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
|爱文
播音|豫东
投稿及奉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订  阅“境界电台”,有全部音频更新。
为防止失联,请点击上边二维码,关注《境界》备用号:hisjingjie
paypal或支付宝,奉献账号同为:[email protected]
一切都取决于配偶能否满足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与自我实现相比,婚姻是“合法的浪漫”,离婚只是“不幸”的程序,孩子是一种“昂贵”的选项,非一夫一妻制也可以成为提升幸福的技巧。无论真相是什么,这就是盖茨夫妇的离婚文案背后的逻辑,也是我们的时代病。
“我们不再相信在我们下半生可以作为伴侣共同成长。当我们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我们要求您尊重我们的隐私。”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5月3日官宣离婚,上述声明被网友称为最励志的离婚理由。
继亚马逊总裁贝索斯之后,又一个全球首富的婚姻走向破裂。很多人感慨,这些在商业领域屡建奇功的翘楚,为何总是在婚姻上遭遇滑铁卢?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带领一个全球性的商业帝国走过高峰低谷,却在只有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中申请破产?婚姻和微软,到底哪个更难?
救世界者,救不回婚姻
除了前全球首富的标签之外,比尔·盖茨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慈善家。他与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推动捐赠誓言计划,鼓励富人将财富回馈社会;与妻子共同营运全球最大的慈善组织之一“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在新冠疫情中,基金会在保护弱势人群、疫苗开发等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族群平等、气候变暖、以及贫穷、饥饿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都是基金会关注的重点。作为既会赚钱,又乐于拿出资源帮助人一同“成长”的亿万富翁夫妇,却认为自己在婚姻里已经没有共同成长的可能了。
据BBC报道,现年57岁的梅琳达于1987年,在微软的一次工作晚宴上与比尔·盖茨相识。毕业于杜克大学计算机系的梅琳达当时只有23岁,是一名微软的产品经理。几个月之后,两人开始约会,并于1994年在夏威夷结婚。在一部网飞纪录片中比尔·盖茨说:“我们真的很在乎对方,因此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结婚,要么分手。”
不过,根据梅琳达的回忆,事实并非如此浪漫。梅琳达发现比尔在白板上列出结婚与不结婚的利弊清单。梅琳达为前夫打圆场说,比尔当初之所以对结婚犹豫不决,不是因为不爱她,而是因为担心自己无法平衡婚姻和工作。
结婚之后,梅琳达开始做比尔背后的女人,尤其是孩子出生以后,她开始专职抚养孩子。梅琳达随后意识到,自己与丈夫在这场婚姻关系中的不平等。事业如日中天的比尔·盖茨可以因为工作频繁加班和出差,“经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无法为家人腾出时间”;自己却要守在家里承包所有家务。她认为这种不平衡的关系需要转变,于是要求丈夫与她共同承担家务责任。
从让比尔·盖茨接送儿女上幼儿园,到让丈夫走进厨房,梅琳达说尽管他们一开始没有很好地理解如何分配家务,但最终夫妻二人逐渐可以平分家庭中那些“无薪”的工作。
婚姻中“提升的时刻”
梅琳达将自己的经历写在新书《提升的时刻》(The Moment of Lift:How Empowering Women Changes the World)中,她认为美国家庭普遍存在着性别偏见,这种偏见需要修正,“对于那些终日忙于无偿劳动的女性,家务琐事扼杀了她们的梦想……要提倡性别平等,我必须首先在自己的婚姻中实现它。”
在梅琳达看来,“进入婚姻中的男人和女人都经常假设,这些家务事都是母亲的责任。我试着向我丈夫说明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为了我们能够改变,我必须实话实说。”梅琳达接受《今日美国》(USA Today)采访时说,“人们或许因为比尔是微软CEO,就认定在家庭中我无法与丈夫平起平坐,事实上,我们两人是完全平等的,但我们花了一段时间才做到这一点。”
梅琳达口中的一段时间,可能占据了他们二十七年婚姻中的大半,在让丈夫回归家庭之后,她也试图在家务之外寻找自己独立的价值和角色。2000年,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立,梅琳达认为在基金会中两人平等的伙伴关系,对婚姻是一种改善。“他必须学会如何平等待人,我也必须学会站出来寻求平等。”
据媒体报道,2015年,两人更进一步开始各自追求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尔创立了“突破能源”(Breakthrough Energy),聚焦在减缓气候变化。梅琳达创立了“关键企业”平台(Pivotal Ventures),这是一家专注于女性和家庭的投资公司。
可惜的是,随着双方越来越平等和独立,婚姻的意义反而被稀释了,毕竟,富豪之家不必搭伙过日子。在离婚声明中,两人说“我们不再相信在我们下半生可以作为伴侣共同成长”,丝毫没有提及被大众猜测的外遇、小三和比尔的情史之类事,不过这种官宣声明显然经过了字斟句酌,对公众来说反而更有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毕竟声明是写给公众看的,自然期待公众对这场世纪离婚抱以接受和理解的态度,文案的撰写势必要切中当下的脉搏。
什么是婚姻的顶级需求?
盖茨夫妇的离婚文案将双方的成长视作婚姻的目的和前提,一旦婚姻无法促进,甚至开始阻碍双方自我的成长,婚姻的使命也就告一段落。事实上,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个人成长”是婚姻的题中之义。
嫁给比尔,如何避免在丈夫的光环和繁琐的家务中消耗自我,可能是梅琳达多年来最大的人生课题。对于梅琳达的挣扎,活在“相夫教子”的传统婚姻观下的东亚女性肯定心有同感。
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74岁韩国女星尹汝贞,年轻时曾是韩国影视圈的“顶流”。在事业蒸蒸日上时,她嫁给了当红歌手赵英男,自己的演艺梦想因此搁置。婚后随丈夫赴美深造,“像佣人一样整天打扫房间,带孩子。”再加上丈夫在外沾花惹草,丢失自我的尹汝贞痛下决心,离婚回国。
暂时撇开丈夫对婚姻是否忠诚不提,究竟选择牺牲自我成全丈夫还是在婚姻中继续追求自我实现,对现代女性似乎日益成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美国西北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芬克尔在最近的著作《全赢或全输的婚姻》(The All-or-Nothing Marriage )中,全面研究了美国自1620年代以来的婚姻状况,他认为美国民众经历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婚姻模式。首先是从美国建国至1850年左右的“制度婚姻”(institutional marriage),这一时期人们对婚姻的主要期待是食物、住所和人身安全,两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并不是婚姻的主要诉求。1850年到1965年,是“同伴婚姻”(companionate marriage)的时代,随着城市化发展、社会分工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中爱情与友谊的要求越来越多。
1965年至今则进入“自我表达婚姻”(self-expressive marriage)的时代。人们不再把婚姻视为一种必要的制度,而更多将其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美国人将婚姻视为自我发现、自尊和个人成长的途径。芬克尔将这段婚姻模式对应于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包括从低到高的五个层次,最低层次是吃喝的生理需要,中间是安全的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然后是尊重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和传统婚姻模式不同,现代婚姻的红灯并非来自冲突,而是要面对无聊——“激情和兴趣都消失了”;“没有成长,没有改变,连吵架都没有”。芬克尔认为,在“自我表达婚姻”的时代,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已达到历史最高,把人生的幸福快乐全部押宝在婚姻上,“自我实现”的高期待一旦得不到满足,也会使人对婚姻前所未有地失望。在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芬克尔说,一切都取决于配偶能否满足“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期望”。
这就是比尔·盖茨夫妇离婚文案背后的婚姻逻辑。但问题是什么才是自我成长或自我实现?比尔·盖茨婚前曾与妻子约定,每年要有一周时间与前女友单独共处,这种意义上的自我实现是婚姻所许可的吗?芬克尔的回答很可能是肯定的,因为按照他的观点——婚姻是“合法的浪漫”,离婚只是一套“不幸”的程序,孩子是一种“昂贵”的选项。
打着“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夫妻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在书的最后几章,作者建议在现代人追求自我表达的婚姻中提升质量的技巧,除了诸如花时间与对方相处、培养感恩之心等等,还包括“分居”、“手淫”、“非一夫一妻制”。面对上述选项,我们不得不问,自我成长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为了配偶而丧失自我固然痛苦而且危险,但将自我推到极致,使自我实现成为当代婚姻满足感的终极来源,以至于在婚姻中百无禁忌,真的符合我们对美好婚姻的期待吗?
自我成长真的是已经取代了爱和亲密关系成为婚姻稳定的基础?或者它也只是美好婚姻的副产品?
学习爱,现在起步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完全同意芬克尔所描述的模式,其中就包括芬克尔的妻子。他的妻子艾莉森经历过两次噩梦般的怀孕,芬克尔不得不暂时放下他的“自我实现”,更多参与育儿的过程。照顾孩子令他筋疲力尽,陷入抑郁。“我们有一段时间不再想着所谓顶层需求,把婚姻理想放在一边,只要确保孩子不把手伸进插座就谢天谢地了。”
当自我实现的高端需求遇到奶粉、尿不湿这些“无聊”琐事,芬克尔也不得不学会放下自我。芬克尔的理论以及盖茨夫妇的离婚声明,最大的问题在于以自我实现作为婚姻的目标和前提,它对婚姻的要求一方面过多了,另一方面又太少了,结果就造成了扭曲。
《快乐的悖论》一书的作者,意大利牧师勒内·布罗伊尔(René Breuel)认为,人们期望配偶治愈我们的伤口,证明我们的存在,指望婚姻帮我们达成自我实现和成长的目标,“我们向婚姻要求得太多了,当代人期待配偶提供过去只有信仰能提供的内容。”
同时,“人们打着‘自我成长’的旗帜,但对自我成长的解释又如此容易受到个人欲望的影响,诸如分居、非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这些明显破坏亲密关系的手段也纳入考虑。”由于人们失去了信仰里对婚约神圣性的敬畏,自我在婚姻中开始扮演上帝的角色,于是婚姻开始遵循功利主义的逻辑,成为双方自我满足的暂时共识,人们向婚姻索要的其实少之又少。
一旦婚姻只是关于我,我自己,其脆弱性可想而知。根据基督信仰,美好婚姻的最高目标并非自我实现,进入婚姻的两个人在互相舍己中融为一体。无论对于丈夫还是妻子,婚姻都意味着对自嗨说“不”。当我们走进婚姻,“我”和“你”变成了“我们”,我们的自我在一个新的共同体中得到实现和发展。
同时,信仰为这种舍己也划定了保护的界限,这边界就是上帝。也就是说,夫妻对配偶的爱不应超过对上帝的爱,这可以保护我们不至于迷失自我,落入另一个人的剥削和虐待。美好的婚姻就是自我不再扮演上帝,也不让配偶扮演上帝。
一方面,我们不必苛求“自我成长”,可以放心大胆地投入到配偶的事业、梦想中,在对方的成长中得到快乐。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让配偶占据我们生命的绝对中心,以至于我们成为配偶的附属品,失去存在的意义。对方的成就固然令我喜乐,但更大的喜乐来自上帝。
如果眼睛只是盯在人的身上,即使像盖茨夫妇一样坐拥1300亿美元,婚姻也不过能维持二十七年。当我们希望配偶提供只有上帝才能给予的价值感,我们已经踏上了通往失败的路。好在自我的失败,往往是人们愿意学习舍己的开始。学习爱的最佳时间有两个,要么结婚之前就起步,要么现在就起步。
 片尾曲:关心妍《爱是不保留》
阅读了今天的内容,如果你想相信耶稣,请留下微信号,我们会联系你。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newjingjie”,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征 召 奉 献 家 人
为支持原创采编、音频、绘画设计、视频团队的成长,《境界》继续征召每月固定支持境界的奉献家人(金额不限),请将你的电子邮件,发至[email protected],注明“奉献家人”,在这个世代,参与拓展神的国度。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境界有声”音频节目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