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把马克思那句著名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理解成这样一个意思:人生来就在人情束缚之中,脱离了社会你自己什么都不是,你的人际关系才是你的本质,所以不要闹个人主义情绪。
但这种理解与原意相去甚远,其实马克思这句话完全可以用来确立人的主体性。人的社会性和人的独立性完全不是对立的关系。举个例子,当我和某个朋友进行比较深入的交谈时,通过我们创造的语言,我们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我,并从对方身上更加确认自己是独特的。也就是说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我感到自己更加独特了,但这种独特是基于我们两个人有共同的认识或者情感,也就是我的社会性。如果我不和任何他者进行交流,我的独立性反而是虚假的,是一个空壳。艺术家的作品越是具有独创性,也就越是能够引起人们最普遍的共鸣,而且往往不会因为时间久远而丧失魅力,媚俗的浮躁的作品,虽然短期里可能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看上去很有“社会性”,但其实这种关系是非常薄弱的,时间一过就被遗忘了,反而是“没有关系”。
马克思说:
“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作为抽象物同个人对立起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从这种观点出发,很多人所理解的那种压抑人、否定人的集体关系,在马克思看来就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在压抑人的集体关系中,个人是被虚无化的非存在的,他像被驯服的动物一样活着,他的个性太弱小了甚至不存在,而他人和自然界对他来说是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他的感受,他的意志,他的思想都被封闭了,都不能打开,没有自我也就”没有关系“。
因此,社会关系首先不是指个人与外在的实证的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是指一种精神上的关系。这也意味着,人在独处的时候也是有社会性的,也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关系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关系。(所以下一次有人拿这句话对你说教时,你可以说:我的存在本身就是社会活动,我做任何事情包括叛逆也是具有社会性的)正如马克思说:
“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不仅我的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都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存在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举个例子,我在欣赏美景时,我其实就分化出一个“看到美的我”和一个“看到我在看到美的我,或者我想象另一个人看到这幅美景时的感受,这另一个人其实也是我的自我,我通过与另一个自我的交流进一步确认了我的感受,这同样是一种社会活动。比如说通过写文章,我内心里一些模糊的想法在被写出来后才更加确认,这个写成文字的想法本身就是另一个自我,我必须与这个他者才能够让我的自我进一步涌现和生成,最终发展了我自己。
也就是说,我的审美活动,创造活动,实践活动,我的自由并不可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这并不是出于被迫或者无奈,而是一个必然的结论:我的情感只有在被另一个人感知和理解到的时候才变得更真实;我从我创作出来的作品,从我的劳动(本来意义的劳动)中看到了我的本质,也看到了我和另一个自我之间的关系,因为作品身上就凝结着人的社会关系。
在我个人的生命表现中,我直接创造了你的生命表现,因而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马克思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