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你来做一个有趣的测试。
假如你现在已经工作了,有一天,你突然可以穿越,回到高考前夜。

因为你是从未来回去的,所以你拥有高科技优势。
你拥有一个可以上网的智能眼镜,即使你将其带入考场,也没人怀疑。
你能悄悄上网,搜索考题的答案。
请问:你是否愿意带这个眼镜进入高考的考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想说“不”,恐怕很难。
据说体育圈有个调侃的话:

查出来是兴奋剂,查不出来是高科技。
在竞技中,包括“一分定终身”的考试,人们很难抵御作弊的诱惑。
为什么穿越剧那么火,不就是满足现代人带着高科技回去作弊吗?
看到新闻:在某围棋比赛中,有人被怀疑使用了AI,赢了水平远比自己高的对手。
在围棋里,这被称为:“带狗”。
狗,源自阿尔法狗--那个彻底在围棋上摧毁人类小骄傲的AI。
带狗,就是下棋的时候,在旁边开一个围棋AI。
因为越来越多的围棋比赛是在线的,所以悄悄带狗,也不会有人觉察。
我也试过带狗。
那是我在腾讯围棋上,从7D升8D。
当时我已经赢够了盘数,剩余的几局胜负不影响升段(你看看,人很容易为自己干坏事找到各种理由)。于是我试了一下带狗,用的是星阵。
那种碾压对手的感觉,很爽,很邪恶,甚至掩盖了作弊的愧疚感。
某种意义上,带狗,就是偷跑。
我为“偷偷带狗”起了一个名字:

暗狗。
如果条件允许,人人都会忍不住偷跑。
尤其是在K12教育领域,几乎一切都是围绕偷跑展开。
还记得那个笑话吧:
一个大学考德语,开卷,允许带参考资料。
于是,有个家伙带了一个活生生的德国人。
笑话固然荒诞,但是我们仔细想想看,K12辅导,干的不就是帮孩子偷跑的事情吗?
小学把初中的课上了,初中把高中的课上了。刷完所有的题,对手怎么比?
我记得高中时参加过武汉大学提前招生考试,面向本硕连读的基础学科,一个班选两三个人去考。
我考的是物理,拿到卷子几乎连题都看不懂,要用到根本没学过的大学数学,结果得了59分,据说还算高的。
后来才知道,别人会有专门的集训和练习,也就是提前偷跑。
人家带了暗狗,各种题型早就滚瓜烂熟,我等素人小白怎么去比?
“应试教育”,那么海外的教育呢?
我家两个小朋友在加国申请私校,孩子妈妈也是各种准备,下了不少功夫。
为了上个小学,也要补习“学术”,培养兴趣爱好,参加公益,学习沟通技巧......
这方面要是没人指点一下,对新移民而言几乎摸不着门儿。

孩子假如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私校申请中脱颖而出,很不容易。
这算不算“暗狗”呢?
某种意义上,与其说私校在选孩子,不如说是在选父母;与其是在考孩子,不如说是在考父母带“暗狗”的能力。
这种做法,一举两得,对学校而言是“聪明”且“高效”的。
就像大公司招聘只要顶尖名校的毕业生,这样也许会错过普通学校的“天才”,但大概率会确保人才的基本质量。

所以彼得·蒂尔说,大学教育就是一种高成本的智力测试。
在我看来,这种智力测试,对于用人机构来说很合算,对于社会却得不偿失。
尤其是当顶尖名校和普通学校过于两极分化的时候。
考试,可能是暗狗最有效的领域之一吧。
因为考试,可能是一个人一生中少有的“付出就有回报”的事情。
对比而言,现实世界中再也没有类似的好事。
成年人再努力,再复习,回报也不会与付出成正比例关系。
付出就有回报,是学生的特权。

也许因为“暗狗”有效,K12辅导才会形成如此庞大的产业。

为了聚焦话题,请允许我将"暗狗"狭义化。
  • 广义而言,"暗狗"可以是认知差距,可以是信息不对称,可以是先天资源的不对等。

  • 狭义而言,"暗狗"类似于开外挂,在有边界、有标准答案的竞技游戏里,利用偷跑,以及辅助工具,来获得规则之外的竞争优势。

K12领域的狭义的暗狗,其破坏力也许恰恰来自其"公开"和"公平",所有的人都偷跑,就像剧场所有的人都踮起脚跟,由此导致"剧场效应+军备竞赛"的巨大浪费。
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这场竞赛,原因大致如下:
1、偷跑的确有效
,好幼儿园有好小学,好小学有好初中,好初中有好高中,好高中有好大学,好大学的门票很值得,由此不断倒推,大家不得不从娘胎里就开始偷跑;

2、刷题的确有效。单一的可习得能力,的确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尤其是在有标准答案的时候;
3、成年人发现自己的世界再也没有这类带"暗狗"的机会了
,于是加倍地要在孩子身上找到用暗狗赢得胜利的感觉。

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下围棋可以带暗狗,做投资却没有暗狗可以带。
即使不能偷偷带AI,我也能够有清晰的路径让自己的围棋水平再高一点儿,那就是做死活题,打谱,下指导棋,等等,只要功夫下到,一定有长进。
但是投资就不一样了,你再努力,再勤奋,再练习,也几乎没啥用。
而且,多强大的AI,也没法辅助你赢得投资的胜利,否则谷歌们就把股市炒翻天了。
简单来说,暗狗对"简单的复杂游戏"有效,但是对于复杂系统并没多大作用。
然而,一个人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应该用园丁思维,而非木匠思维。可教育里的"暗狗"不就是一把拔苗型的大砍刀吗?
  • 当所有的人都偷跑的时候,偷跑也就失去了意义;
  • 当刷题越来越高级时,就像所有的人都在学习"在捕鼠机上雕花",孩子们浪费最宝贵的岁月花在那些一辈子都用不上的雕花手艺上;
  • 沉溺于带狗下棋,其实会让一个人从此失去对围棋的独立思考;
  • 大量超前辅导,也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迷失,并且失去想象力和"解决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的能力";

  • 社会成本巨大,影响个体和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可是,在收益面前,这些损失算什么?先上个名校,以后慢慢“补过”嘛。
毕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以后再也没有类似的暗狗可以带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K12领域的暗狗所带来的危害。
在"掐尖教育"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为暂时的赢家。
但长期而言,不管是对于个体,还是对于国家,竞争力都有赖于多样化、生态化和涌现。

掐尖,就像当年挑出"天才少年球员"送到国外集训指望实现足球腾飞一样。

只有街头有更多普通孩子爱上足球时,才可能"冒出"梅西,而不是"定点拔苗"。

不管是主管单位,还是各地教育系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就不必多言了。
近期对于课外补习的整治,也大多围绕"暗狗"展开。

然而,古今中外,人们对于稀缺教育资源的竞争从未停止过。我们对于教育的改革可以充满期待,但也要做好"且改且行"的准备,各种"暗狗"仍然会自行其道。

所以,解决方案也许是:
让暗狗变成明狗。
概括而言,包括两点:

1、重在公平的“均优”。
既然大家一起踮脚很辛苦,不如我们把整个水平面抬高,然后大家即使放下脚跟儿,也能让孩子们普遍获得不错的优质教育。
在我参与创立的“春藤”,我们称之为“最小化必备知识”。

不管对于家庭,还是孩子,这类“最小化必备知识”,其实是可以数字化、共享化、低成本化的。
这正是春藤努力在做的:
让每个中国孩子都能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2、重在个性的“涌现”。
刻意掐尖不对,但是如果孩子的个性化优势涌现出来,我们的花园和园丁应该能够呵护好他们。
人类社会的进步史,也是“明狗”和“暗狗”的进化史。
过去250年的经济增长,受益于三次工业革命,每次都有不同的“狗”大展身手,直至最近的阿尔法狗。
人类由此得以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甚至打算从“思考”和“意识”层面来突破肉身的局限性。

也许这一次的暗狗,会非常不同。
不过,对于个体而言,我们只是随波逐流地享受时代的红利。
  • 没有暗狗,你可能会被抛弃;

  • 有了暗狗,你也很难有参加高考补习班的效果。(对了,成年人还有公务员考试。)
个人想要凭借“暗狗”获得竞争优势,的确很难。
一方面,是因为现实中大多是没有边界、没有标准答案的复杂问题,没有“暗狗”可用。
尽管有各种冒充暗狗的成功学,其实并无用处。
教人做投资的,无法解释:“假如我的暗狗真有用,为什么只求赚你点儿学费?”

教人写作的,可能让人学会写个情书或者工作总结,但是要想成为天才作家,甚至“只是”想用写作来变现,恐怕很难。

另一方面,即使现实世界里真有厉害的“暗狗”,也会因为被快速复制而失去了效用,你也很难从中获得收益。
所以,一个人不管在读书的时候带了多少暗狗,牵了多少条明狗,最后都会发现,爱因斯坦那句话说得真对:
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
最后
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也许终将意识到: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剥离、人狗合一的过程。

某一天,你突然明白:
暗狗,原来就是你自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