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树鹏
透过罗曼.罗兰的《米勒传》可以看出,米勒之所以能走上绘画之路,与老祖母的支持密不可分。
米勒在极小的时候,就表现出绘画的才能。
当家里人都在睡午觉的时候,小米勒就跑到田间去画画。
饮牛的老妇人
米勒的父亲很清楚儿子的天赋,但由于家里穷,只能对此视而不见。小米勒毫无怨言,每天跟随大人去干农活。
终于有一天,当米勒给父亲看一幅一个驼背老人的炭笔肖像时,他的父亲愧疚地说道:“我可怜的孩子,我明白你被那个想法折磨着。我本该高高兴兴送你去学画画的,可你是家里的长子,我实在是太需要你了。现在好了,你的弟弟妹妹都长大了,我再也不拦你了。”
家乡的教堂
父亲带着米勒去瑟堡找一个画家。米勒给那个画家看了自己的两幅素描,一幅素描描绘的是两个牧羊人;另一个素描描绘的是一个人晚上走出家门给别人面包,上面写着福音书上的一句话:“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地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路11:8)
那个画家看了两幅素描,惊讶地对米勒的父亲说:“你真够呛,把他耽误了这么多年---你这个孩子具备成为伟大艺术家的素质啊!”
从那天起,米勒的艺术教育才算开始,这时他已经过了二十岁。
倒水的农妇
没过多久,父亲就得了脑病,米勒赶回家乡时,父亲已经认不出他来了。父亲去世后,米勒考虑到放弃绘画。这时,他最敬佩的老祖母告诫他,“必须接受上帝的旨意”,强迫他返回瑟堡继续学画。
米勒从小就在祖母敬虔信仰下长大。当他在床上睡懒觉的时候,祖母喊他起床,去外面听小鸟赞美上帝的啼鸣;当远处的教堂传来晚祷的钟声,祖母总是第一个停下手里的活儿,跪在地上默默祷告。
当家庭出现危机的时候,这个老人既没有让米勒回来照料家庭,也没有送他去修道院去研习神学,而是继续让他学习绘画,这在当时被视为等而下之的职业。
河畔打水
米勒出身于天主教家庭。当时的天主教会受该撒利亚主教优西比乌的影响比较大。优西比乌认为,基督赐下“两种生活方式”给教会,一种是“完美的生活”,一种是“许可的生活”。
按照优西比乌的观点,完美的生活是属灵的,致力于默想,是神甫、修士等神职人员的特权;许可生活是属世的,致力于行动,包括政务、经商、医生、农夫、绘画等种种工作。
这种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划分,把大部分基督徒排除在上帝的呼召之外。
神学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虽然都赞美过农夫、工匠及商人的工作,却总是高举默想的生活过于世上的工作。
在这种背景下,老祖母认为绘画是上帝赐给米勒的天职,坚决支持他去学习绘画,的确具有不凡的眼光和勇气。
  向牧羊人问路
然而,当米勒后来去纸醉金迷的巴黎发展的时候,祖母又嘱咐他说:“你要记住,在你成为画家之前,你必须首先是个基督徒。切莫做出粗鄙的事来......要时时想到上帝审判的号角即将在宣判的前夜吹响。”
为了坚定米勒的信念,老人又加重语气强调了自己的嘱托:“我宁愿你死去,也不愿你背叛上帝的旨意。”
这就是为什么米勒在巴黎时,虽然画那些时尚绘画很赚钱,更容易成为一个被社会接纳和认可的职业画家,但他却断然放弃了这一切,去了偏僻而敬虔的巴比松村的原因。
藉着祖母的嘱托,米勒听到了上帝对自己的呼召。
给乞丐送食物
这位老祖母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神却给了她充足智慧。她既没有像天主教会所宣称的那样,把神职抬到至为尊贵的地位,也没有像某些更正教会的信徒所做的那样,把工作看得高过神。她对孙子的指点恰当而合宜。
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面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赛30:21)
在《一生的呼召》中,美国作家葛尼斯提到两个重要概念,主要呼召和次要呼召。
身为基督的跟随者,我们的主要呼召是蒙祂呼召,走向祂,并且为祂而活。我们的次要呼召是,在神至高无上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应该做好属于自己的工作,无论作什么,都像是为主而作。
从米勒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敬虔而智慧的老人,会给晚辈带来多大的祝福啊!这祝福的源头就在古老的圣经里。
(插图均为米勒作品)

转自丨诗意恩典
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面有声音说:

“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

赛30:2

...


朋友,你是否被基督的爱所感动?
你是否愿意了解创造天地万物的神,为什么愿意赐下祂深爱的独子为我们做替罪羊而死在十字架上?
你是否愿意明白今生的意义和永生的含义?
如果你愿意的话,请打开圣经吧!请走进一个高举十字架的救恩、传讲圣经真理的教会吧!
将心和灵放置何处,不仅影响今生的福乐,
而且决定永生的福乐!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谢谢赏用!

敬  请  关  注
晨  修  晚  祷
...
欢迎弟兄姐妹们在下面留言讨论或者祷告!
🙏🙏🙏
感谢您转发到朋友圈和朋友群!
愿上帝赐福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