校和家长知道真相就好,毕竟马上也要高考了,恢复学校秩序更重要,你注意到,公告一直强调:家属无异议,说白了从官方的角度,这事本身其实和公众没有太多关系。
这么看来,所谓的傲慢,其实是苛责了。
但你也没办法去指责那位失去孩子的母亲,一个处在巨大悲痛中的人,对于难以接受的事实,充满各种猜测是可以理解,这是本能的反应,她需要抓住任何一点信息来支撑自己:这不是真的。
这份被“逼”出的真相,对于各方来说是个多输的局面。
所以,问题出在哪里?

- 2 -
先来说说网友。
新闻发出之后,我看了网上的评论,分为两派:

一种认为正是因为前期的质疑才让真相公布与众,大家应该感谢他们。
一种认为传播虚假信息,廉价的正义感,对事情起到反作用,应该处罚。

说实话,这种截然相反的撕裂感在网上随处可见。
每一方都在坚持自己的心中的正义,而丝毫不去考虑其他人的处境和想法,也完全不愿意去了解其他人的想法。
总的来说,我对双方观点都抱有善意,觉得他们初衷都不坏。
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要说更认同第二种,因为我对所有情绪化的、甚至是狂热的东西都会本能地保持一点警惕,因为它们时刻处在“失控”之中,最后多数也被证明是远离真实的。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感性,我看了网上太多满含热泪、义愤填膺的文章,但说的很多都是概念、猜测和情绪。
我理解他们的初衷,但是这种情绪化的方式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

用情绪代替思考,用共情代入逻辑,确实很爽,但是弊大于利。

社交媒体的情绪化的传播除了真实性存疑,
还有就是没有边界和分寸
的,它是一把双刃剑,你挥舞它的同时也在割伤别人或者自己。

这是我们所有人在社交媒体时代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再来说到相关部门。

应对舆情是一方面,我相信成都有关部门已经吸取了教训。
其实另一方面是要想想为何大家都不愿相信公告,而是相信谣言。

这里除了网友和社交媒体自身的原因,其实还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那就是媒体去哪了?

在官方和民间之间,专业媒体是最好的理性的缓冲层。
官方很多时候都是程序化的,民间都是感性的,沟通如果出现障碍,媒体可以很好的化解。
看这次事件,媒体深度报道一出来,所有谣言一扫而光。
特别是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更需要专业媒体的客观报道。

最后说说孩子。
学校教育只是一方面,家庭的教育更为重要,未成年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多关注孩子,多陪陪孩子。

最后桑桑还想补充两句
从调查、取证、走访、形成结论、发布详情

也需要大量的时间
我相信为了这个案子很多人不眠不休
短短4天时间就发布了这份长长的报告

我个人认为是迅速及时的
在信息真空的时候

也是谣言最活跃的时候

我们可以持续关注保持热度

但是不要陷入对阴谋论的狂热中
无论是说母亲背后有什么人
或者化学老师手眼通天杀害学生

又或是境外势力的策划等等

这都是在否定我国的安全底线
传播这些谣言

才是真正的负能量
但本事件也不是没有应该改进的地方
就像人民日报里说的

官方报告不应该那么硬邦邦

对于逝去的生命
要有温度和人情的一面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