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镜》
偶像选秀,最近又“出圈”了。
一边是误入选秀场的反内卷第一人利路修,一边是蒙牛、爱奇艺打投方式设置不合理,导致大量牛奶被浪费,进而道歉,节目组终止节目录制,取消决赛。
从 2004 年,第一届超级女声打开中国内地的选秀元年,到现在,选秀节目多到我们永远分不清哪个团是从哪个节目出来的。
“偶像”一词经过十几年的演变,在当下社会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身为偶像的他们究竟如何定位自己?
作为“初代偶像”,李宇春也许是这一问题最具发言权的人。
· · ·
偶像是质疑,是生意,
是忍辱负重
对谈:许知远、李宇春
许知远:你觉得你最初出道的时候,像一次集体无意识的狂欢吗?
李宇春:我觉得起码当时大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所以我不认为那个是完全无意识的,但它的确是场狂欢。
许知远:2005 年那场以你为中心的狂欢,突然强迫你进入一个完全被包围的空间,那种被包裹的甚至孤立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李宇春:其实在 2005 年的时候,大家并不知道什么是选秀,也不是特别知道它结束之后意味着什么。对我来说,不过就是喜欢音乐,读了音乐学院,去参加了一个唱歌的音乐节目,然后就莫名地被大家关注了。等结束之后你才发现,生活已经回不去了,但没有人告诉你为什么。而且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成熟的演艺经纪公司,甚至现在,我依然认为很多经纪公司还是一脸蒙的状态,只会不断地炮制节目,并不懂得如何去全面地培养一个艺人。虽然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什么本质的改变,只是花在节目上的钱变得越来越多了。
许知远:所以其实本质上对人并没有那么看重?
李宇春:我觉得没有。比赛结束之后,没有人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做这个方案,为什么要拍那本杂志,为什么要接这场活动。而我们那时都还小,什么都不太知道,一切就已经这么开始了。但是我那个时候,还是怀着非常美好的理想,想成为一个职业歌手,就会有很多猜测,觉得接这些可能就是我的工作吧,就这样一直走,一直走。
即使后来,我觉得自己已经打破很多东西了,我觉得我已经做得够可以了,但一件特别小的事就会把我打回原形。那次是我突然去了台湾,晚上去逛一个很小的夜市,当地人比较多,我突然发现,我对人还是有恐惧——可是明明已经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以为我早就不是这样的了。我就在人群中不停地往前走,一刻也不敢停下来,我的同事在后头一直叫我,要不要看这个,要不要吃那个,但我根本没有心情。虽然没有人拍你,也没有人看你,但就是对人群有某种恐惧。回来之后,这件事我自己想了好久,我觉得我应该是受到了一些伤害的。
许知远:这是哪一年的事情?
李宇春:没多久,就前几年。这事对我打击特别大,我觉得我还是没有做好某些准备。
许知远:从 2005 年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你在这么一个不断变化的阶段里一直保持着上升,到底是什么原因?
李宇春:2005 年,我二十一岁,大家刚刚开始关注到我,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包括各种不友善的声音。很多人会觉得,凭什么是你拿冠军,其实我也很想问这个问题,为什么是我。
所以,一方面我对自己也有很多疑问,另一方面也有年轻人那种“我偏要证明为什么是我”的欲望,这反而成了一直激励我不断向前的动力,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生命题。但到了十年的节点上,这个命题开始变了,因为过了十年之后,好像突然关注的不再是我这个个体,我也不再需要去通过某个东西来自我证明,当我发现我关注的东西变得不太一样了,那种伤感好像就随之结束了。
也许未来,我会有新的伤痛,到那时候再说吧。
许知远:是一种新的自由的感觉吗?
李宇春:不是刻意的,是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许知远:一个好的观察者、旁观者都喜欢自省,你刚才的话就很有自省者的自觉。
李宇春:我确实认为我有善于自省的这一面,但开放性并不够。
许知远:你的这种自省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从小就有吗?
李宇春:应该还是在二十一岁之后比较强烈。
许知远:还是被推到那个地方之后,是吧?
李宇春:对。也许就是因为那样,你才会飞速成长。
许知远:像坐火箭一样突然就蹿上去了,那到底是什么感觉?因为大多数人很少有这样一种境遇,一下子被推到某个陌生的高度。
李宇春就是有很多问号。各个方面都充满了问号,但没有人可以帮你解答。
许知远:你怎么看你那些追随者的热情呢?那种非常充分的热情,你了解多少?
李宇春:这么多年来,我自己其实也会观察到他们的一些变化。首先我是不愿意把他们称为“粉丝”的,更多的时候会称为歌迷,“歌迷朋友”。我同时还会观察到他们的一些生活层面的变化。在我更小一些的时候,我并不觉得生活带给了我和大家特别不一样的东西,那时我们都处在一个特别简单的年龄,可能同样都在面对着学业,面对着自己刚刚起步的梦想,并没有经受过多少来自生活的鞭打,更不要说面临什么家庭责任,或者是结婚生子之类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看到彼此的人生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走向,尤其我的一些同龄人会带给我一些特别的刺激。我开始关注到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伤痛和小温暖。以前可能大家做了一件什么特别的事情,我会觉得很感动,但现在也许只是对我说了一句话,很写实的一句话,我就会特别感动。我觉得这是一个改变。
另外,我不是一个善于使用社交网络的人,同时我也觉得,在网络上发一些碎片式的东西,还不如积攒着能量好好写歌。那我们之间所能有的全部联系,无非就是演唱会,或者偶尔在一些公开的商业活动上见见面,然后各自生活。
许知远:你肯定会观察到这种社会现象吧——就是你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你有一种很强的亲密感,你生活的一切细节他们都关心,但实际上你又是离他们很远的一个人。这对你来说会产生矛盾感吗?而且中国当下的这种粉丝团现象,应该是从你身上开始的吧?
李宇春:不是吧,是吗?
许知远:我觉得应该是,以前当然他们也会追星,追罗大佑,追李宗盛,但并没有形成这样一种崭新的歌迷组织,虽然我也不喜欢“粉丝”这个词,但没办法,这个组织强调的就是“ fans ”这个词。和过去那种观赏你、喜欢你、买你的 CD、听你唱片的歌迷不太一样,他们形成了一个互相需要的组织,其实某种意义上你也变成了某种借口。这是个变化。
李宇春:我觉得这是节目带来的,因为《超级女声》是一档成长型的节目,它不是说呈现一个歌手、一个艺人最具光芒的样子,它当时让观众看到的我,还是一个留着非主流发型的我,然后就这样一步一步在他们的注视和陪伴下成长起来了。这一点可能跟别的节目都不太一样。
许知远:所以你是他们的一个标杆,或者说是他们成长记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
李宇春:其实我没觉得这么重要。
许知远:在偶像和他的追随者之间发生的事,我挺好奇的。你觉得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的个人精神在减少吗?或者说是因为每个人的孤独感在增强,过去的纽带在消失,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纽带关系吗?
李宇春:我个人其实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可能节目形式或者节目导向会呈现出这样的价值体系,但是我自己其实从来没这么想过。包括比赛结束后,很多人问我,“你上《时代周刊》时是怎么想的”,我说不是我上的《时代周刊》,是节目,那跟我其实没什么关系,我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所以我应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许知远:成为符号对你意味着什么呢?
李宇春:有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好笑。有一次我去看威尼斯双年展,里头有一个作品叫《大卫》。那个作品很有趣,它用影像表达的是,每个人都去看大卫,有的时候远,有的时候近,有的时候他被印在 T 恤上,有的时候他被印在卡片上,而有的时候我们破坏他,又仰望他。我们每个人都在消费他,吃掉他,但我们却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知道他是谁。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卫是谁。当时我坐在影厅里,把这个视频看了三次,反复地看。
许知远:但有些时候 icon 是很有力量的,比如马丁·路德·金这样的人。你想成为这样的 icon 吗?
李宇春:其实我特别想跟你聊,偶像到底是什么?我想到这个命题的时候,会填好多词。我当时就想,我要跟许老师做个游戏,来填偶像是什么,你填一个,我填一个。我们要不要这样填一下?我先来的话,我觉得偶像是质疑。
许知远:我觉得偶像也是信念。
李宇春:偶像是生意。
许知远:生意是吧?偶像也是价值。
李宇春:偶像是忍辱负重。
许知远:偶像也是大放异彩。
李宇春:你填的都是褒义词。
许知远:对应一下你嘛。偶像其实本该是个很有力量的词,只是在当下语境里,偶像被廉价化了。
李宇春:我今天刚好也使用过“廉价化”这个词。他们让我看节目选手的一段表演时,选手就总在比心。
许知远:我最反感这个。还有我每次听到“为了梦想”这样的说法就头疼。
李宇春:然后我就说,如果你每一首歌都比心……
许知远:哪儿来那么多心?
李宇春:对啊,那个心不是应该留给你爱的人吗?如果你每首歌都比心,那个心就廉价了。所以我就觉得“偶像”这个词吧,可能越来越薄了。
许知远:现在世界上的一切都薄了,我们的一切都在通货膨胀。
李宇春:是,就是越来越薄了。所以在聊到“偶像”这个词的时候,有的时候我并没有多少正面肯定,但是我心里还存有一份相信、一份肯定——就是我相信偶像是一定会有很强烈的精神力量。
许知远:比如我们刚刚谈到的,总有这样的人,你在听到他的歌时觉得温暖,有力量。那么,像“李宇春”这样一个符号,你希望它意味着什么,又留下些什么呢?
李宇春:我不敢说希望李宇春她多有才华,多有天分,或者多么耀眼,但我希望可以说,她一直在寻求着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且在面对她仅有的一些追随者时,她可以传递更好的东西给大家,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更大的世界分享给大家。我觉得这样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许知远:其实我看到的很多年轻人,他们被推到一个舞台之后,只有很少的人可以把它变成更大的舞台并且继续向前,大部分的人会收缩,或者停在那个地方。你为什么好像可以去打破这个边界,然后去拥抱它呢?
李宇春:因为我觉得那个世界太小。我现在回望从前,最令我引以为傲的,就是我可以对十年前的自己说:“我没有停留在你创造的那个小小的价值上,我还在往前走。”
(上文节选自《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 (全四辑)》)
· · ·
作者 - 许知远&《十三邀》
视觉 - 陈麟

本期编辑 - Di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