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事变,见字如面 
2021.03.22
01.
这些天,“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一度引爆热搜。
引起全民广泛关注的,不是战略对话中的具体内容,而是中国在会议开场时面对美国的无理和双标一反常态的强硬态度。
被震惊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国民。
美国CNN记者在视频报道中多次重复用“极其震惊“和“罕见”来形容两国代表的交锋,现场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美式双标”像是国王的新衣一样,除了它自己以外,人人都知道这个国家霸道、蛮横、不讲理,还总是说一套做一套。
但大多数国家,面对这个以世界灯塔自居的武林盟主,并没有拥有反驳和抗衡的能力。
当然,中国除外。
在对话前夕,美国便开始在背后搞小动作。
一边拉拢中国周围的国家集体对我方施压,一边打着香港问题的旗号对中国官员进行制裁。
即使在对话进行中,美国代表也在尽情展示着霸道和双标这两个美式特产。
他们在补充发言时一边说着“一个自信的国家能够正视其不足之处”,一边在中方想要进行补充时驱逐媒体。
他们指责着中方不遵守外交礼仪,发言超时,却好像忘了几分钟之前,他们自己的发言也超时了。
他们一直强调自己国家崇尚民主和公正,但几个月前引爆美国的“黑命贵“运动好像恰恰证明了民主和公证的缺失。
2021年了,美国仍旧时常以一种“世界都是老子的”心态和其他国家对话,对他国国内的事务指手画脚,认为世界还是那个世界。
然而,中国早已不再是曾经任人打压,忍气吞声的中国了。
这世界,已悄然换了模样。
02.
120年前,同样是在辛丑年里,清军向“八国联军”宣战后接连战败,一再崩溃。
宣战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便沦陷,慈禧在逃亡途中命人留京乞和。
乞和”这个词是非常没有骨气的说法。
各路人马一路打打杀杀到自家门口,连自己的老窝都被人端了,但是为了能得到一时的喘息,只能求着人家放一条生路。
在经过各种斡旋,一再退让和所谓的“谈判”之后,清政府签下了《辛丑条约》。
历史课本中一直用丧权辱国”这个词来形容这个条约。
我一直记得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辛丑条约》的订立,标着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仅仅一句话,却夹杂着无尽的屈辱。
按照约定,清政府需向侵略者赔款、允许他们派兵驻守、协助侵略者镇压反帝的人民和官员,派亲王向德日两国道歉。
换句比较通俗的话来形容当时的场景,就像是一伙人突然闯入一个人家中,毁坏了他的房子和田地,还把他打得遍体鳞伤。
可是这个人为了保住剩下的破铜烂瓦,只能让他们住到自己家来,赔偿他们殴打自己时的体力损耗,还要对他们说:不好意思,让你们打得手疼了。
何其屈辱。
那时的人们,或许不敢想象,百年之后的中国会变得如此强大。
03.
 有一段相声说得特别好:
“穷人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勾不到亲人骨肉;
富人在深山老林使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亲朋。”
这段话无论是用在个人还是在国家身上,都是十分贴切的。
弱国无外交。
无论是一百多年前代表清政府舌战列强的李鸿章,在巴黎和会上慷慨陈词的顾维钧,还是三年前在英美法对叙利亚发动军事打击后,怅然独坐的贾法里,都在用亲身经历来阐述着这句话。

真理永远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还记得“银河号事件”吗?
如果不记得的话,那就一起回顾一下吧。
时间回到1993年7月,美国言之凿凿地指责中国银河号货轮向伊朗运送化学武器原料。
然后在公海上将其截停,并要求接受强制检查或者直接返航。
尽管中方曾一度拒绝美国的要求,但最终还是让货轮停在了沙特海域,接受了打着“沙特人员”名义的美方随行人员对船只进行了检查。
最终的结果证实货轮上并没有所谓的化学原料。
“银河号”在印度洋上被截停了三周之久,船员们在此期间出现了食物和饮用水短缺,运输公司也因此产生了大量损失。
虽然中方曾要求美方赔偿,但美方不仅态度强硬,坚持拒绝道歉,还指责船员偷偷将化学原料倒入了海中。
即使他们的直升机和军舰一直在全程监视着。
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事后,负责处理“银河号”事件的副司长沙祖康接受采访说:
“如果你拒绝,他(美国)就说,果然给我说中了吧,船上肯定有吧,那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沙祖康以此来形容当时的决定。“
拒绝,窝囊,我们就要背黑锅;让他们去查,某种程度上我们受到了侮辱,也窝囊。但是两个窝囊中选择了第二个。
等这个事情的真相查明了,没有(违禁化学品)。那窝囊就是他们的。
回看当年的新闻报道,许多文章都在用“态度强硬”,“坚决不道歉”,“威胁”,“制裁”和“强硬”来描写当时美国的举措,其强势的态度可见一斑。
当时国内的一些舆论称“政府在处理此事上表现出的软弱和退让令人失望。”
民众们都知道中国在这件事上吃了亏,但却又对其无可奈何。
因为当时的国力还不够与之对抗。
04.
那些年,让中国感到屈辱的不止“银河号事件”。
1999年,美国的五颗GPS制导炸弹击中了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
对于造成三名中国记者死亡,领馆内多人受伤这一悲惨结局,美国只是一直辩解道这只是因使用了错误的地图导致的误炸。
这是一个从政府到民众都不能接受的解释。
当时中方对美国进行了接连指责,民众则自发组织了游行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但那时的我们除了指责和抗议外,无法做出任何强有力的反击。
原因还是一样,我们不够强大。
两年后,中国再一次受到侮辱。

2001年4月,一架美军侦察机在南海专属经济区上空执行侦察任务
中国战斗机在对在进行监视和拦截时,与其发生碰撞后坠毁。
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最后被确认牺牲。
中方曾强烈谴责美国在没有通知和许可的情况下进入中国领空,而美国则声称自家的飞机被撞了,要求中方负责。
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小偷在行窃时被屋主抓住,他的衣服在撕扯中被扯坏,屋主指责他的偷窃行为,他却反过来说:
“你看看你都把我衣服弄破了。”
典型的流氓行径!
但当时,美国仅仅是对此事表示遗憾而已。
为什么没有更多的表示和赔偿呢,因为我们当时的国力不够强大。
去年三月,有媒体对这位牺牲时仅有33岁的战士进行了缅怀
05.
也就是在同一年,默默积蓄力量的中国开始加速奔跑。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从此,这个有着充足低廉劳动力的国家开始逐渐成为世界代工厂。
凭借着低廉的劳力和各种政策,这个庞大的机器开始疯狂运转起来。
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来自他国阴阳怪气的质疑。
“中国威胁论”成为外国政客和媒体不断炒作的话题。
 印象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面对其他国家的各种言论,我们的回应始终是“强烈谴责”,但却收效甚微。
因为曾经的国力还没有达到能够震慑他国的地步。
这种状况,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改善。
我们开始尝试直接绕道美元,直接用人民币和一些国家进行结算。
面对疫情以来澳大利亚的接连挑衅,我们可以重拳出击,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对策可以说是拳拳到肉。
我们的态度开始变得坚定而强烈起来,这背后,是强大的国力带来的底气。
中国,是受到疫情影响后,唯一一个能够做出迅速调整,并恢复生产的国家。
这种自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交锋中达到了一个顶点。
一百多年过去了,同样是在辛丑年里,美国还是一如既往地在谈判中展示着自己的霸道和蛮不讲理。
然而中国已早已不是曾经那个任人宰割、忍气吞声的中国了。
我们终于能底气十足地对不守规矩的美国说:
“你们没有资格同中国居高临下说话。”
为了这股底气,我们花了一百多年。
06.
清朝末年的中国,好似那被绳子困在树上待宰的羊羔,也曾试图反抗,可还是只能任人宰割。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片土地上充满了战争、逃亡、贫穷、灾难、生死离别。
那个曾经的文明发源地,诞生过无数个繁华时期的土地,变得满目疮痍。
那时,我们的先辈们用血肉保住这片土地,重新建立起新的中国。
曾经接二连三的山河动荡毁掉的除了房屋土地外,还有普通民众的自信心。
即使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们都在羡慕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因为和他们相比,我们当时的生活大概只能用清贫来形容。
我出生在90年代初期,和父母那代人相比,我的童年谈不上是非常穷苦,但离小康生活也隔着十万八千里。
印象中,会织毛衣和给衣服打补丁是当时一个优秀母亲的必备技能。
上学之前穿的衣服是没有所谓品牌一说的,一群小孩儿之间能够互相炫耀的资本大概就是家里织的毛衣上有最新款的花纹。
那时东北的冬天还是很冷的,每年冬天外婆都会到我家来给我们几个人量腰围和腿长。
然后用家里穿了几年,洗得褪色的线裤和一大麻袋的棉花帮母亲一起做棉裤。
自家做的棉裤虽然暖和,但却显得很臃肿,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走在雪地里滑倒时不会觉得疼。
和现在无论是哪个季节,都能从超市或者网店里买到各种蔬菜水果不同。
二十几年前的冬天,对普通的东北家庭来说,阳台里堆了好几层的大白菜和几麻袋的土豆是必备口粮。
每年寒假时,家里买的一箱红富士和一箱苹果梨是我整个冬天最大的幸福之源。
大多数人都过着这种不温不火的日子。
那个时候,假若街坊邻里有人能出国务工或者学习,是会引起一群人羡慕的。
1990年的时候,中国大陆的人均GDP是317美元,远低于美国的2.39万美元,香港地区的1.35万美元和泰国的1508美元。
那时在香港,做一名大货车司机,一年能有三四十万的收入,当一名白领,月薪也是从四五千起步。
那是二十几年前的四五千。
外边的高收入在汇率的加持下,对每个月几百块工资都很难准时到账的老百姓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我到现在还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大人们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要不要提前从工厂退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街边做一些小生意。
随之便刮起了一阵儿出国务工潮,许多人使出了浑身解数,只是为了能去国外打工。
那时,人们不会想到,三十年后,我国人均GDP会达到1.5万美元。
07.
整个世界都在发展,但我们好像发展得格外缓慢。
在这种明显的差距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陷入自我怀疑中,开始怀疑体制、政策,甚至是文化。
国民的自信心在自我怀疑中被逐渐消磨。
当时《读者》和《意林》是很畅销的两个杂志,作为《读者》曾经的忠实粉丝,我在中学之前一直坚持着每个季度花十几元买本厚厚的合订版。
里面经常回刊载一些描写外国生活的文章,虽然现在读起来会令人捧腹大笑,但当时,那些明显反智的内容是的确很吸引人的。
我当时一直认为外国人很守规矩,他们住在宽敞的房子里,他们的城市街道整齐,学生们只需要做做实验便能学到很多知识。
也曾一度怀疑当时的国情,觉得任何对未来发展的展望都是天方夜谭。
直到成年后开始去不同国家旅行、生活,才发觉这世上哪有完美的国家,曾经读过的文字大概也仅仅来源于作者的想象。
就像一个穷人住在低矮漏风的房子里,身上穿着早已洗得褪色勉强蔽体的衣服,每天只能靠清汤寡水来果腹。
但是他的邻居们每天住在坚固漂亮的房子里,一日三餐都有能够大鱼大肉。
这个时候,穷人眼里看到的只是富人的锦衣玉食,看不见那一地鸡毛。
那个年代的不自信和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推崇,无关民族的品性和所谓的“劣根性”,只是因为贫穷和落后。
08.
中国人骨子里仿佛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
全世界都在抹黑我们,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可我们却用实际行动,让对方哑口无言。
我们用72年完成了华丽的转变,让世界见识到了什么是中国速度。
我们曾是全世界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我们靠着自己的水稻养活了十几亿的人口,用努力消除了绝对贫穷。
现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不必面对“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即使种族歧视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上街游行;
孩子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里获取知识,他们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学习各种语言;
我们忧虑的不再是如何果腹,而是如何甩掉因营养过剩而积攒下的一堆肥肉。
越来越多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变得更加富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
于是我们知道了国力强盛的美国也有贫民窟的存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也有肮脏的街道,以精湛闻名的德国也会爆出产品评估造假的丑闻,在向来以素质为豪的英国,也时常有人不守规则。
渐渐地,我们不再盲目地崇拜他国的风土人情,因为我们开始发现,哪里有完美的国家。
桃花源般的描述,大概只存在于文人墨客的笔下。
国人开始逐渐变得自信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这个通过艰苦奋斗而重新站起来的国家为豪。
于是当我们再听到有人在毕业典礼上谄媚地说外国的空气甜美时,会对其嗤之以鼻。
我们开始将曾经的公知们拉下神坛,开始更加客观地看待各个国家的发展。
这种底气、富足、安全、明理和自信的背后,是日益强盛的国力和国际话语权在支撑着。
09.
如果要用文字来描述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发展史和国人为了经济发展而吃到的苦头,恐怕一本书都很难写下。
我们可以通过文人墨客的笔、通过报刊媒体的记录来重温几十年里发生的国家大事。
但是普通民众做出的贡献,却无迹可寻。
无数的人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牺牲了自己的利益。
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一样,看似普通,却对国家这台飞速运转的庞大机器来说不可或缺。
没有人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和样貌。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他们曾经的付出,让现在的中国人有了扬眉吐气的底气。
~推荐文章~
~关于天府主人~
你好,自我介绍一下。

吾唤李临安,文能曰武能日,一个99年出生的武汉大学生。 
有人说,我是这个时代的一道光。

是啊,在万马齐喑中,总得有人行歧路,逆大流,在蒙昧与垂死中发出呼喊,振聋发聩。
我们一众白衣卿相,永远都有炳若日星的目光。
青衫不负踏歌行,莫忘曾经是书生。
欢迎关注天府事变 ↘ ↘ ↘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