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奶引发的轩然大波。

这段视频,估计大家都看了。

白花花的牛奶被一群大爷大妈倒进水沟,身后还有高高一堵“奶墙”等着倾倒。
被倒掉的牛奶,不是因为产能过剩,或是食品安全问题。
而是粉丝给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的选手“打投”后的废料。
5月7日,节目制作方爱奇艺和赞助商蒙牛真果粒,双双发表道歉声明。
9日,《青春有你3》宣布终止节目录制,取消决赛。
10日,广电发布新规,整顿网络综艺节目,其中明确提出:不得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
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之后,是该坐下来好好问一问。
我们的偶像制造,缘何走到了今天这步?

01
这次倒奶事件的关键词:打投。
饭圈用语,意为粉丝为自己的偶像打榜投票,送偶像出道成团。
在以《创造营》和《青春有你》为代表的选秀节目里,票数高低,是决定选手能否成功出道的唯一指标。
票怎么投?平台和赞助商说了算。
《青春有你3》的投票方式之一,是购买赞助乳制品,打开瓶盖,即可获取投票二维码。
这也意味着,买的奶越多,能给爱豆投的票数就越多。
在饭圈内部,这样的投票方式有着专业的黑话:奶票。
在这样的投票制度下,对于许多粉丝们来说,奶已经失去了作为食品的意义,只是一张送自家哥哥出道的劵码而已。
粉丝自己成箱成箱地买。
后援会集资一起买。
甚至,诞生了专门的“奶票黄牛”。
黄牛大批购奶,直接向粉丝贩卖奶盖、二维码。
节目组限定了投票时间,
粉丝只能在限定时间里,大量买奶拆奶。
瓶盖一旦打开,喝不完怎么办?
只有倒掉。
其实倒牛奶也不是这届选秀的新鲜事。
去年,《青春有你2》就被曝光了倒牛奶行为,只是没有形成舆论发酵。
今年这段视频更夸张,已是雇佣专人的大规模倒奶。
背后的主使者目前尚未调查清楚,或许是黄牛,或许是偶像的后援会。
牛奶,只是一种金钱换投票的中间工具。
生产一个数据。

消耗的却是实实在在的食物。
甚至还有可能撞上新出炉的《反食品浪费法》。
选秀狂欢出圈了,也触礁了,网络综艺被禁止设置花钱投票环节。
但打投的思路,依然很广。

02
饭圈有一个词汇叫做“白嫖”,用来蔑视那些不给偶像花钱的粉丝。
花钱,成了真爱自己爱豆的证明。
花钱送爱豆出道。
花钱买爱豆的代言商品。
花钱给爱豆的专辑冲销量,电影刷票房,做一切可以做的数据。
上个月,一位饭圈网友在网上求助。
为了给爱豆打投,送爱豆出道,不仅败光了自己打工的钱,还挪用了妈妈省吃俭用买种子的存款。
还有一种专门的活动叫做“集资”。
后援会有组织地筹集粉丝的资金,进行追星活动。
各个后援会之间,会battle集资金额和速度,比较广告牌的气派程度。
数额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
追星,也逃不过内卷。
为了赢得竞争,粉丝之间常常会互相绑架。
花的钱不够多?集资不够多?
上个月,《青春有你3》一位选手的后援会,要求粉丝们一日集资11万。
未完成的话,会被要求继续打钱,并附带其它惩罚措施
没有钱?
借。

有的粉丝,会带头宣传如何分期,借款来帮爱豆打榜、冲销量。
甚至,催生了“追星贷”这样的东西。
饭圈是一个高度组织化和等级化的系统。
传说中的“大粉”“站姐”是最具有话语权的粉丝,负责组织策划饭圈活动。
下面的普通粉丝,被戏称为“底层打投女工”。
在这样一个严密的系统里,很容易失去自我意识。
大粉一吆喝,大家头脑发热地跟随大家一起投钱,废寝忘食地化身数据工蜂,为爱豆造出一片虚假繁荣。
此次倒奶事件后,《青春有你3》停播,投票通道失效。
大量粉丝的奶票烂在手里,之前投票花的钱,也似乎打了水漂。
路人在骂粉丝。
粉丝则以受害者身份自居,觉得委屈。
自己损失了钱,偶像出不了道,还要招致骂声。
诚然,非理性的疯狂打投,需要粉丝反思。
但。
这远远不够对这次倒奶事件背后的追问画下句点。
03
如果说,在饭圈系统里,很容易走向非理性的集体狂热。
那么又是什么将这种狂热,催化到了最大限度?
又是什么,让粉丝们甘于在一套本末倒置的逻辑里乐此不疲——
明星是否有人气,有成绩,本应是他靠自己的能力来证明。
如今,要靠粉丝前赴后继地疯狂氪金做数据,来撑他的门面。
饭圈里流行一种说法很有意思,把每年选秀粉爱豆叫做“入股”
什么意思?
粉一个爱豆,就像投资一个项目。
项目,要自己投钱,自己经营,自己维护。
越往里投,这个项目的体量就越大,越风光,越气派。
与其说,粉丝们追求的是偶像本身。
不如说是追求那种花钱买话语权的快感。
爱豆出没出道,我们粉丝说了算。
哥哥被投上C位,我们粉丝也是圈里最得脸的。
一边是现实中,年轻人真正的话语权越来越稀薄。
一边是在饭圈中,拼尽身家,借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的爱豆,获得愈发响亮的声量,投射荣耀加身的寄托。
而当今的选秀,极好地看准了这一点。
就看看节目将打投的粉丝们,称为创始人、制作人。
与那些真正坐在台下的导师们共用一个响亮的头衔。
它足够具有迷惑性。
因为台下的导师,是实实在在能够以自己的话语,决定选手的生死,顺带赚钱。
而屏幕前的创始人们,只能往节目组支起的那个耀眼的聚宝盆里不断砸钱,才能满足话语的幻影。
早已有一套成熟的逻辑陷阱框住粉丝:
要花钱,数据要好,偶像才有资源,获得资源的偶像,才能更好收割粉丝钱包。
距离2018年“中国偶像元年”仅仅过去三个年头。
它是一个发展中的产业,也该被正视。
但一个疑问是:
如今,我们的选秀和偶像制造,除了变着套路捞钱,还剩下什么?
韩国原版的《Produce101》,走到第五年,已经在捞钱这件事上卷无可卷。
2019年全程做票曝光,制作人安俊英等人都去蹲了大牢。
这还是偶像产业非常成熟的韩国。
我们这边呢,每年男团女团一茬一茬往外冒。
但除了元年的蔡徐坤和杨超越真正现象级出圈,剩下的人谁还记得,谁又认识?
他们,是否也是创造过一波流量就被倒掉的“牛奶”?
成团即巅峰,出道即失业。
每年选出来的男女团,公司随便搞几首口水歌专供粉丝买单。
粉丝自己都觉得难听,还要一边吹捧,一边花钱刷销量。
这些总是标榜梦想、个性、努力的选秀节目。
它们每年将一批一批的年轻人填满货架,再将青春本来鲜活的个体形象抹去。
递上剧本,安排人设,炒炒CP。
一切都是套路,一切都有迹可循,有模板可以复制。
就连个性,也是包装好待售的个性。

天天喊着不想成团的利路修,不也正好顺应了网友“躺平不合作”的反内卷态度,成了选秀新的炒作点吗?
选秀初始的意义——
草根、大众、多元、真实。
选到今天,早已消磨殆尽。
看看16年前那场真正席卷全民的《超级女声》。

它从不标榜。
将每个人的脆弱、欲望、野心通通全方位暴露。
张靓颖唱完一首英文歌,评委柯以敏说你是不是感冒了?累了?状态不好?
一连串发问为后面批评她只唱英文歌做铺垫。
张靓颖直接回应:没有感冒、不觉得累、状态非常好。
全场掌声雷动。
选手们画风五花八门,曲风形式各异。
那种真正恣意生长的自我,带给了当时的观众们无限颠覆。
那种草根打破权威的震撼,是对追梦真正的诠释。

学者喻国明对媒体说:
“只有打破常态的东西才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而不是热搜套路,流量模板。
那一年,全民对这些选手的疯狂,为他们投票,是真正被这些鲜活的个体所吸引。

而不是为了“入股”,去选一个标准化的商品。
前几天,Sir在网上看到一则非常令人迷惑的视频。
几个男女团爱豆,在舞台上一边尬舞,一边尬喊:
“创家人!创家魂!”
其中,翟潇闻和何洛洛在某个瞬间,没有做好表情管理。
他们大概也觉得尴尬,觉得傻。

但无奈,只能迅速调整,继续跳。
爱豆不知道尴尬吗?不知道自己每天出产的是什么“艺术”吗?不知道一切热闹和数据,都是虚假的泡沫吗?
不光爱豆知道,粉丝也知道。
品牌,经纪公司都知道。


大家都心照不宣。
一面嫌弃,一面闷头在强颜欢笑里。
因为这似乎是当下年轻人最唾手可得的寄托。
扒开那片以梦想、个性和爱装点的热闹繁荣。

底下是和牛奶一样白花花流动的银子。
更底下,是空虚,和不断寻找空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颐和园的马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