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了,实在没法忘记这件事。

没法忘记这个画面。
一个在母亲节当天失去孩子的母亲,捧着遗像,被拦在校门之外,而教学楼上还高悬着“求真求实,至善至美”的校训。
成都四十九中学高二学生坠楼身亡。
警方已经通报,排除刑事案件,家属也对调查结果没有异议。
一场原本并不复杂的案件,为何引爆了舆论,为何让人愤怒不已?
连央视和《人民日报》都发表评论——

“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才可能消弭质疑。”
“高中生坠亡通报请少一些硬邦邦。”
可即便是这样,事态发展也越来越诡异。

有些话,该说清楚。
01

揪什么,你们不该揪一个母亲
事件首先由坠楼学生的母亲(下文称“林妈妈”)在网上曝光,她向网友求助,向学校要一个说法。

对于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们无从知晓。
唯有质疑:
1、从学生坠亡到通报家长这段时间内,学校做了什么?
2、学生当时为什么会出现在知行楼(办公楼)?

3、事发时的监控坏了吗,如果没坏,可以公布吗?
这些问题,等到现在依然没等到一句学校的正面答复。

等来的,却是对一位母亲的盘查。

11日下午,有文章声称联系到了林妈妈,交谈后判断,林妈妈“满嘴谎言”。
为什么呢?
文章指出,救护车7点就到学校了,林妈妈却在微博上说8点半救护车到;

和校方领导交谈几个小时,却说学校不让进;
说自己被封号了,结果没有封……
总之得出的结论是——

死者的母亲在故意带节奏,目的就是一个,“要钱”
不得不说,Sir还是低估了某些人无耻的程度。

在一个公共事件中,他们不去问责公共机构,反过来先审查极度悲痛中的死者家属。
Sir当然不是要说什么“弱者一定有理”。

这位母亲的表述有没有可能失实呢?

有。
可能是她在精神不稳定中记忆出现偏差,可能是和学校沟通不畅导致的误会,也可能是故意夸大某部分事实作为一种引起关注的策略。

但不管她是否有瑕疵。

都不会改变——
一,林同学坠楼死亡,这是事实。

二,学校需要向大众公布真相。
今天,有的人动不动就在别人的言论里找茬,找到一点疏漏就一竿子打死,再诛心地冠以别有用心、造谣传谣、带节奏的罪名。

但是人怎么可能保证自己说的话百分百都正确。

即使说错了,又怎样呢?
比如林妈妈在微博中说救护车是8点半到的学校。

如果这个时间不准确,那么学校完全可以出来说明情况,事实不久清楚了吗。

但是,49中的公告中偏偏没有一个细节——

相当于,他们故意陷自己于被动,把麦全部递给了林妈妈,可不就只能她说什么是什么了。

为什么一件学校本可以说清楚的事,自己非要闭麦,再让别人“皇上不急太监急”地跳出来澄清、爆料、反转……

揪住一个慌不择言的母亲。

就揪住了真相吗?
什么时候,我们的声讨、质疑的手术灯,不是指向问题所在,只敢上下打量颤颤发抖的弱者。

一个生命的消逝是悲剧。
一个生命的重量被如此冷漠绝情地消解,更是我们所有人的悲哀。
02
你不相信微博,但林妈妈只有微博
这两天来,各种“内幕”消息漫天飞。

什么“化学老师”,什么“割腕”之类。

抱歉。
Sir一个也不采信,因为编的太没有技术含量。

生活在一个后真相时代,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我们早就深有体会。
但困惑的是——

除了网络信息,我们还有什么?
就连那篇质疑林妈妈的文章中,“救护车7点钟到学校”这个信息点是从哪来的呢?
还是出处不明微博。
并非所有网络消息都不可信。

我们缺少的,是对信息专业的调查和识别。

这个工作,过去是由
媒体
替我们完成的。

前几年我们还在感叹,深度调查的消逝;现在我们惊讶的是,连都市新闻也快没有了。

在49中学生坠楼事件中,你看不到一家媒体对事件的还原报道。

只有所谓“有一点理想的记者”,用不符合新闻采编规范的口吻,和不可考证的信源,拼凑出的所谓“第一手资料”。

如果有正规媒体跟进。
情况会如何呢?
去年四川当地的民生节目还能看到现场救援场景。
雅安市一名约18岁的孩子从楼上坠入杂树丛中,救援时孩子神志尚清醒。


反复哭喊着:“妈妈,我不想死啊!”
△ 图源:成都全接触
再往前。

有学生坠亡,质疑四起,但媒体清晰还原出事情经过后,剖析原因之后,可以打消了大众的疑虑。
△ 来源《华西都市报》
今天,大家的愤怒,不在于认定林同学的死因一定有什么阴谋论。

而是在于从头到尾含糊其辞的态度。

发生了什么?

不重要。

只要一个“无异议”——

如此这般。

对于民众知情权的尊重在哪里?
对生命最起码的敬畏又在哪里?
还记得16年曝出的校园“毒跑道”事件吗,同样关系学生安全。
全民聚焦之下,北京相关学校开发布会,表示全力清除背后的不良商家。

此外,各家专业媒体当即加入报道,曝光毒跑道生产窝点,聚焦曝光毒跑道背后的利益链条。

尽管“毒跑道”和“学生坠楼”一样,不会因为一段时间的报道就得到根治。
但起码证明了一件事,当相关机构和媒体披露的情报够快,够详细。
公众就少了猜疑,谣言也少了生长的温床。
这些经验,应该早就不是一家部门的“独门秘方”。
可今天学校里有学生突发意外,最后往往是一纸公告,告诉你,别再往下问了。
这样,就是家属,以及社会大众要的真相的全部了吗?

你是否还记得。

一起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件,应该有发布会,应该有多角度的新闻报道。
当这些都越来越罕见之后。
49中坠亡学生的母亲,能够相信和依靠的,就只有微博了。
03
谣言止智者,是一种敷衍
“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今天都说烂了。
但是你变“聪明”,你不信,谣言就会消失吗?

Sir要说一部电影,精准的展现过谣言是怎样诞生并盛行的。
《误杀》。
事实:李维杰女儿误杀了素察。
李维杰想要事实:素察的死和女儿无关。
高智商的李维杰设置了一系列的误解和伪证,最后瞒天过海。
某种程度上说。
他成功让一条“谣言”,畅行世界。
但你想想看,成功的是他的智商吗?
无权无势的他,通过一些小聪明,就能糊弄全天下的人?
答案,在于他的对手。
他太知道警察的软肋。


电影里警方作为公权代表,平日已经招惹许多民怨。
基层警员桑坤,经常以权谋私,敲诈百姓钱财。
有人举报,直接拳打脚踢,拔枪。

查案的时候呢,更过分。
没有证据擅自拘捕百姓;把李维杰一家人关在屋内审讯,不允许任何旁人了解情况;为找寻尸体,强行刨开百姓祖坟,殴打抗议者……

而当民众看到李维杰设下的“替罪羊”时,他们亲眼确认警方冤枉好人。

愤怒的人群,把石头丢向了局长官邸,砸烂警方设施。
李维杰战胜警察局长的最大的筹码。

不是自己的“智慧”,是民众对公权机关的不信任。
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提出过一个概念,“塔西佗陷阱”。
当公信力丧失后。
无论说什么,那么流言注定会压倒事实。
反过来说。

只有公开、透明、真诚,才是击破谣言的终极武器。
寄希望于“智者”,只是一场空谈。

试问。

如果你什么也不说,我们什么也不知道,那么什么样的智者又能分辨真相和谣言呢?

心理学家费斯廷格针对1934年印度发生的一场大地震,对提出了一个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
1934大地震后,可怕的谣言传遍整个印度,谣传内容为,此次震区以外某地区将会有范围更广、震级更大的地震发生。
这些谣传没有任何科学证据,人们为什么会散布这种悲惨的、令人焦虑的谣传?
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灾害他们会产生极大的恐慌;另一方面,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灾害还会继续发生。因此,继续的恐慌就显得“证据不足,或者不应该”。
这就是认知失调。
在认知失调的压力下,人们会尤其关注各种小道消息,并且不加批判地把这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实际这就是"谣言"的初始版本)当作事实。
通常情况下,这些谣言往往是宣称灾害会进一步降临,也仅仅因为这样的谣言,才会被认知失调的人们所接受。
有了谣言,就可以为自己的内心的巨大恐慌提供“正当"的理由,就可以消除内心的认知失调。一方面人们会主动地需求谣言;另一方面也会为了“以防万一"而散布谣言。
因此,造成谣言的迅速散播,甚至造成更大的恐慌。
这说明什么?
当真相迟迟未至。
那情绪势必驱动人们编织,合理化谎言。
谎言,其实是为自己的内心的巨大恐慌提供的理由。
这正是这次事件Sir看到的扭曲。
林妈妈,和众多林妈妈的我们,追寻真相,也并非只是为了惩罚什么。
其实只是要一个沟通的渠道,对一个生命失去该有的尊重,对活着的人应有的交代,也是一个我们还能相信未来的理由。
同样的,即使那个母亲说的不全是事实,她也不该得到过多的指责,她经受了巨大的悲痛,也经受一整面没有回声的墙。
在她撕心的叫喊中,你如何能挑剔其中的不完美?
别骂每一个不明真相的群众。
更别骂她。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