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部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很多人知道了一个新名词:阅读障碍。
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这种阅读障碍全名为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DD),指的是个体在一般智力、动机、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等方面与其他个体没有差异,也没有明显的视力、听力、神经系统障碍,但其阅读成绩明显低于相应年龄的应有水平,处于阅读困难的状态。
具体是什么表现呢?比方说,对一部分阅读障碍的孩子来说,在我们眼里正常的文字段落,在他们眼里,这些字就像长了脚一样,可以到处跑,甚至还会变颜色。
所以,他们经常会跳读、串读、漏读、读错。除此以外,他们还常常有刚学就忘、笨手笨脚的问题。
但是,在读写之外,这些孩子看起来又没什么不一样,智商正常,爱好正常,性格正常。
这就导致了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学习不好”,所以不少人会把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称为“笨孩子”、“懒孩子”。
但今天看来,这完全是一种误读。学不会,成绩差,不是孩子的错。国内的调查显示,5%到8%的孩子都有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国内有几千万个孩子都是阅读障碍患者。
之前,常爸就专访过这方面的专家,详情戳文《得这个“病”的孩子成绩差、识字困难,大多数家长却从没听说过》
但直到目前,大众对于阅读障碍的认知依旧少得可怜。所以能看到《我不是笨小孩》这样的纪录片,常爸非常欣喜。但是,在看完片子后,常爸发现了一个现象:
这些阅读障碍的孩子,似乎都出生于高知家庭。
学霸父母,学渣娃?
纪录片里的校校,就是个在课堂上坐不住的孩子。
活泼、调皮、爱耍嘴皮子,校校的学渣属性在一年级就显露无疑。别人都考双百,他才考了65分,后来经医院诊断,他同时患有多动症和阅读障碍。
但校校的姥姥却毕业于清华大学,父母也都受过高等教育,是典型高知家庭的配置。
另一个孩子群晓,他性格敏感、好胜心又强,但因为阅读障碍,无论怎么努力,成绩就是赶不上别的同学。
他的妈妈和爸爸也都是高知,在当地有着体面的工作。但为了群晓的成长,父母不惜远赴外地,只为了找到不那么看重成绩的新式学校。
妈妈辞掉工作陪伴他的同时,还担任了学校的老师。
白若汐,每晚写作业,都要和父母大战一场,考试最好的成绩是倒数第三名。而她的姐姐却是典型的学霸,奖状拿一堆,还考上了重点高中。
姐妹俩高低立现,若汐在家里,就已经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
妈妈和爸爸都非常关心若汐的成长,通过给女儿换一个环境更友好的学校、报舞蹈班等课外班的方式,希望能够在其他地方给孩子找到被认可的机会。
虽然纪录片中并未详细介绍这几对父母的学历和工作的具体情况,但从居住环境、父母的谈话中不难推断,这三个家庭都是典型的城市中产家庭。
就连《我不是笨小孩》的导演李瑞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到,这些家庭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父母都是高学历、高智商。
难道高知家庭的孩子,真的更容易患阅读障碍吗?
没有看见,不等于不存在
其实,早在2019年,英国的一个阅读障碍研究组织就曾提过,他们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被诊断为阅读障碍的比例很低。
但与此同时,英国监狱里近一半的人都有读写困难问题,但很少有人被确诊为阅读障碍。
问题出现在哪儿?我们来看个例子。
2017年10月,英国女孩谢莉被确诊为阅读障碍症。她的父母花了400英镑,才得到这个准确的结果,而这仅仅是测试费用,还不算后续治疗费用。
据统计,近一半的受访家庭,为了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平均每年花费1000英镑,相当于人民币9000块。
也就是说,贫困家庭的父母,受经济能力所限,就算知道孩子有读写困难的问题,也不会去做阅读障碍的诊断。
同时,私立阅读障碍学校,也往往出现在比较富裕的地区。比如,英国有一半的阅读障碍专科学校位于最富有的两个郡,而最穷的10个郡,一个这样的专科学校也没有。
这就意味着,贫穷家庭的孩子更难得到确诊。
在国内,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中文阅读障碍研究先驱,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舒华教授曾指出:
“我们曾经在北京怀柔城乡做过大规模的筛查,农村家庭环境较差的孩子阅读障碍的比率不低,甚至更高一些,因为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阅读困难的症状。”
这段话总结起来有两个重点:
 农村家庭或贫困家庭的孩子,患阅读障碍的比例并不低。
高知家庭的孩子之所以确诊率高,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先进的教育意识,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带孩子去求助专家。
而贫困家庭的父母,他们既没钱,也缺乏相应的认知,更容易把问题归结为“孩子笨、不努力”。
 农村家庭或贫困家庭的孩子,患阅读障碍的比例其实更高于城市高知家庭。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有些轻度阅读障碍的孩子,不需要求助于专家,只需要借助父母的帮助和引导,就能追上普通孩子。
而城市高知家庭的父母,普遍具备鸡娃意识,也具备鸡娃能力,靠着家庭助力,就能帮孩子克服阅读障碍。
而贫困家庭的父母,既没有引导孩子的意识,教育水平也有限,只好任由孩子自生自灭。
总结起来就是——
阅读障碍不是高知家庭的专利,而是我们所有家庭都可能遭遇的问题。
关注阅读障碍,需要全社会的力量
在得知孩子确诊阅读障碍后,校校、群晓和若汐的父母,第一反应都是自责。他们责怪自己没有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没有理解孩子。
但这其实不能全怪父母,毕竟缺乏对阅读障碍的了解,是社会的普遍问题,甚至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并不深入。
不过,目前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团体,开始关注阅读障碍的孩子了。
其中,深圳卫宁读写障碍中心,是目前做得比较好的一家,他们是专门提供读写障碍支援服务的公益机构。(声明:我们与此机构无任何商业合作)
网址:http://www.weiningdys.com/index.shtml
常爸特意查阅了这个公益机构的官网,里面有各种关于读写障碍的知识普及,还能给家长和孩子提供检测。
其中最让常爸惊喜的,是一个阅读障碍初步筛查测试:扫描下方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在家给孩子做一个初步测试了。
这个测试表是根据香港小学生读写困难行为量表制作的,总共有37道题,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提交答案后,很快就能看见测试结果。如果孩子的得分在16分以上,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得了阅读障碍。
当然,这个结果并不能作为孩子确诊与否的证据,只是给家长们做一个参考。
如果有家长想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除了联系一些靠谱的公益组织,还可以咨询各地专业机构的精神科医生。
目前就拿北京来说,据常爸所知,“北大六院儿童门诊”就可以接诊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科室里多位专家均有研究“儿童学习困难”的经验。
如果有需求,可以向这些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除了专业帮助,孩子最需要的,是理解
在纪录片中,校校、群晓、若汐这3个孩子,在他们有限的人生体验中,“被嘲笑”是共同的阴影。
校校,因为成绩差被同学骂“垃圾”,被竖中指。但是,这些他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而是选择了自己一个人消化。
群晓,因为嘴笨,总是被同学欺负。他说,自己不想回忆那段饱受欺凌的往事,那已经成为一团模糊的阴影。
若汐,因为成绩差,被同学嘲笑,被老师当众呵斥:“你不好好学习,就把你开除了得了!”第二天,若汐就发起了高烧,再也不敢去学校了。
在以“成绩为王”的单一考核体系中,他们就像是搁浅在沙滩上的鱼,每天都生活在挣扎和绝望中。
看到这些孩子落寞的神情,看到他们努力追赶的样子,常爸真的很心痛,这些孩子太需要理解,太需要帮助了。
而片中三对因为“阅读障碍”而改变人生走向的父母,也在挣扎之后,选择了接受真相。
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这个命题,其实适用于所有父母。因为世上没有完美的小孩,正如没有完美的成人一样。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发现每个孩子属于自己的优势,创造适合他们的生长环境。
对于阅读障碍的研究,今后一定会更加深入且专业,而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接受那个不完美的小孩,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和关爱
最后,以一位老师给群晓写的信作为结尾,希望能给所有孩子和父母一点儿力量:
每个人都无法奢求别人对自己的理解
你要有不被理解的准备
就连我们自己
练就理解别人的品质
也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
你周围大部分时候 
大部分人都是善意的
而且是可改变的
遇到困难没有关系
一点一点感受周围的美好
就像你来感受我一样
你一定可以感受到
每天更幸福一些
❖友情提醒:
我们的爆款课《动画版亲子英语》这周日就要永久取消打卡0元学的活动了,有需要的家长请尽快入手。这门课重点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但课本上却不教的英语。
你知道孩子大便、小便、便秘怎么说吗?你知道开关水龙头怎么说吗?你知道穿衣服套头、提裤子怎么说吗?你知道炒蛋怎么说吗?煎蛋又分单面煎的鸡蛋和双面煎的鸡蛋,分别怎么说?不知道的话,欢迎加入我们亲子英语的学习:
1
END
1
点击图片,进入商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