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公众号选择关注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更多精彩内容
Contact Us
新浪微博:UIUC_CSSA
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来稿至[email protected],投稿相关问题请回复‘文稿’提取详细说明或私信主页君
关注学术桥Acabridge,了解最新高校招聘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2019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青年学者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中的作用,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特举办上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学科海内外青年学者论坛。本次论坛旨在集聚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就国内外研究热点展开探讨,促进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诚邀优秀青年人才加盟我校或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论坛设置一个主论坛和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教育、学前教育、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数学、化学、人工智能等11个分论坛,欢迎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报名参加。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19个学院,拥有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20000多人,研究生8000多人,留学生1100多人,成人本、专科学生6000多人。学校现设89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3个,9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5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现有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重点培养人才基地;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重点智库;1个上海高校智库;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2个上海市人文社科研究和决策咨询基地;4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教师教育中心”落户学校,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教育的全球影响力。学校主办或承办25种学术期刊,其中《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是全国三大社会科学文摘期刊之一。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十三五”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项目52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4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3项(含子课题2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含3项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项(含2项合作);各类省部级项目522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成果奖励73项。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优秀拔尖人才辈出。现有教职员工2980人,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27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6人次,省部级人才327人次。此外,学校还组建了一支600余人的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办学资源丰富。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3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万多平方米。两个中心图书馆藏书332.3万册;有100多个电子文献数据库和8个具有馆藏特色的自建数据库;馆藏古籍近12万册,善本古籍1350多种,于2009年被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论坛日程
论坛报名截至:2021年5月16日
论坛邀请截至:2021年5月24日
论坛举办时间:2021年5月下旬
有意向参与论坛者,可将简历发送至相关院系联系邮箱,或电话咨询相关院系联系人,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咨询。
人事处联系人:王老师
电  话:86-21-64322863
传  真:86-21-64321046
地  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  编:200234
学校网址:http://www.shnu.edu.cn
各学院联系人
院系招贤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上海师范大学历史最悠久、基础最雄厚的传统优势学科,曾先后获评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上海高校高峰学科,目前已进入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行列。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古典文献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等。
学科着力于推动基础理论创新、学术前沿探索和学科交叉研究,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确立了“中华典籍与文明传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语言学与汉语国际传播”“都市文化与文学”“当代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研究”等五个研究方向,形成了体系完备、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格局。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和上海市哲社奖27项,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文学评论》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语文基础教育、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等社会服务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科的目标是: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前列的学术研究重镇、卓越语文教师培养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基地、中华传统与世界文明交流平台、高端城市文化建设咨询智库,为上海乃至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联系人:赵老师,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64322060
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史学科设立至今66年,由魏建猷、程应镠、张家驹等学术名家奠定基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本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长期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15 年入选上海市高原学科。2019年,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建设“双万计划”。学科拥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全国高校古委会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等。学科下设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六个方向,唐宋文献整理与研究,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研究,城市聚落、地图学史研究和“慰安妇”问题研究等领域均居于海内外前沿。学科已累计获得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 10 项。同时,学科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养全面,兼具国际视野的一流师资和高级专业人才。迄今已培养了上海 70%以上的历史教师。
联系人:姚老师,13918058979  [email protected]
人文学院(中国史)
上海师范大学的世界史学科经过几代学人努力和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体系完备、梯队合理、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一级博士点学科,拥有国家级研究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西方社会文化史、非洲史、外国史学史和城市史等多个颇具特色和群体优势的研究方向,并被列入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和高原学科建设计划。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的世界史学科获批世界史本科,并将于当年9月开始招生。
联系人:李老师,13816256882   [email protected]
人文学院(世界史)
一、博士研究生
(一)教育学博士
教育学原理:本专业主要探索和研究教育学的基础问题和基本理论问题,在所有教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研究方面注重历史的传承与积淀,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相结合,不断拓展学术研究的视野,在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原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本专业主要培养教育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教育科研人员和专职教师。学科点坚持对博士生进行严格的专业学术训练。要求博士生具有良好的学术规范,既掌握教育学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成果,又具有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够熟练阅读国外教育文献,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与教学论:上海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科中最早获批的博士点。经过多年努力,在学术研究、学科基础建设、学术梯队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发展特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在国内外具备较好的影响力。现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教师教育”战略创新团队建设点。
本博士点主要以培养具有课程与教学方面坚实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德才兼备和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标。博士点现有8位导师,涵盖了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数学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英语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以及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研究等5个方向,以科研基地、研究平台等为抓手,带动学术创新,培育促成与战略创新团队相符的高端学术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果,服务基础教育发展。
⽐较教育学: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学科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教育部所属四个“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之一。本学科点以“立足国际比较、发现教育知识、参与改革决策、服务教育发展”为宗旨,以“培育国际与比较教育人才;建设国际与比较教育的智库、服务教育国际化的中心”为目标。通过长期的努力,已经成为全国领先的国际教育研究基地和咨询智库,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教师教育中心”的重要依托。
本学科旨在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宽广国际教育视野、良好的外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深厚专业知识、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化人才。   
学前教育学: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科点2013年开始招生博士研究生。本学科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和家庭教育研究。目前成果积累丰富、在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研究领域有: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语音发展与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几个领域。根据全国和上海市及长三角发展需要及本学科特点,未来我们将重点发展学前儿童脑科学与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与学习、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学前儿童语音发展与教育等几个研究方向。
⾼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专业于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具有高等教育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学术型人才和具有高等教育理论修养、战略思维和科学管理才能的高等教育管理型人才。本专业重视高等教育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问题和理论动态,强调高等教育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等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高等教育学博士点设置高等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3个研究方向,现有5位指导教师,包括高耀明教授、母小勇教授、范为桥教授、高德毅教授和黄海涛教授,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高等学校管理研究,尤其是高等教育原理、国际组织与教育、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生涯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职业教育技术学:本博士点主要培养高校、科研机构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目前博士点有两个研究方向分别为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比较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方向目前有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技术管理研究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三大研究重点;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目前有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比较研究与国别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两大研究重点。
本学位点学科负责人胡国勇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比较教育学报》执行主编。学科团队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曾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
本博士点整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教学研究资源及力量,设置涵盖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历史发展、国际比较的基础课程,职业技术教育政策、院校等专题研究课程以及职业技术院校实践、实习三大课程板块课程,涵盖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教育内容的完整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全国首创的教师教育学科是上海师范大学致力于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研究的新兴学科,从2007年始行博士点专业研究方向到2014年创立硕博学位点的二级学科正式运作,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先后培养的硕士研究生74名、博士研究生18名、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6名。历经诸多开创性的探究进取,包括促进上海师资队伍优化创建本硕连读的“3+3新模式”,为基础教育发展输送了百多名优秀毕业生;帮助教育部积极筹划并主要参与我国百万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研制;组织编撰百多本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出版的教师教育专著教材;组建由上师大校长领衔的24名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教授讲师团,开设面向本科生和硕博生的“教师教育学”必修课;在创建“教师教育学科群”的同时新兴“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博学位点,与时俱进更须再创辉煌……
(二)心理学博士
心理学: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具有较长的历史积淀。著名心理学家廖世承、李伯黍、燕国材、卢家楣等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1年获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2003年获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先后获批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高原学科、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目前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博导11人,教授12人,副教授9人。近5年来,共发表CSSCI以上论文220余篇(110篇载于《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及SSCI/SCI刊物),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奖20余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20余项。多名教师在心理学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担任要职,并成功举办多次学术研讨会和高峰论坛。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等第(位列全国11-15名);据中国校友会网《2019中国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报告》,本学科全国排名第6,评为“中国一流学科”;“金平果”2020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排行榜上,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全国综合排名第4位。
二、学术型硕士
(一)教育学学硕
教育学原理:本专业主要探索和研究教育学的基础问题和基本理论问题,在研究方面注重历史的传承与积淀,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相结合。不断拓展学术研究的视野,在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原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本专业主要培养教育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教育科研人员和专职教师。学科点坚持对硕士生进行严格的专业学术训练。要求硕士生具有良好的学术规范,既掌握教育学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成果,又具有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够熟练阅读国外教育文献,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与教学论:本硕士点,是上海师范大学历史悠久、规模特别大的一个硕士点,是一个跨专业的硕士生专业。这个硕士学位点目前有文16个全日制的研究方向,即教学论原理、课程论原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历史学科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物理学科教学论、数学学科教学论、化学学科教学论、生物学科教学论、科学教育、地理学科教学论、音乐学科教学论、美术学科教学论)在招生,其中前4个研究方向在教育学院School of Education,后12个研究方向在学校的有师范教育专业的其他相应学院。目前本专业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45人以上,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本校在本专业还有博士学位点。
教育史:教育史是教育学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主要从时间的纵向维度研究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沿革和嬗变。研究教育史,主要是希望达到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目的。本硕士点培养具有比较宽厚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科与专业知识,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素养的教育史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也为国内其他高校教育史博士点招生输送人才。
教育史硕士点带头人为刘次林教授,刘次林教授是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外德育思想发展的研究。陈建华教授在教育哲学、西方教育思潮、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等领域颇有建树;王维臣副教授侧重课程思想和教学思想的研究;岳龙副教授专长于中国传统教育的研究;吴小玮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教育史。
比较教育学: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学科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教育部所属四个“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之一。本学科点以“立足国际比较、发现教育知识、参与改革决策、服务教育发展”为宗旨,以“培育国际与比较教育人才;建设国际与比较教育的智库、服务教育国际化的中心”为目标。通过长期的努力,已经成为全国领先的国际教育研究基地和咨询智库,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教师教育中心”的重要依托。
本学科旨在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宽广国际教育视野、良好的外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深厚专业知识、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化人才。
学前教育学: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科点2002年开始招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目前招收博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本学科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幼儿艺术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
目前成果积累丰富、在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研究领域有: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与教育、家庭教育等几个领域。根据全国和上海市及长三角发展需要及本学科特点,未来我们将重点发展学前儿童脑科学与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与学习、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发展性评价、学前儿童发展与健康管理等研究方向。
⾼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专业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后备人才和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学术管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本专业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问题和理论动态,强调高等教育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在杨德广教授的带领下,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生涯发展等研究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
本专业现设置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4个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十余位,2010年以来在CSSCI和S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或译著20多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18项,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学专业的研究方向有成人教育理论、成人教育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在全球终身学习浪潮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之下,我国社会教育、社区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等发展迅速,各类面向成人学习的教育机构纷纷成立,急需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到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大专院校的相关部门、成人教育机构从事成人教育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及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近年来,学位点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组领衔的各类培训项目和社会实践,以本学科点研究生为主的团队,参加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特等奖。
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士点的主要培养能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各级职业技术学校的管理人员。本学位点有较强的导师队伍,其中,教授(研究员)3名,副教授1名,均拥有博士学位。学科负责人胡国勇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比较教育学报》执行主编。


本学科团队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曾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
本硕士点整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教学研究资源及力量,设置了涵盖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教育内容的完整课程体系,设置涵盖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历史发展、国际比较的基础课程以及专题研究课程以及职业技术院校实践、实习三大课程板块。
教师教育:全国首创的教师教育学科是上海师范大学致力于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研究的新兴学科,从2007年始行博士点专业研究方向到2014年创立硕博学位点的二级学科正式运作,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先后培养的硕士研究生74名、博士研究生18名、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6名。历经诸多开创性的探究进取,包括促进上海师资队伍优化创建本硕连读的“3+3新模式”,为基础教育发展输送了百多名优秀毕业生;帮助教育部积极筹划并主要参与我国百万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研制;组织编撰百多本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出版的教师教育专著教材;组建由上师大校长领衔的24名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教授讲师团,开设面向本科生和硕博生的“教师教育学”必修课;在创建“教师教育学科群”的同时新兴“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博学位点,与时俱进更须再创辉煌。
初等教育学:初等教育学硕士学位点(学科代码0401Z2)是上海师范大学自主设立的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初等教育学是研究初等教育活动、总结初等教育历史和现实经验、探讨初等教育原理和方法, 揭示初等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二级学科。
本学科分初等教育理论研究、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两个研究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系统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创新精神、扎实教育教学能力与良好科研能力的初等教育理论以及实践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基于国家级一级本科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小学教育”开设,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上海市级教学团队1个,导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奖6项,在专业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心理学学硕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本硕士点自1979年开始招生。近五年来,导师团队主持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国家社科课题等近40项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和SCI/SSCI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获高校人文社科和全国教科成果奖6项、上海市优博论文3篇、全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2篇;服务社会指导教革,惠及30多万人次的大中小学教师。目前共设5个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阅读与语言发展;特殊儿童心理;认知发展与心理健康。在职硕士生导师1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人。
本硕士点致力于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精髓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各大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咨询师、高校辅导员,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研究人员等。
2、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点于2002年建点招生。本硕士点至今已培养出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含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者、教育硕士、海外留学生等)300余人,每年在读学生14-18人。应用心理学学科(硕士点)已经在人员测评、心理健康咨询、管理心理和职业生涯评估与咨询等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学术骨干队伍与研究方向。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研究团队学术成果丰富,先后承担国家社科与自科及香港政府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等,在跨文化人格评估、知识管理及职业生涯发展等领域有着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在国内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3、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硕士点创建于2006年,并于2007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依托教育学院和心理学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培养基础科研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本学科包含自我认知、思维与学习、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和行为决策四个研究方向,开设有心理学研究方法、高级心理统计、心理学仪器与应用等学位基础课;自我认知研究专题、思维心理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决策心理学等学位方向课。基础心理学学科(专业)现已形成了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发展潜力较大的学术队伍。目前具有研究生导师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导2人,另有讲师2名。团队教师均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主持,并获“曙光学者”、“青年拔尖人才”、“晨光学者”等省部级人才称号。
(三)管理学学硕
1、教育经济与管理:本学科点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事业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献身教育事业的管理人员及相关科研和教学人员,设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含教育法学)、教育评价、教育经济、教育督导五个研究方向;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法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理论、方法与案例,教育领导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等。
本学科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成果,鼓励研究生在本专业修读期间赴境外著名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各类高等院校、中小学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本学科毕业生显示了较明显的竞争优势,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其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四)理学学硕
教育技术学:本专业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独立的科研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设计与开发能力。主要特色性研究方向有:“学习技术”、“STEM教育”和“学习环境(场馆学习、学习空间)”等。
学习技术方向主要探索:技术支持的基于认知发展的个性化学习、面向学业成就提升的技术干预学业情绪教学研究以及技术促进思维发展研究等。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写,将这四门学科的缩写起来强调。STEM教育是多学科交融的研究领域,本方向以新技术在STEM教育应用探索。
学习环境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空间、教学与技术的三角关系,探讨主动学习教室对学生学习体验及效果、教室内物理因素对学生学习影响、学生对学习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偏好以及教师对学习空间的感知与理解。
三、专业型硕士
学前教育: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科点2002年开始招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目前招收博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幼儿艺术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目前成果积累丰富、在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研究领域有: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与教育、家庭教育等几个领域。根据全国和上海市及长三角发展需要及本学科特点,未来我们将重点发展学前儿童脑科学与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与学习、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发展性评价、学前儿童发展与健康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未来重点发展的几个研究方向。
小学教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小学教育)以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扎实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要求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为己任,服务于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小学教育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本学位点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开设,专业建设经验走在全国前列,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上海市级教学团队1个,导师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教学团队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研与教学成果奖11项,出版专著20余部,编写教材50多部,发表高级别论文70余篇,在专业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应用心理: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自2011年获批并开始招生,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侧重培养具有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并具有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国防等领域的心理学高级应用型人才。现有组织行为与测评、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三个研究方向,拥有15个专业实践基地。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学位点由于很好地执行了培养方案,加上实习实践周期比较长(多数学生超过1年),因此,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质量较高,很受企业、学校、政府机构等单位的欢迎和青睐,就业率高。
教育管理:本专业领域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开设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学位基础课,以及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前沿问题研究、教育评价学、教育组织行为学、教育法学等学位专业课;本学科点完善并严格执行研究生培养方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学生的毕业签约率高,其就业方向主要是服务于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的中小学,担任骨干教师并兼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较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高。
现代教育技术:本专业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独立的科研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设计与开发能力。主要特色性研究方向有:“学习技术”、“STEM教育”和“学习环境(场馆学习、学习空间)”等。
学习技术方向主要探索:技术支持的基于认知发展的个性化学习、面向学业成就提升的技术干预学业情绪教学研究以及技术促进思维发展研究等。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写,将这四门学科的缩写起来强调。STEM教育是多学科交融的研究领域,本方向以新技术在STEM教育应用探索。
学习环境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空间、教学与技术的三角关系,探讨主动学习教室对学生学习体验及效果、教室内物理因素对学生学习影响、学生对学习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偏好以及教师对学习空间的感知与理解。
教育学院
法学学科
上海师范大学法学学科于2000年获法学理论专业硕士授权点,2009年获法律硕士专业授权点,2010年获法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是中国法学会理事单位、上海市高校智库、奉贤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机构。本学科将以法治中国建设研究为主导,以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为目标,建成学科特色鲜明的上海法学教育重镇。
主题
保障新业态新模式的良法善治
联系人
刘老师
联系方式
17717629593,[email protected]
报名要求:
1. 年龄一般应在40周岁以下(1981年9月1日以后出生)。
2. 学科领域:法学
3.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者具有国内博士学位,在2021年4月30日前具有12月以上连续海外科研工作经历
4. 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0年9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
哲学与法政学院(法学)
一、论坛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引育并举,唯才是用”的原则,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旨在为海内外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才俊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研讨与人才洽谈等形式,在国际前沿理论领域与热点研究领域展开交流,加快引进高层次拔尖人才,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层次,着力建成一支解构合理、层次分明、富有创造力和较强学术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学院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54年学校成立。作为上海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是上海市教委首批建设的5个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目前已经形成学科平台高、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学科建设也进入2.0版本的新时代。
学院建立了“七部一系”,另设有研究机构8个;拥有实力较为雄厚、结构较为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承担着全校本硕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以及思想政治专业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教学论(思政方向)硕士生和“教育硕士”(思政)硕士生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建成了学科齐全、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院的科研实力与学术水平名列前茅,在项目与论文发表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3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5项,青年项目1项,后期资助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青年项目2项,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5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期刊上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近百篇。
学院具备特色鲜明、辐射全国、成效显著的社会服务能力,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享誉海内。与多所高校结对进行共建;与区教育局联合打造上海乃至全国首个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区;与街道办事处合作,共建党建工作平台等等。新时代,学院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重镇,不断实现发展新飞跃。
三、举办形式及时间
2021年5月中旬
四、报名条件
(1)年龄不超过40周岁;
(2)具有博士学位;
(3)研究方向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相关专业;
(4)两年以上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或访学经历;
(5)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成功,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科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五、报名方式
(1)报名者可直接与学院联系人联系并将简历发送至学院联系人的电子邮箱。
(2)简历应包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国籍、学术履历、照片等个人的基本信息;也需要本人近五年发表的科研成果简介,如发表论文、主持项目、出版著作等简要信息。
(3)联系人:徐老师,联系电话:86-21-64321288,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马克思主义学院
1. 应用经济学学科
上海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是以服务于国家和上海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为特色的比较优势学科,曾先后获评上海市金融保险教育高地、金融学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6个二级硕士授权点。拥有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茆训诚工作室”等省部级学科平台。
学科着力推动基础理论创新、新型决策咨询智库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在“创新资本与金融风险管理”、“全球城市发展与竞争力”、 “房地产与住房保障政策”、“一带一路与全球城市治理”、“数理统计与空间计量”等领域形成突出研究特色。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10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20余次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级领导批示。
本学科力争经过5年努力,建设成为学术梯队结构优化、科研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国内一流学科。
报名要求:
1、年龄一般应在40周岁以下(1981年3月1日后出生)。
2、学科领域:应用经济学。
3、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者具有国内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连续海外科研工作经历;或者相当于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水平的优秀青年。
联系人:石老师                 
电  话:86-21-64322791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学院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下设数学系和物理系,涉及数学、物理学、天文学三个一级学科。其中数学学科和物理学科建立于1954年,是当时上海最早设立数学学科和物理学科的高校之一。1956年正式成立数学系和物理系,开始招收本科生,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教授、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唐盛昌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斌教授等一批杰出人才。改革开放后,学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生多次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秉承“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的理念,采取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方法,将人才培养分成优秀学科人才、出色的中小学师资、企事业需求人才等三个层面,采用针对性的培养方法,学院培养的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每年学生的考研率和就业率都处于学校前列。同时,学院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竞争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每年竞赛获奖达到200多人次,学术竞赛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
当前,学院处于加速发展的上升期,学院将继续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科学研究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整体实力,相信通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院的各项工作将稳步推进。
学科介绍
数学学科是上海师范大学创办最早的学科之一。本学科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上海高校计算科学E-研究院,上海高校科学计算重点实验室,数学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数学上海市第二、三期重点学科,数学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上海市教育高地。数学学科力争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心、优秀数学专业人才和卓越数学教师的培养基地以及前沿学术交流平台,为上海乃至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人才政策
尊重人才、服务人才是数理学院一贯政策方针和工作态度。广纳贤才,因人才而盛,亦是数学学科的发展宗旨。新时代下,学院秉持“人才强院”的战略,实施分类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助力青年人才尽快走上科研快车道。学院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持,为每位人才的成长立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报名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数学及相关专业毕业(学校或专业排名为世界前200名)
(3)具有博士学位
(4)涉及学科领域: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数学教育
联系我们
有意向报名者,请提供电子版简历、代表性成果简介
可联系:刘老师,021-64322505,[email protected]
数理学院(数学)
化学学科
始建于1954年,拥有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共建);是上海高校高原(I类)学科、上海市化学(B)一流学科;拥有国家外专局光化学能源材料学科创新“111”引智基地、教育部资源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绿色能源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拥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优青及教育部、上海市等一大批人才队伍。在Science, Nature, Nat. Commun.等杂志发表论文500余篇,学科排名进入ESI全球前1%;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种奖项。未来学科将努力建成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创新基地。
1. 报名条件及要求: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30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3)具有博士学位;
(4)在2021年4月30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要求;
(5)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19年9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 涉及学科领域:
化学,材料学,及其相关学科。
3. 联系人信息:
肖老师
联系电话:18917584536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
汇聚“人工智能”领域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
学术交流,分享成果,互相启迪,
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间交叉创新与共同发展。
学院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以信息技术为引领、以工程科学为基础,突出工科核心、教育特色、校企联合、国际化办学特点,致力于培养符合未来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发展需求,创新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卓越工程人才和教师教育人才。学院设有计算机、电气信息、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等四个系科,以及实验中心和计算中心,教职工170多人,在校生250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00多人、本科生2200多人。此外,还聘请了数十位来自海内外高校和企业的兼职教授。
学院拥有3个硕士学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电子信息(专业型);8个本科专业: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40%。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项目年申报数超过80项,获批国家级和市级项目数位于全校前列;每年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数模、电子设计、物联网、智能制造、智能汽车等国际国内顶级专业赛事达500多人次,并屡屡刷新获奖纪录,2018年至今已累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十项。
2017年以来,学院连续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和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师范教育特色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前沿模式;2019年,学校建立“上海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学院与研究院全面共建;2021年,获批上海市科委“上海智能教育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报名条件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品行端正;
2.  具有博士学位;在QS等排名世界前200名高校且排名前100学科取得博士学位者优先;
3.  35岁以下,身心健康;
4.  研究方向主要为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智能语音信息处理、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相关领域;
5.  学术思想活跃、在本学科前沿领域有创新性工作,具有学术发展潜力;在海外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者优先;
6.  有海外博士后或者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优先。
报名联系
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电话:+8621-57125037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人工智能)
学院介绍
上海学前教育学院成立于2021年1月18日,是上海市从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出发、从解决“幼有所育”和“幼有善育”重大民生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出的重大部署。学院将在上海市教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依托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瞄准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发展需求,对标高水平,构筑面向未来、多元参与、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深入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致力于建成为一所集策源能力、创新能力、示范能力、服务能力为一体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学院,打造上海教育的新名片。
学科介绍
上海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科属于教育学二级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目前为上海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学科。本学科经过多年积累,在学前教育管理与政策、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以及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等方向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发表SSCI和CSSCI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级课题两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余项。
学前教育管理与政策方向,研究领域重点涉及国家战略发展的宏观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学前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方向,研究领域重点涉及儿童社会学、儿童哲学和学前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等。儿童发展与教育方向,研究领域重点涉及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社会与情绪发展以及环境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等。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方向,研究领域重点涉及学前教育的课程理论与实践,学前教育课程评价,学前儿童艺术、健康、科学、语言和社会五大领域的课程教学与实践等。
在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思路的引领下,教学成果特色与课程优势也逐步凸显。已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和示范性全英语课程等荣誉。现已形成幼儿园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本、硕、博相互衔接的学前教师教育体系。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上海学前教育学院首届青年高峰论坛拟定于2021年5月中旬在上海师范大学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本次论坛旨在集聚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聚焦学术前沿,探讨学科热点,开拓学术视野,促进交流合作。我们热忱邀请热爱学前教育研究、心系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青年学者们来校交流。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学前教育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诚邀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加盟,承担新使命,开创新局面,共谋新发展!
报名要求:
1. 年龄一般应在40周岁以下(1981年9月1日以后出生)。
2. 学科领域:学前教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相关专业。
3. 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者相当于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水平的优秀青年。
报名方式:
1. 有意参与论坛的青年才俊可将个人简历以及代表作PDF版本发送至:
邮箱[email protected],同时请注明邮件主题“申请学科+姓名”。
2. 联系人:王老师  [email protected]
上海学前教育学院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视频招聘会
学术评审评估
青年学者论坛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
UIUCCSSA仅提供宣传平台,第三方合作伙伴内容不代表UIUCCSSA观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