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成年人接种疫苗后,青少年以及未来儿童接种疫苗的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在美国,感染COVID-19的儿童人数远远低于新年伊始创下的最高纪录,但在按年龄公布数据的各州,儿童现在占到了新冠状病毒病例的五分之一以上。
这是一个可能令许多人吃惊的统计数字。就在一年前,儿童COVID-19病例只占美国总数的3%左右,而如今却是22.4%,在319,601个病例中占71,649个。

专家认为儿童患病比例增加是多个原因造成,但是美国老年人的高疫苗接种率导致了老年人占新冠患者比例正在急速下降。
而如今美国患病比例最高的年龄组变成了18-24岁。当然这也涉及新的变种病毒是否对年轻人的传染性更强。

所以年轻人什么时候可以接种疫苗,显得尤为重要。
12-15岁青少年
将被批准接种辉瑞疫苗
据悉,昨天《纽约时报》援引熟悉FDA计划的联邦官员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准备批准12至15岁者使用辉瑞-BioNTech疫苗。这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美国青少年将能开始接种冠病疫苗。
《纽约时报》援引熟悉FDA计划的联邦官员说,这项紧急使用授权最迟将在下周初批下。这是美国许多家长期待已久的消息。
辉瑞公司多个星期前公布了青少年接种这款冠病疫苗的临床试验结果,指其试验表明适用于成年人的辉瑞-BioNTech疫苗对青少年一样有效。
为儿童接种冠病疫苗对提高全国的群体免疫效应同样能发挥关键作用,并有助于降低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
未具名的联邦官员说,FDA最快可能在本周晚些时候宣布给予青少年接种辉瑞-BioNTech疫苗紧急使用授权。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疫苗咨询小组可能会在第二天开会审查有关临床试验数据,并为青少年接种这款疫苗提出建议。
另一方面,莫德纳(Moderna)药厂近期之内也将公布12岁至17岁间青少年志愿者接种新冠疫苗的临床实验结果。

今年稍后,莫德纳还将公布六个月大婴儿至12岁儿童施打新冠疫苗的临床实验结果。
致敬这些志愿者儿童的父母
据悉,博士斯坦福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员Zinaida Good让她两个儿子都参加了斯坦福医院(Stanford Hospital)的辉瑞疫苗试验。
她说:“我们认为参与试验是保护我们孩子的好方法。目前为止,由于这种疫苗已经在许多青少年和成年人中进行了测试,并被证明是非常安全的,因此我们对(让孩子)参与疫苗试验没有太多顾虑。”
Zinaida Good的7个月大儿子索伦(Soren)是斯坦福医院辉瑞疫苗试验中最小的孩子之一,他上周接种了第一剂疫苗。
索伦3岁的哥哥安德尔(Andel)也接种了疫苗。Zinaida Good说她3岁的儿子在接种疫苗后“手臂酸痛和疲惫,持续时间有一天左右。”
Zinaida Good是一位长期研究病毒的免疫学家,她说自己和丈夫对疫苗的安全性充满信心。

安吉丽卡-拉库尔医生的3岁女儿埃洛伊丝也参加了这项针对幼儿的试验。"我们也要保护这些孩子周围的人,老师,家里的父母,祖父母,"他说。"所以这就是这项研究的不言而喻的好处。"
参与试验的家长都被告知疫苗对儿童潜在的副作用。不过不少家长表示他们了解参加试验的潜在风险,但认为疫苗提供的潜在保护作用远超任何风险。
目前的数据统计,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美已有超过57.3万人死于新冠病毒。而在18岁以下的死亡人数中不到450例,这450例中不少孩子都有潜在问题,其中肥胖是最主要的问题。
医学专家称儿童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并且也可以传播给其他人。
研究人员希望试验能帮助他们弄清楚孩子可以承受多少剂量的疫苗。研究人员为孩子找到合适的剂量后,将进入试验的第二部分,其中包括将孩子分为安慰剂组和治疗组。普林普顿说:“我们将花费一年时间跟踪这些数据。”
全美目前有约五千个孩子参与了辉瑞公司的研究,后者称希望到今年冬天能取得试验成果。研究人员同时强调,防止变种在儿童中传播仍然是一个挑战。
根据统计,美国已有超过1亿成年人已经完成接种(fully vaccinated)。但调查显示,迄今仍对打疫苗存疑以及还没打疫苗的成年民众,加起来约有44%。
相对于成人接种疫苗,在给儿童接种疫苗的问题上,不少家长就谨慎多了。

变种病毒凶猛!

孩子危险了!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新冠造成儿童死亡的报道开始增多。
就在上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名年仅6岁、没有任何慢性病的女童,死于新冠病毒并发症。
夏威夷卫生机构也宣布,一位和父母一起来当地旅游的男童,在到达后被确诊新冠,最终不治身亡。
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统计显示,截至4月22日,美国累计已有371万名儿童确诊新冠291人因此死亡
中小学仍在开放以及变种病毒加速传播的背景下,儿童的死亡人数也正在增加。
敲响警钟!
6岁亚裔女孩
突然因新冠病逝
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年级的薇可‧戴伊(Week Day)因感染新冠上周病逝,亲朋好友都说她是个“甜美、活泼的小女孩”,喜欢粉红色、平时爱跳舞,唱歌和绘画,总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欢乐。
2015年12月,戴伊跟着爸妈从泰国的一个难民营移居到美国,当时她刚刚一岁。
生病之前,戴伊是明尼苏达州马绍尔公园小学(Parkside Elementary)一年级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说她是个“贴心、爱好学习,对身边事物充满热忱的孩子”。
4月下旬,戴伊开始出现新冠肺炎的症状,发烧、感觉非常不舒服。她的妈妈尝试着用小毛巾给她降温,希望她能在家里战胜病毒。
周五晚上,小戴伊开始出现呼吸困难
的症状,妈妈赶快叫来了救护车来。

之后,戴伊被送到了麦肯南医院(Avera McKennan Hospital)。

没想到她的病情在医院急转直下,尽管本身没有任何其他慢性疾病,戴伊却依然不敌凶猛的病魔,入院仅仅两天,就在周日去世了。
戴伊妈妈说:“医院给我打了电话,说医生无法挽救女儿的生命,她已经去世了。”那一刻,孩子的父母真是悲痛欲绝。
现在,对于戴伊的妈妈、父亲和弟弟来说,他们可爱的女儿和姐姐已经永远地走了,一家人真的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戴伊的妈妈含着眼泪说:“失去她真是令人失望,太让人难过了。即使她现在不在身边,可每次我环顾四周的时候,就总能看到她。”
现在,全家人会常常翻看和女儿在一起时的照片,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刻,就仿佛小戴伊依然还在他们的身边。
自疫情爆发以来,戴伊是明尼苏达州第3个18岁以下、死于新冠肺炎的未成年人。该州卫生部门的声明强调:“儿童死于新冠肺炎的案例是非常罕见的,但还是可能发生在身体健康的小孩身上。
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Tim Walz)对此表示:“这个孩子的病逝简直令人心碎”。
马绍尔公园小学的校长说,这个女孩是一年级的,危机小组在学校救助了那些感到悲伤的人。
的确,因为戴伊病逝感到悲伤的并不只是她的家人,很多同学和家长对此都感到震惊、心碎和担忧:
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因为新冠丧生,自己的孩子还安全吗?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孩子的情绪能不受影响吗?
6岁的亚瑟·纳尔逊(Jase Nelson)坐在妈妈的膝盖上,看着去年和戴伊一起上幼儿园时的合影,忍不住哭了。
不仅是心碎,小小年纪忽然间就直面同龄人的死亡
对这些孩子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戴伊所在学校的另一位家长表示,尽管她知道大家都在严格执行新冠防疫措施,但忽然发生了一个健康女孩生病和死亡的事件,难免令人不安,她在第二天把儿子送到学校时忍不住地感到有些焦虑。
示意图,图文无关
这位家长表示,在疫情蔓延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安全,周围的人也会安全。她明确表示,我们有一部分家长并不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需要去学校上学
14岁男孩因新冠并发症身亡
戴伊的死亡也和近期儿童确诊新冠及住院人数激增的现象不谋而合。4月1日,威斯康星州14岁的男孩亚历克斯·埃尔南德斯(Alex Hernandez)因新冠感染的并发症而去世。
埃尔南德斯患有白血病,并于2019年进行了骨髓移植。
2020年11月确诊新冠,一直很难痊愈,直到3月27日测试仍然呈阳性。
埃尔南德斯是威斯康星州第3个10-19岁年龄组中死于新冠肺炎的未成年人。近期以来, 该州的儿童新冠确诊病例数量一直在上升。
过去一周,仅是当地的密尔沃基县就有143个新确诊的儿童病例。
当地卫生官员表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学生上学、春假出游、旅行等。
父母带着出游夏威夷
儿子落地就确诊

悲剧还不止这两起。夏威夷州卫生部门厅表示,近日,一对夫妇带着家人去夏威夷度假,结果他们的儿子抵达后不久就开始出现症状。
据悉,这对夫妻都已经完成新冠疫苗接种(fully vaccinated)、核酸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不过孩子就没打疫苗,在美国,现在疫苗仍没有对16岁以下的儿童开放接种。
这个男孩的死同样令人感到震惊。因为按照卫生官员的说法,他在飞机降落后几个小时之内就出现了症状,之后被送往医院。
卫生部门透露,这个男孩有潜在的健康状况,但没有提供其他细节,最终这名男孩也因抢救无效不治身亡,成为夏威夷首个儿童因新冠死亡的病例。
美国儿科学会成员玛格丽特·轩尼诗(Margaret Hennessy)博士说,死于新冠的儿童很少见,但并非闻所未闻。
她表示:“目前在美国,儿童新冠死亡超过250人,比流感的死亡人数还多。”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儿童也一样会受到新冠病毒的攻击甚至造成致命影响。

波特兰
扫码查看
本地信息
西雅图
扫码查看
本地信息
旧金山湾区
扫码查看
本地信息
洛杉矶
扫码查看
本地信息
拉斯维加斯
扫码查看
本地信息
纽约
扫码查看
本地信息
波士顿
扫码查看
本地信息
芝加哥
扫码查看
本地信息
版权声明:我们微信公众平台尊重和维护版权、著作权。平台所发布的原创文章与图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凡非本平台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我们致力于优质内容分享,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